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世界公认的思想家、教育家,与穆罕德、耶稣和释迦牟尼并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被后人看成是“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无数耀眼光环笼罩下的孔子,自有其值得称道与借鉴的地方。
以孔子思想为主线的儒家经典,可以说“是一种贯穿几千年中华文明史的思想智慧的征服,是一种华夏民族与野蛮蒙昧的搏斗中积淀下的穿越人格灾难后的文明力量”。儒家思想,历经沧桑,不断完善,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大,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孔子及其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当今中国:政治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之所以可以迎来如此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说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国家建设中,我们不断对孔子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那么,放眼世界,我们何不以孔子思想来应对当代多变的国际形势。
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看孔子的解决之道。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政治形势因1991年的苏联解体,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和2001年的“9·11”事件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首先,苏联解体后,两极冷战格局终结,多极局面日益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政治进入冷战时期。冷战以来,因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民族矛盾等多方面原因,世界局势经历了“两大阵营”、“三个世界”和“东西南北”等形式的发展演变。在此期间,冷战双方争锋相对,不断制造威胁各国和平的事件,使世界局势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回顾那段紧张的局势,不由的让我想到了孔子。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政治思想对冷战格局有相当的借鉴意义。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在这样一个动荡繁乱的年代,孔子提出德治仁政,“为政以德”,苦口婆心规劝君主以仁德之心管理民众,统治国家。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孔子思想无法在当时施行。可是,如果冷战时期各主要国家均能以德治仁政思想作为指导,国家领导者们始终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最高的行为准则。那么,相信经历了痛苦的二战之后,世界会立即走向和平,各国将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两极冷战格局终结,整个国际政治格局开始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多极化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国际局势,在多极化中不断探索的世界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千年前,孔子曾主张大一统,憧憬文武盛世,怀念周初的一统天下,提出“大同”社会的政治思想。所谓“大同”,我想便是“和而不同”,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经历、国家意识、政治制度,要想使其趋于一致,简直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因此,我们不妨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大同”思想,各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寻求与他国利益的契合点,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世界的共同发展。
其次,科索沃战争后,“新霸权主义”,“新干涉主义”越来越为西方大国所采用。
冷战后,国际战略出现“真空”, 西方大国以自己的.军事安全联盟为基础,对它们认为的潜在的挑战者实行战略挤压,强化军事优势,采取各种手段竭力构筑单极世界,企图称霸全球。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强烈的对外干涉政策,并假以各种各样崇高的名目,以达到其干涉别国内政,实现全球统治的终极目标。在这样一个大国强势,小国软弱,国与国之间分歧矛盾层出不穷的状况下,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更显得尤为珍贵。假如大国统治者都怀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态,诚心考虑小国利益,以促进世界和平为崇高目的。那么国家间矛盾必然会彻底解决,大国不再凭一己之力极力干涉别过内政,小国不再软弱可欺,苟且于大国欺凌之下,世界将会处于一片和谐之中。
最后,“9·11”恐怖袭击事件深切地影响着世界形势。此事件后,国际恐怖主义成为众矢之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世界各主要大国间日益加强合作,国际局势正日渐趋于缓和。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孔子及儒家思想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不断深化。在孔子仁思想的影响下,世界各国逐渐对“和谐世界”理念大加赞赏。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国家更加注重区域以及全球合作,国际组织的作用日益增大,他们对调停国家间分歧,帮助欠发达国家发展,协助解决国家间纠纷作出极大贡献。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孔子优秀政治思想将不断影响世界政治局势,给其以积极的借鉴。
经济形势变幻莫测,看孔子的处理之法
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界的发展从根本上是看世界经济的发展。因此,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愈发不容忽视。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潮流。经济全球化内容广泛,包括: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生产网络化、资产全球流动化等。作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自有其积极意义:它可以促进各国的发展,从而促使世界的进步;它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种族观念,有利于全球的交流与合作;它促进全球资本、技术、人员等的流动,有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其一系列的好处之下,也蕴含着很多的消极影响:它加剧了贫富差距,加深了社会矛盾,对国家主权、国家利益有一定的威胁;它可能导致片面过分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经济发展给自然带来的危害。
权衡利弊,我们不得不搬出孔子的经济思想,为全球化的弊端寻找处理之法。面对当今贫富差距增大的现状,我们穿越千年,发现孔子早已关注到了这个问题。“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极为注重分配的均衡,不时告诫统治者:不能盲目追求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而应更加注重合理均衡的分配。只有民众均感到公平富足时,国家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对于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我想这不是朝夕之事,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经济实践中不断探索。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借鉴孔子的节用思想,孔子曾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节约极有必要在世界范围内践行,当富人懂得节约并真正落实节约时,社会的炫富攀比现象就会有所减缓,贫富矛盾自然会有一定的缓和。虽然,节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富悬殊问题,可是多少可以缓解社会紧张状况。
发展经济似乎总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环境问题:酸雨、全球变暖、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等。面对环境问题,更多的需要我们道德上的自我约束。孔子经济思想的基础便是道德,孔子虽没有鲜明的提出对环境怀有一颗仁德之心,可是,当我们一遍遍的读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这样的警世名言时,难道我们没有自觉地想到:一直以来,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只懂得一味的索取。世界都是公平的,当我们无节制的索取时,环境会对我们施加各种残酷的报复手段。因此,面对环境,我们更应怀有道德,以仁爱之心处理环境,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物,每一处环境。
文化形式有所变化,看孔子的应对之策
因为世界政治经济因素复杂而多变,所以世界文化形势也有其不容乐观之处。
作为非物质性的存在,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因此,文化对世界发展演进的作用不容小视。当今国际社会,文化冲突问题尤其值得重视。文化冲突是由文化的“先天性”或者文化的本性所决定的,是文化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必然现象。
在进一步了解了孔子文化方面思想之后,发现孔子犹如先知般,早已为文化冲突想到了应对之策。孔子曾经对中庸思想有其独到的见解。中庸是一种方法论,中有中正、中和、适中、时中之义;庸,即用也。中庸即用中。中庸之道有三大要义:处适中,行中正;中和,中和是行中正后达到的一种和谐境界;时中,时中即适时用中。在此,面对文化冲突,我想中和思想将成为极佳的应对方法。孔子贵中,亦贵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学而》)“有子之言似孔子”,此语可代表孔子思想。“和”,不是矛盾的调和,而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力量对比上达到均势,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由于各民族国家特有的历史传统,他们之间的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之处。面对各国文化,我们不能绝对否定,彻底消灭,也不能一味肯定,我们要以孔子的和思想作为指导,提倡对文化的扬弃,有保留的肯定与否定。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文化的共性之处,“和而不同”以使其达到辩证的统一,来促进文化的共同发展进步。
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成为东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同时,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孔子思想中的积极内容能够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当今我们更应积极学习孔子思想,以其思想指导中国建设,促使世界和平发展。
【孔子思想在当代国际形势中的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2.孔子思想评价论文
3.孔子思想论文
4.有关孔子思想论文
5.当前国际形势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50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