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美术教育中审美体验探讨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美术教育中审美体验探讨论文

  [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美术教育的作用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本文分析了美术教育中审美体验对我国当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为我国审美教育提供发展方向和可行途径。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美术教育审美体验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而在各个阶段的学生当中,因心理发展以及青春叛逆期的因素,以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最不稳定。因此,本文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例,对我国社会中小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映射。虽然我国关于素质教育的研究并不在少数,但是却偏向于理论方面的研究,而在中小学生这个阶段,学生处于叛逆期,一板一眼的说教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造成审美疲劳,降低学生心理素质,给心理教育带来阻力。因此,重塑学生心理审美和价值观的方式就要通过美术教育来实现。

  二、教育心理学以及审美体验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项分支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适合当代教育发展的一种科学产物,是能够有效帮助学校情景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主要是以学生学习为目的,多角度分析学生心理发展历程以及心理变化规律。这种分析学生心理的过程,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人生观的塑造,另外一方面则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来制约一些对学生不利的因素,更好地保护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心理学的活动过程就是通过对個体的心理以及观念的变化进行记录,从而分析出能够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因素。

  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方式之一,同时审美教育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现代美术教育当中,审美教育是让学生能够在精神愉悦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以情感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并且这种教育方式,对现代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美术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

  心理教育活动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的开展主要分为“教”和“学”两个部分,这两个不同的部分对学生教育产生的心理规律也有所不同。在现代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当中,明确指出: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发展将学生学习分为认知性学习和技能类学习两种不同的模式。其中认知性学习又可以分为机械记忆学习和理解学习两种,而这两种学习状况下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区别。根据《教育心理学》中对机械学习的理解,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对事物进行机械性记忆,第二种是具有目的性的机械学习,如学生在启蒙阶段背诵唐诗、乘法口诀等。

  举个例子: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美术绘画的专业知识,其中就有关于不同的绘画体系具有不同特性的知识点。学生在对这些不同种类的绘画的特性进行记忆的过程中,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往往要比死记硬背更加轻松。虽然这两种方式都是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记忆,但是其内涵和性质却是不相同的。前者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其记忆会相对深刻,持久保持,但是后者的记忆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这两种记忆的结果,也可能会导致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不同。前者因为学习效果良好,因此在学习上更加具有主动性,乐于学习;而后者因学习效果不佳,会处于一种被动式的学习当中,最终可能会厌恶学习。当这种学习被运用到美术教育当中的时候,可以使用在对绘画的种类的认知上。比如教师对学生讲述油画、中国画、版画等的区别,这种认知性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如果教师只是将教材上的知识点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学生也是机械地学习,这将失去学习中国画的意义。因为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即使学生可以绘画出中国画,也仅仅是学到了绘画技巧,并没有领会到中国画的神韵。

  如果教师采用理解学习的认知方法,对学生学习中国画的过程进行引导,将中国画由浅入深、由内而外、由工具到作品一一进行讲解和展现,将有效加深学生对中国画和中国画所要表现的中国气节和精神的理解。对中国画的讲解可以从中国绘画中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开始,国画是以毛笔线条的技法绘画而成,也可以是通过书法篆刻等技术结合,从而创新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艺术形式。教师在对这些中国画原始符号进行教导以及演示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含义,同时利用美术教育能将具体事物形象化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如此便能真正落实美术教育在我国现代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发展中发挥作用。

  四、审美情感体验活动的心理学条件

  审美活动其实就是在对某一事物进行判定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变化的规律,这种心理活动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在进行审美活动时,人们往往会受到来自外界或内在的各种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同样也和这个人的教育水平和生活阅历有很大的关系,并且这种影响效果会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以及不同的政治环境和当时的社会文化发生改变。

  人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进行着审美,审美对象可以是一片风景、一盘菜肴、一位美女等,当这些对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时,人们在心理上和思维上都会下意识地进行审美活动,虽然这种审美层次较浅,但同样也是在检验着人们的审美水平。因此,审美活动的内涵会因心理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因为审美过程是人们对于事物真、善、美的一种心理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因每个人的个体素质而产生差异。如果个人对文化艺术的认知积累不够,就会造成所谓的“看不懂”或“不理解”的现象。在美术教育当中,美术作品往往是曲高和寡,学生如果缺乏审美认知以及专业知识,就很难正确解读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在涵义。因此,当代教学当中,美术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提供相应的审美教育,同时也对学生的知识库进行填充,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和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五、美术教育下心理教育动机以及反应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外来因素的推动,将美术教育与教育心理学进行结合,就是为了能够通过心理教育体现出当下美术教育体系的活性,为学生学习美术教育注入动机,并且这种动机必须具有激活性、指向性和强化性。在当代的教育当中,所谓的学习动机,往往就是指通过学习能够达到的某种目的或需求,而在我国,美术一直都被当作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娱乐方式,类似于小说、画展、音乐、舞蹈等等,都是通过审美动机而推动人们的行为。学生通过美术艺术能够更加深刻地进行自然、社会、历史以及人生等方面的思考,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高度,同时,学生在进行审美活动时,身心会获得一定的愉悦,从而增加学生对审美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审美的主观意识,为我国艺术教育的扩展奠定基础。

  审美体验有正向和负向两种,但是由于人们审美认知的缺乏,也时常出现把假、恶、丑当作是真、善、美的现象,出现这类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了错误的审美观点。教师作为学生审美观点的引导者,应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加正确的审美体验。而审美体验又包括了悲剧的体验,没有“悲”,從何体现“美”?因此,这种体验在人们的审美体验当中具有重要意义。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摧毁给人看,同样也是属于艺术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法。将人们痛苦的情感当作一种审美现象去进行审美体验,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美术教育当中,人们通过对美术的审美欣赏,获取心理以及精神上的愉悦,人们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即是审美体验。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正处于发育阶段,心理发育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审美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个人环境、思想水平、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错误的观念以及认知,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悲观厌世等消极观念的出现。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审美过程中,对其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用教育心理学中的理论,对学生产生的审美活动因势利导,比如说在学生进行社会考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美术展览、分析美术作品或观看影视作品后写出相应的观后感,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交流活动等。

  六、结语

  在心理教育的基础上,对我国当下美术教育体系中的审美体验进行研究,就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教育心理学与美术教育进行结合,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辨识社会中的事物,丰富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得我国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运用美术教育的形象性以及感染力,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心理,塑造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以及心理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现代美术教育肩负的使命。

【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美术教育中审美体验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1.中职语文审美教育探讨论文

2.美术教育论文

3.小学的美术教育论文

4.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5.美术教育类论文

6.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7.初中美术教育论文

8.校外美术教育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7391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