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浅谈管理学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浅谈管理学论文

  【摘要】伴随快速发展的物流业,物流专业教育意义凸现,本文针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提出了在改变物流人才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机制基础上,探索创新型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从明确教学目的、完善教学内容等方面分析物流教学课程的优化及教学方法改革,并简单探讨了如何完善物流专业教学质量管理。

  【关键词】物流教育;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赵淑雯(1966~),女,齐齐哈尔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教学。吴占坤,刘航,齐齐哈尔大学

  从2009年3月《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2011年6月的国务院的”国八条”,我国的物流业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发展产业。然而从供应角度看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现代物流教育的培养模式研究滞后与当今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致使物流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为此各个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在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培养方式方面做出自己的特色。探索与未来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物流专业人才需求特征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今后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物流行业就业岗位群分布广泛,即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不同类型的企业设置的岗位不尽相同;二是物流职业层次性,物流运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具备—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管理人才,任何高校学校都难以做到对市场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对应的职位层次)的培养;三是物流职业岗位的复合化、专门化特征,即物流行业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企业物流都具有连锁化、综合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它对职业岗位复合化和专门化具有双向驱动作用。

  二、高等学校物流教育现状及分析

  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刚刚起步,许多大专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都还处在摸索阶段,物流人才培养的质和量都远远滞后于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主要表现为: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朝阳产业。在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拉动下,许多院校增设了物流专业,但是由于缺乏认真的市场调查研究,对物流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选定在哪一个层面上都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形成多层次梯级人才培养体系,造成高层次物流人才和实用型物流人才的断档。

  同时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等现象。

  如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大学科的课程体系设置没有细化,方向性不突出,致使学校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就业导向和不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的局面。

  (二)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备,教学方法落后。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现有的物流学科理论尚不成熟,师资力量匮乏,教师的专业结构比较单一,社会经验少,且大多数教师原先所从事的并不是本专业,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目前出版的一些物流书籍,再加上大多没有从事物流实践的经验,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经验不足。目前,高校教学仍主要采用教师讲课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物流专业学生更需要具有针对不同情况解决特定物流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学方法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三)教学资金投入不够,物流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物流专业实务性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也很高,它需要技术含量较高的实验室作为硬件设施。然而,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教育投入往往没有给物流教育以足够的重视。同时作为物流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企业对高等物流教育不愿承担应尽义务和责任,对学校的设备投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缺乏应有的支持。据中国交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缺口为600余万人,到2010年对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或物流战略、物流设计管理人员的需求将达30万人以上,差距悬殊供需矛盾较大。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质量管理不健全。高校目前物流专业教育由于起步晚,加之硬件设施欠缺等多方面原因,课程体系设置中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大,理论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教学内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物流专业学生理论基础普遍不牢,动手能力较弱,甚至对在校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感到困惑。在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中缺乏能确保教学体系按预定方式运行的由学生自评、企业指导老师评价、学校指导老师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影响了高校物流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适应市场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改变物流人才培养理念。物流人才培养理念应不断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物流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物流系统由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七大系统构成,物流人才应该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在理念转变过程中可以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美国是物流研究的发源地,也是物流教育强国之一,现已建立了多层次物流专业体系。另外,成立于1985年的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物流在职教育和职业培训,美国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经过考试获得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我国物流教育整体起步较晚,转变物流教育的思想有其一定的优势,在发展中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教育理论,整个培养过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让学生熟悉自己所学专业的行业,了解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岗位时可能从事的职业需要掌握一些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开始,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经教师在课堂的引领,从校内实习、实验室实训转向企业现场实习,进而完成培养过程。

  (二)改革物流人才培养机制。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和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投入。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方企业要对从事物流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予以鼓励和支持,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其次,政府、企业、相关机构和组织应加大对高校软硬件物流设施的投入。除此之外,还应加大物流教育的宣传力度,有关社会各方可以在高校设立相应的专项科研基金以鼓励老师从事横向物流工作和研究。从不同层面来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强调物流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课程体系。国外物流课程的设置一般是基于配送和运输等物流核心要素开展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并要随物流业的发展做相应的调整。物流课程的设置要以职业发展为目标,专业能力为基础。结合学生就业的方向以及将来从事的'岗位要求,注重对学生通用能力培养。根据物流行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及专业技能需要的知识体系提炼专业能力,作为知识培育的切入点和考核点,改革课程体系。如增加物流规划能力,它是一种抽象的能力,由文字表达、画图、图像处理、需求调查、分析与预测、信息搜寻、社会协调、经济评价等多种具体的能力构成,并在学生的课程教学或实践环节中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从实践出发以工作过程为引领进行相关的课程设置。整个的学习构架以工作结构为基准安排课程结构,以团队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

  2.改革教学方法。一是调整教学内容。高校应对传统的学科性三段式(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要设置专业导向型课程,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知名企业家进行授课,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应适当增加物流定量分析的课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对物流定量分析的要求越来越高,如配送中心进行科学选址,对物流业务管理和综合评价等均已经成为现代物流管理教学的常规科目;依据物流专业的特点,在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内容上,向“宽知识面和厚基础”方面发展,增强物流专业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增强物流专业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如加大报关实务、运输实务、配送实务、国际物流实务等课时量,设置双语课程教学。二是改善教学方式。普通高校可以借鉴职业院校制定的“订单式”教学方式,即是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订单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零距离上岗,可弥补学校所教知识与企业需求的不相符的矛盾,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高校应不断改善常规的教学方式如研讨式教学、实训式教学、讲座式教学等。积极推广模块教学在物流教学中的应用。物流横跨运输、生产、仓储、信息处理、配送、顾客服务等多种行业,每种行业恰如一个大模块,每个的模块又由若干个小模块组成,从而使物流专业课教学形成一个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模式。这是国外高校教学所普遍采用的,它们一般都是专业必修课,设有学分要求。这种教学模式值得我国物流专业教育借鉴和推广。

  3.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一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首先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具体包括:鼓励教师经常性地深入到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物流公司参观考察、调查研究。赴物流企业实地,到一线去体验,选派教师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校内外实践教学技能赛,提高实践教学执教能力。学校可不定期组织相关学科的实践性教学交流比赛,提高教师技能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学校也可以组织高校之间物流方面教学技能比赛促进教师自身对专业实践的感悟与能力;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实践性教学发展的要求。二是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高校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综合评价体系,贯穿整个物流教学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物流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主,淡化考试方式,设定评价指标时,结合本专业实训状况,确定评价要素,指标应尽量定量化。结合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参与各个教学环节上,使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监控机制的激励、导向和诊断作用,保证教学考核体系的有效执行,最终保证物流人才的培养的实现。三是健全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是提高物流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首先要正确选择质量标准和控制目标,建立质量目标体系。其次,在教学的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保证实现质量目标。最后,对教育过程进行监控,对教学绩效进行考核,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浅谈管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1.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2.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的论文

3.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4.普通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5.探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论文

6.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7.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8.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889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