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范文

  暑假来临,学校发了3本必读书供我们充电学习。首先吸引我的就是这本由李振村、杨文华主编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小学语文名师演讲录》。原因很简单,我虽教了十几年的语文,也算是一个老教师了,可是在现实教学中总是有点固执又盲目地认为语文是所有学科最难教的一个学科。教学内容多而繁杂,复习阶段我总感觉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复习,拿到试卷又总是感叹到:花费了那么多的经历,复习了那么多的内容,其实是做了那么多的无用功。唉,语文到底该怎样教啊?

  “课堂简单高效,教师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这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看到封面上“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几个赫然醒目的大字,我急切地翻看这本书,想从名师身上找到答案。

  教语文,真的很简单。

  书中一位位名师,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具体真切的操作方法将自己亲身的教学体验展现在我们面前。

  特级教师孙双金提出了“重构12岁之前的语文教育体系!”指出语文教育的三块“大石块”——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儿童文学经典。首先是每天早上读10~20分钟的国学和诗歌经典。其次,教材中课文的一般教学方法是“通读全文,然后提一两个关键问题帮助理解课文,接着再背诵文中的精彩成语、句子或片段即可”。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诵读、背诵国学和诗歌经典。儿童文学有人物,有故事,有情节,特别能吸引儿童兴趣,重在积极引导,推荐书目,激发兴趣,自主阅读。语文作业孙老师奉行的是“读、背、写”三字经,让学生真正享受语文学习内在的快乐。

  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语文教师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海量阅读的方式简单得很,就是读、读、读……课堂上充满朗朗读书声,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都只是三言两语,是夹杂在诵读中间的“休息”。这种看起来简单而没有技法的读书模式,其实暗含了最重要的课堂理念:让学生自己享受课堂,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文字营养。

  薛瑞平老师提出:“阅读”是唯一重要的,学校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终身的阅读者。特级教师窦桂梅主张对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文本细读。特级教师周益明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民间文学,一首首富有音韵的童谣、一个个神秘的神话、一篇篇神奇的传说让儿童获得极大的愉悦与满足。在这些名师、特级教师手中,教语文真的是一件极其简单又有意义的事。

  读着读着,我似乎真的感觉“教语文,真的很简单”,简单地说就是“大量读写,读写结合。”再简单点就是“多读多写”。

  教语文,真的简单吗?

  合上书本,回想着一位位名师精彩的论述,我再次问自己,对我来说教语文真的简单吗?其实,不简单!

  简单的背后是对语文教学的执着追求。“读”和“写”说起来是简单,但怎样让学生喜欢读、喜欢写,写得有效果,写得有进步,需要的是语文教师潜心的研究和付出更多的时间。我们看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说起来多简单,就是读、读、读……但这绝不是说作为语文教师只要说一声“读”,然后就可以悠闲地喝茶看报了。针对自己班的孩子选哪些书读,什么时候读,采用怎么的阅读评价、反馈、激励机制,怎么处理好课文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等一些列的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外付出更多的`时间。这样的工作,只有一个教师内心充满对语文教学执着的追求,我无比的热爱才能完成。就像韩兴娥老师所说:“我进行了十多年的海量阅读实验,整天忙着选书、推荐书、备课,忙得焦头烂额,忙得腰酸背痛……”

  简单的背后是教师自身扎实的文学功底。只有教师自身具备高超的文学素养,才能够影响学生,让学生对读和写产生浓厚的兴趣。以陈琴老师为例。她对经典有一种近乎疯狂的痴迷:在家里做家务、上班途中、出差路上,但凡点滴空余时间,她都手不释卷,口中念念有词,读得有滋有味……她的爱好自然会迁移给她所教的学生。我想,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大多数孩子本身对其都有学习的兴趣。一个具有扎实文学功底的教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间活动中,他的言行举止都会进一步激发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相反,一个语文老师本身不喜欢读书、没有读过多少书,也很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教语文就不再简单了。

  现在看来教语文说简单就简单,简单的是语文教学的规律,那就是要牢记“读”和“写”两个字。简单的前提是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以及对语文的热爱和对语文教学的执着追求。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论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2.《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范文

3.《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范文4篇

4.想象作文:语文为谁教

5.幸福其实很简单读后感

6.幸福其实很简单读后感范文

7.《心教》读后感范文

8.小学作文:“柳姥姥”教语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7715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