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的活动式课堂教学论文
摘要:在新课改“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思品课在传授道德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一线教师探索“活动式”课堂教学,这是一种新型的没有固定模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打到学习目标的最优化。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活动式”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思品课新教材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的学科化倾向,在注意传授道德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良好品德形成,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因此,"活动式"教学是对课改后的思想品德学科的最适合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动起来”已经在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广泛体现出来。怎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动起来”呢,就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1、创设活动氛围
要学生动起来首先要有一定的情境,也就是说活动需要一定的氛围。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感受性,使学生逐步达到活动的最佳状态。于是在课前教师要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值得学生思考的、发散性的问题,在课堂中提出问题,然后由同学们集思广益,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从中选择最佳答案。
在导入活动中学生所要展示的是他们研究讨论问题或者话题的能力,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当然不是说这样教师就可以对学生不闻不问,而是在他们讨论研究的过程中参与他们的交流,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加入到小组中。导入活动同样也是每节课的一个基本的要素。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这节课内容的理解。
如:我在教学《艰苦奋斗》一课时,针对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可能对于“艰苦奋斗”这一革命传统认识上有偏见,专门设计了讨论的主题就是“艰苦奋斗”,要求学生可以用任何种方式表现。讨论中,学生们发言踊跃,思维活跃。但我发现大家谈的最多的是名人典故,但对于自身的思想及行动的挖掘明显不够。于是,我调整教学思路,重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实际认识与行为,有助于将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到生活实践中去。
由于同学间交流意见的气氛和相关的启发,往往能产生高质量的'答案。同时也营造了学生合作的氛围,体现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2、体验活动魅力
体验是指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的生活情境结合,从而进一步领悟所学的知识与道理,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正确的导向。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儿童向青年转化的关键时期,他们活泼、好动、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为了学生体验学习的需要,可以采取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生活模拟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体验,此时,活动就能展现它无穷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学会合作交往》时,我设计了“真心行动、快乐体验”系列活动。从最初的“学会打招呼”、“朋友握握手”到其中的“传递真心话”、直至最后的“肢体语言巧运用”等系列活动。学生在教室内到处找寻新朋友,握手,写真心话,在活动中应用各种方式,如语言、举止等方面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与人交往,如何有效地沟通。在这一系列体验活动中,同学们个个笑逐颜开,课本知识无形中已通过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交往的快乐。
3、展示活动成果
通过一段实践,发现实践类、探究类活动能更好地满足高年级学生展示自我,创新思维的需求。于是我将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思路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开展课外学生实践与探究,课内展示活动成果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例如我在教学《社会公共生活与法律》时,模仿教材后面的实践活动要求,请学生根据自身关注的热点,对周边地区市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单位部门的执法情况进行小调研活动。要求学生写出调研报告,并完成展示作品(包括材料收集、整理、图文资料、音像资料及文章、多媒体演示文稿)。为了保证调研的质量,我和学生一起选题、设计方案、落实计划、人员组织分工等层层落实。专门设置两个课时,让所有的学生作品都得到展示机会。为了保证效果,当一个小组在讲解的时候,其余学生都是评委,他们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评价。这样的活动成果展示,既可以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实现自我期待的价值;又可以使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完善各种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大为增强,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4、丰富活动内涵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作用、创造性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师努力地运用活动参与方式方法,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因此,我往往会在活动后再开展一个后续活动——“跟踪追迹”。不然,许多问题就只停留在表面,如蜻蜓点水般浮光掠影,很难入脑入心,这就是课堂教学中形式与内容适切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艰苦奋斗,共担责任”时,学生们进行调研后,作品的制作、讲解都很到位。从表面看,教学方式适合学生年龄特征,教学知识点也能落实。但仔细观察发现,学生的讲解只是停留在他人发扬艰苦奋斗的表现上,而对自己应该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谈得很少,缺乏与自身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行为要求。这时候,我就跟踪追迹,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能成材吗?”、“学生不爱惜粮食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如何去解决?”等等,让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拓展思维空间,这样既深化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使学生能联系自身考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学习落实在课堂中,口头上,使学生明白其所学的道理;更多地注重学生行为的导向,使学生思想上、行为上能保持一致,真正实现思想品德学科明理导行的学科要求。
“活动式”教学是近几年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比过去思想品德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没有固定模式的学习方式。“活动式课堂教学”使思想品德课教学走向更为开放灵活的新天地。在这个新天地里,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唤发,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培养,最终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优化,它将带给学生真正的素质教育。
【思想品德课的活动式课堂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3.思想品德课文
7.小学思想品德课件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8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