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探析论文
一、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相较于传统的学徒而言的,在我国,学徒制是一种历史相当久远的教育方式,在一些手工行业中,学徒制一直延续至今。其实在世界范围内,自手工业兴起后,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学徒制”,其运行的模式就是经验丰富熟练掌握技能的老师傅将他的绝活教授给徒弟,这种模式其实就是现代社会教育的早期雏形。世界各国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都找到了传统学徒制和现代教育的相似之处,并将这种相似之处应用到了现代职业教育培训和学生教育事业。由此看来,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和现代教育的结晶。结合国外对现代学徒制的表述,我们可将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定义为:为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熟练出色的技术水平、道德素质出色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进行的一系列人才培养手段。我国高校目前主要是在政府的倡导和引领下和用人单位进行长期多方面的合作。在实践教学时以师傅引领指导徒弟为主,改善了传统学徒制手把手的形式,改革了不合理的地方,满足了现代教育的需要。它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才培养需要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第二,实施招生和招工一体化,学生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学徒工,形成校企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第三,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切实提高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所以高职院校现在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既是加快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选择。
二、高校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困境
(一)由于传统的教育体制已经根深蒂固,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各种束缚下,发展较为滞后。现代化的改革体系并没有与企业的利益很好的对接上,这就削弱了企业主动与高校合作的意愿。
(二)师资力量的匮乏。现代化社会缺少的是专业的高技术水平的人才,而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多的是偏向理论化的教学,实践性教学指导缺失,主要是因为学校也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因此使得学校的教育模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三)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其教学资源组织不当。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然而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却并不理想。双方在协商时难以达成一致,因此企业的教育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资源过剩以至于浪费的情况。双方由于各自的管理制度,难以在时间安排上得当,因此要使高校和企业携手合作,就需要双方都要为对方着想,高校不能干扰企业的生产安排,企业也要顾及校方的教学计划,这样双方的教育资源都能得到有效利用。
(四)传统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效率太低。由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着经验不足、管理水平较差的情况,因此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估还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本轻创新的阶段。再深入寻找根源就在于教学质量评估的困难度较高,评估员在评估时会带入主观情感色彩,这都使得教学质量评估的结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学的质量一直都无法得到改善。
三、构建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激发高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创新活力
当前阶段,要激发高校的学徒制模式的活力,不仅仅只涉及某一个部门,而且要涉及行政管理机构、政府机构、企业相关部门等,要做到整体改革,只有各方通力合作,传统的校园管理体制才可能得到深入的改革,激发教育活力,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高校的管理部门应该对目前能和学徒制度相适应的宏微观环境进行一个创新和改造。高校管理的部门负责人要寻找适合有力的课程管理体系和职业资格的认定制度,建立具有现代特色的教育管理体系,通过这种方式促进高校进行相应的教学课程改革。同时,教育部门也需要联系实际,积极与校园管理部门沟通,了解当前的校园情况,提出适合当前情况的现代学徒制度。现代学徒制度的提出是对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方式和教学成果评价的一次挑战,同时也是一次教育制度的突破。相关的教育部门要规范高校的教学行为,降低改革制度方面所需经费,尽量将其用于学生,使教学的成本紧密的与教学管理相联系。
2.高校教育部门应该加强与协会企业的合作力度,双方一起制定可以被行业所接受的技能培养准则。应将高校教育按照其所在的行业进行精细化的培养,如按照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职业的技能标准、职业考核的相关要求来分模块教育,不仅使知识更具有针对性,还能从各方面保证教育的质量。
3.高校施行的学徒制度必须和市场经济资源的配置紧密联系起来。尽量取得政府的支持,通过其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来面向社会拉动对现代学徒制度的投资欲望。结合现代学徒制度具体的流程,企业可以为政府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使其以企业化的模式来进行高校学徒制度的教学改革,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出的人才才能在进入社会时以最快的速度与市场对接。
(二)强化高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力量建设
1.高校应该进行教师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将他们的工作过程作为重点。要支持并鼓励在校教师主动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提高教学的水平和专业知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事,增加自身实践经验,进而发挥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社会就业的作用。
2.高校要严抓教师建设,打造优质的教师学习培训平台,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水平。学校在平日的教学课程中可以派遣一些先进的年轻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实地训练,结合学校的课程进行专门的职业技能教学培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就提高教师在实践课方面的教学水平。由于每个高校师资水平良莠不齐,这也使得部分教师无法得到很好的成长。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建立教师跨校交流的平台,高校的教师可以和来自各个学校的优秀骨干教师进行经验的交流,通过相互学习的方式,在教师间营造良好的知行统一的氛围,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3.现代高校教育应该抓住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特点,严抓教学质量的评估,招收一些能促进现代学徒制度发展的优秀教师,以此增加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样,高校还可以借鉴企业的用人模式和理念,可以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引入高校作为考核和管理教师的机构,再或者可以和企业签订合同,在选拔高校教师时让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参与其中,也可以和企业联合推出教师认证体系。在招聘教师时,可以将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择优录取,以此保证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有机会去高校进行讲座或是任职,从而大幅度提高高校的师资力量。
(三)优化高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资源组织
1.高校采用的学徒性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和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做到二者跨越式发展。政府的相关部门要为高校提供一个良好、自由、宽松的市场经营环境,将市场作为导向,建立起现代化的学徒管理体系,这样可以促进高校在现代学徒制度的基础上对现行的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改革。教育部门也要对目前高校的行政管理和职业教育管理进行监督,通过政府和市场等手段结合,构建高效的管理制度体系。
2.高校应该成立以学徒制度为核心的教学资源经费等配置的新模式。政府结合地方财政除了拨给高校基本的教育事业经费和建设费外,还应当适度的建立起学徒制专项经费,并将这个专项费用只用于师傅与徒弟的专项经济当中。与此同时,拨款的政府部门以及高校的财务部门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但同时也需要第三方的监督,在专项经费的审批和实际拨款等过程中,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做到专款专用,提高专项费用的使用率。
3.高校应该积极鼓励并拉动社会力量来参与高校的办学活动,努力拉动社会资源来投资支持高校学徒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实践教学的教育资源在办学总资源中所占份额较大,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说服企业投资一些专业的设施设备等资源,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校方的教育成本支出,还可以避免校企双方的资源重复投资,加强两者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朱红亮.艺术品市场营销模拟实训教学研究[J].艺术探索,2010,24(1):76-78.
[2]易灿,钟静.基于行动导向的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的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2):145-147.16
【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7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