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传播与教育作用的论文
第1篇: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传播与教育作用
公共艺术设计不仅能够传播文化,还能够起到文化传播与教育作用。而目前大多数的公共艺术设计产品,都存在文化性和艺术性缺乏的问题。因此,笔者在文中探究了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传播以及教育作用,旨在顺应公共艺术设计的多元化、人文化以及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于公共艺术设计产品中,使我国的公共艺术设计具有中国特色,同时还要致力于现代公共艺术设计的创新,积极吸取西方国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思想。
目前,公共艺术设计已经逐步成为构建当代城市多元化的公共文化和传播公共信息的重要方式,是城市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当前背景下,公共艺术设计要注重其文化传播和教育作用。公共艺术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性,还要具有文化性和教育性。从文化性来讲,公共艺术设计要完成文化传播的作用。作品中要能够体现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具有我国民族特色;从教育性来讲,公共艺术设计要起到教育公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的传播、审美文化的传播、环境教育文化的传播以及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播等方面。本文笔者从文化性和教育性两方面进行了探究。
1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性
在全球化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公共艺术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还要是一种物质产品,而且是一种非物质性的文化形式。例如,建筑中的国际化风格出现在了各国各地,国外工业产品在我国的销售和广泛使用,从某种程度来讲对我国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理解公共艺术设计时,应该着重从传播文化的角度。
公共艺术设计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无论何种方式呈现于公众面前,都要能够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为人们营造一种和谐、民主、愉悦的文化氛围,为人们提供一个多元化、开放性的公众性舆论空间。公众艺术设计要能够美化人们的生活,同时还要具有特殊的文化属性,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体现民族和社会的时代文化趋向。美国城市规划家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城市居民,才会有什么样的城市建筑。”可见,公共艺术设计作品一定要具有文化特色,更重要的是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使公共艺术设计作品与城市的文化氛围相适应,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价值,否则,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就会格格不入,不能够融入城市氛围中,让公众的内心不舒服,更会使公共艺术作品失去应有的价值。
公共艺术设计作品要结合当地特色,且要不拘泥与传统的表现形式,使文化得到传播、传承和创新。实践证明,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设计作品,不仅能够成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还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雅典的神庙、我国首都北京的胡同和城墙都缔造了一座城市的形象气质,反映着一座城市居民的生活历史和文化态度。
2公共艺术设计的教育性
公众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分子,对公众的教育和引导是历史的责任。公共艺术设计文化传播具有教育作用,笔者从“历史文化”传播、“审美文化”传播、“地域特色文化”传播三方面进行探究。
(1)“历史文化”传播的教育作用体现:历史犹如一面镜子,它能够折射出人类文化的发展轨迹,还能够为人们提供反省与思考的资料,更能够为人们未来行事提供依据。也就是说,古代公共艺术设计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它能够折射出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更能够为现代公共艺术设计提供宝贵的资源,使当代人了解古代公共艺术设计的理念与思想,吸取精华。古代公共艺术设计能够为人们提供很大的美学价值,对人们进行美学教育。
(2)“审美文化”传播的教育作用体现:审美教育是通过欣赏美的途径,促使观者美和美感形式的教育手段,它能够增强观者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立足于陶冶心、怡情乐性的整体人文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理念的核心,因此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教育具有局限性,而公共艺术设计能够将艺术形式呈现于公众面前,因此,创作者要使公共艺术设计作品为教育者,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展开审美教育。
(3)“地域特色文化”传播的教育作用体现:地域文化产生的主要因素由自然环境、民族、当今的媒体等等,因此公共艺术设计要注意与物相宜,与人相宜,与时相宜,因地制宜,与礼相宜和文质相宜,创作出具有民族地域特色文化的设计产品。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具有地域特色文化,能够使人们了解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能够与观察者产生共鸣,与人们的认知能够产生互动,这就是知识的对话,艺术的对话。
结语
公共艺术设计不应该单纯注重“美”与“功能性”,还要注重文化传播,更要注重文化传播的教育作用。换言之,公共艺术设计的作品要具有文化性和教育性,有助于传播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还能够使公众了解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赋予产品生命力,使产品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第2篇:浅谈英语歌曲的教育与文化传播功能
近年来,不断有教育者在日常教学中引入不同的元素,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英语歌曲作为英语教学的补充内容,不可否认它自身具备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理解英语知识的能力。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不断丰富的语言形式,不同时期的语言反映出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现象。英语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于其他学科,所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在英语教学中注入多元化文化元素。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取异国文化的渠道相对较多,如媒体、网络、书籍、聚会或活动等,歌曲对文化的传播比其他方式更为直接,歌曲中传递着自信、欢乐、温暖的能量,当人们聆听歌曲时,歌曲中的文化相应渗入脑海中。相关教育研究报告指出,教师需在教学中随时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动机从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起到推动学习的作用。英语歌曲自身特点和现代学生学习外语的心境相符,部分英语课堂引入了各种形式的英语歌曲,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歌曲,紧密地文化知识与趣味性相结合,利用旋律往理性认识方面过渡,获取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508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