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框架下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论文
根据教育部的调查及学者的研究显示,三成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的大学生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 65 %。本研究经过多年实践与总结,根据90后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支撑,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构建了高职院校“一条主线、两个结合、三个平台、四级网络、五项原则”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围绕一条主线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始终围绕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这一条主线展开,这不仅仅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教育的要求。教育部2011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明确指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把握两个结合
1.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
个体咨询是心理咨询老师和学生一对一地面谈,就来访者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独立、深入辅导,尤其是涉及到学生隐私的问题。团体咨询在团体情境中,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自我感悟,以提升自我心理素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将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有机结合起来。
2.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很多高职院校不仅开设了心理健康必修课,还开设了《爱情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生欢迎的相关选修课。在课堂上,心理老师引导学生探索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应对方式。心理健康课外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2004年教育部、团中央等部委,把每年的5月份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5月25日定为心理健康教育节,在心理健康节期间高职院校会举办系列课外活动,活动中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促进个体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改变自我,最终实现人格的完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都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搭建三个平台
1.现代信息技术咨询平台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查询信息、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有一部分学生羞于、怯于与心理咨询老师面谈,可运用网络、电话等通讯工具进行咨询,充分利用其灵活性、便利性和私密性。网络、电话咨询不仅可以减轻咨询者的心理压力、为咨访双方提供便利,而且可以促进来访者深入思考,挖掘咨询者自身的潜力,积极提升其心理素質。
2.心理障碍学生转介平台
搭建畅通的心理障碍转介平台,高职院校必须与精神卫生机构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及时转介心理发生异常的学生到专业机构进行鉴别治疗,这样可以保障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或者精神疾病能够得到及时干预;必要时也可以请专家到学校对处于危机中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避免危机态势恶化。
3.日常运行机制平台
高职院校应搭建有效的日常运行机制平台,不断完善和健全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教师教育与同伴互助相结合的工作平台,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提高抗挫折力、适应能力,提升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排解内心忧虑,避免心理问题发生或严重化。
四、构牢“四级网络”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教学工作;指导院系做好新生入学后的心理普查及心理档案建立,春季心理疾患排查、重点个案跟踪等重点工作;接受学生个体咨询;针对自卑、适应不良等学生群体开展团体辅导活动;主持全校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气象员进行培训和管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转介到精神卫生机构;指导全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2.院系心理健康主管老师
院系心理健康主管老师面向本院系群体学生开展工作。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开展各项工作;密切关注本院系的重点个案;在新生入学、毕业生就业、期末考试等关键阶段关注学生的心理及情绪变化;深入到学生当中,主动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对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学习成绩突然急剧下降给予特别的心理关注;对在本院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指导选拔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及宿舍心理气象员;并对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气象员进行培训和管理。
3.班级心理委员
心理委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层工作人员,是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班级心理健康委员接受学校及院系的双重领导,接受专业的校园朋辈培训,负责在班级上宣传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状况信息汇总报告。
4.宿舍心理气象员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每个学生宿舍应指定专门的学生担任心理气象员。其主要工作职责是: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及时发现宿舍同学的心理问题,及时上报给班级心理委员,并开展初步的危机干预,做好记录,协助班级心理委员或心理老师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五、坚持“五项原则”
1.全面性原则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性原则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即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2.差异性原则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心理成长,同时也必须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需要,比如心理自卑的学生、适应不良的学生、人际交往困难的学生等,根据不同心理状况的学生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或者个体咨询工作。
3.活动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最大的'区别是,科学文化教育学生主要通过让学生理解、记忆获取知识,而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成长。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贯彻与落实活动性原则,引导大学生在各种操作活动、观念活动、交往活动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尝试、探究、体验与感悟成长。
4.主体性原则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一切教育方法都要在学生身上落实,一切教育成果都必须在学生身上体现,因此高职大学生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常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自立处理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与素质,激发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
5.发展性原则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与其所处的阶段紧密相关,因此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把握发展性原则,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跟随学生的成长与心理状态变化开展相应工作。
参考文献
[1]杨通宇,杨通琴.心理健康: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及工作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8):86- 87.
[2]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hool’s mental quality education [G]. Dajun Zhang, China, 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3] 张大均,冯正直·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和结构初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4):582-585.
[4]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教社政[2005]1号)[Z].2005.
【中国梦框架下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73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