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人们观念的进步,职业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职业教育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机械类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师生的重视。本文将从职业院校课程体系设计出发,阐述确立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原则,最后提出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具体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机械类课程更突出实践性,更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要提升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必须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只有充分掌握机械操作的相关理论基础,学生才能在具体实践中得心应手。因此,在重视实践的机械类专业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应给予理论教学充分的重视,并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协调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一、职业院校课程体系设计的依据

  课程体系设计的重要意义是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逻辑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有序,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研读教育部下发的教学大纲,仔细研究教学大纲对某一课程的具体要求,再进行课程设计,唯有如此,教师所设计的课程体系才会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结合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的特点,教师设计课程体系的重要目标之一应当是培养集生产、服务、管理能力于一体的高水平实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必须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两大特点:首先是“高等教育”,即学生必须掌握与该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学科知识素养;其次是“职业教育”,即教学内容必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与岗位要求相适应,防止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离的情况出现。

  二、确立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

  1.以具体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职业教育的指向性强,与社会需求连接紧密。因此,在进行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时,教师要改变设计思路,将课程设计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上,而不是过分强调学生的成绩。课程设计应当包括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相关岗位的具体工作、该岗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等内容。2.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许多教师忽视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只在教学设计中突出理论课程,这种做法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相违背,是不可取的。在职业教育中忽视实践的重要性,会使职业教育失去自身的特色,学生在错误的教学观念指导下很难突破自我、掌握应当具备的职业技能。因此,机械类专业的教师在课程体系设计时要遵循“实践为王”的原则,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加入社会实践与探究的内容,鼓励学生多体验、多动手实践,从而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为以后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做准备。

  三、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1.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内容在课程中的占比机械类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机械类专业要求学生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并举,任何一方都不能偏废,只学习理论而不重视实践,学生所学的知识将会失去意义,而且与机械有关的知识总是处在不断的更新中,如果忽视实践这一环节,学生掌握的知识可能与社会现实脱节,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如果只重视实践而忽视理论学习,学生的实践便只能停留在低端水平,不具备专业知识很难流畅地操作各种高精尖设备,学生的进一步实践必将受到阻碍。因此,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审视不同章节知识的特点,如对一些简单易懂的章节,可以减少理论讲解的课时,在带领学生简单理解本章节的知识后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而对一些难以理解的章节,教师则要适当延长理论课的时间,在保证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还有的`章节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教师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插入实践探究的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验证各种理论。从宏观角度来看,机械类专业的知识大致可分为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职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知识,如果按照这种分类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在安排基础的科学文化课程时,诸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英语等课程,多是为加强机械类学生的思想素质、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的课程,本身实践性并不强,教师便可以减少实践课时的占比,为下一阶段的教学留出更多巩固的时间。职业基础知识的课程便是典型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课程,因此,教师应当在这一教学阶段穿插部分实践课的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了职业技能教学阶段,实践的重要性便完全凸显了出来,教师应减少理论课的占比,大大提升实践课的占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在实践中了解岗位需求与职业要求的机会。

  2.深挖传统课程内容的同时渗透创新思想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设计的相关内容。教师在设计《机械原理》的相关内容时,很难有创新,这是由于该部分内容的识记知识较多,多是现成的理论研究结果,无论从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教师都很难赋予新意。面对这种难以创新的课程,教师可以转变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深挖这些知识的内涵。在讲解机械原理的相关知识时,结合最新的理论成果进行教学,教师甚至可以单独设置一个课时向学生介绍这些传统理论在当代机械发展中的最新应用,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设计》两部分内容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设计这部分课程时,可以充分突出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汽车设计为例,教师在设计与汽车相关的机械设计课程时,必须遵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规则。在最初的几个课时不宜安排难度较大的专业知识,因为一开始就安排难度较大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可以将最初的几个课时安排为欣赏课,向学生展示当代不同汽车的外形设计等内容,并鼓励学生讨论款型好、功能性强的车型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优秀的汽车造型设计所具有的共性,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在简单了解优秀汽车设计的特点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所总结的经验,自己设计一款车并阐明这款车的优势及设计的理念。学生设计这一环节的可操作性强、创新潜能大,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授《制造工艺设计》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必定会提到不同机械设备各自的优缺点及具体应用,在设计这部分课程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讨论、辩论等课程内容,从而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创新思维。

  3.加强校企合作,合理利用企业资源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对接社会需求最直接的方式,企业与学校不同,企业是直接面向社会经营的组织,企业对某一岗位的要求,实际上体现了社会在某一方面的需求,如果各职业院校能够积极与企业合作,便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丰富自身的课程内容,使课程体系更加完整、科学。如机械类专业与相应企业进行合作,学校便可以合理利用企业已有的厂房设备鼓励学生进行机械操作,而不必花费大量经费重新购置机械设备。此外,企业与学校不同,为了提升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企业必定会实时更新生产设备,努力做到与时俱进,许多职业院校因经费紧张,很难做到这一点,如果学校能够加强校企合作,便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这一特点,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高端设备,可谓一举多得。如此,在进行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时,教师便可以将校企合作环节加入其中,消除以往课程体系设计中所有课程都局限于校内开展的弊端,极大地扩展学生专业学习的空间范围,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4.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是教师设计课程体系、授课的重要依据之一,如何选用合适的教材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当前,我国多数职业院校的机械类专业用书并没有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甚至有部分职业院校的课本长时间不更新,这不利于建立创新、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教师在选择教材时,不能有“一刀切”的思想,不能盲目模仿其他职业院校的做法,而应当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材。如果学校的师资强大,教师甚至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材进行教学,以突出个性化教育的特点。

  四、小结

  总之,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在实践中发现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检验新的课程设计的实用性、科学性并不断纠正错误,才能促进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师必须在这个过程中贯彻创新观念,要充分研究本校学生的特点,同时结合中外先进的教学经验进行课程设计,使课程体系设计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郭月兰.中等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2]牛秋林,毛征宇,刘厚才.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考——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

  [3]袁小会,刘兵.英国职业教育对高职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

  [4]李朱锋,顾海,孙健华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衔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3).

【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农村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2.职业教育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3.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论文

4.将机器人引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论文

5.职业教育师德论文

6.课程体系的建设论文

7.机械工程应急设计研究论文

8.关于工程机械设备研究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908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