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为实现自我发展需要,利用其现有控制的资源和自身能力,在经济环境中寻找并把握创业机会来创建企业或产业,以实现自我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对创业的看法论文,欢迎来参考!
摘要:从性别、专业、学校类型和创业教育方式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性别对创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女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明显偏低;学校类型与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创业教育对创业自我效能感作用显著,但不同创业教育方式的作用存在很大差异,创业必修课等的作用亟待提高。需要通过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教育;大学生
一、问题与背景
当前,党和国家对创新创业非常重视,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部署,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多方努力下,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率相比,还存在显著差距。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偏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行为密切相关,可以影响创业行为的选择、维持和结果。[1]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提高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当前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状况怎么样?创业教育对创业自我效能感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通过创业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试图找到影响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因素,为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提供帮助。
二、文献回顾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用来解释人们如何判断其能力以及这种判断如何影响其动机和行为。197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2]。1986年,他在《思想行为的社会基础:一种社会认知理论》一书中,对自我效能机制进行了更系统全面的论述,分析了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机制和功能,逐步形成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框架。[3]自我效能感理论对认知与行为的中介过程做出了理论解释,揭示了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途径,认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来自四种不同的途径:一是通过以往的成败经验;二是通过他人的示范效应;三是通过社会劝说,告诉人们他们具备获得成功的能力;四是通过情绪状况和生理唤起”。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行为选择、动机性努力、认知过程以及情感过程这四个方面。[4]创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创业领域的衍生概念,Chen首先在创业研究中引入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创业者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创业角色、完成创业任务的信念。[5]关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维度结构,DeNoble等基于核心创业技能把创业自我效能感分为机会识别、创新和产品开发、风险和不确定性管理、关键资源的获取与配置、人际关系及网络管理、创新工作环境的营造和维持等六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创业效能感量表。[6]我国学者严建雯等编制了包括五个维度27个项目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问卷。[7]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创业活动的深层次的信念因素,是理解与预测创业者行为的重要概念。Krueger等的研究表明,创业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潜在创业者真正开始创业的重要先决条件。[8]Laviolette认为,个体创业自我效能感是预测其创业意向强度与最终是否采取创业行动的一个重要变量,创业效能感高的个体更有可能成为一名创业者。同样的环境,创业效能感高的个体认为充满机会,而创业效能感低的个体则认为充满困难和风险。[9]关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机制,有学者认为创业效能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包括需要驱动过程、模仿认同过程和内化外化过程,受四个因素的影响: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导以及情绪反应。[10]创业教育对创业自我效能感有重要作用,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过程,教育和培训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影响作用。[11]文献回顾发现,关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有成果局限于概念结构、功能、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偏重理论研究,缺少高校创业教育、特别是各种创业教育方式影响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这正是本文试图弥补的研究薄弱点。
三、研究设计
1.样本情况
调查对象是湖北省各类高校中的.在校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样本抽取采用多段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25份,剔除回答不完整的问卷38份,得到有效问卷887份,有效回答率为88.7%。
2.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测量
创业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相信自己能够胜任不同创业角色和任务的信念。Chen等人根据创业的任务职能,从营销、创新、管理、风险承担和财务控制等5个方面设计了量表。[12]陆书根等人从能力素质、成功机会、工作经验、行业选择、创业信心等5个方面设计了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13]本研究参考以上学者设计的量表,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从创新能力、机会识别、风险管理、人际网络、资源获取、创业素质和创业信心等7个方面设计题目,按照Likert5级量表的方式构成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3.高校创业教育状况
测量高校创业教育状况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或接受创业教育的情况,根据目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创业必修课、创业选修课、创业专题讲座、创业指导、创业能力测评、创业计划大赛、创业社团活动和创业实践活动等8个方面设计题目来调查大学生接受或参与创业教育的情况。本研究运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一是应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与信度分析检验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教育2个量表的效度与信度。二是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性别与创业自我效能感进行相关分析。三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方法分析学校类型、专业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四是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创业教育与创业自我效能感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578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