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本文指出了跨文化交际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由此引出了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教学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新《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讲授大学英语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并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更好地把握好这一点,必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语言输入多、文化输入少,课堂知识输入多、课外知识输入少,对语言能力重视多、对实际交际能力重视少。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隐性的社会因素外,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具体的原因:班容量大,不利于进行诸如情景对话练习的课堂活动;课时少,内容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上1年半甚至更少的英语课,难以完成大纲规定的全部教材内容,所以大部分教师只抓精读和听力;教学观念陈旧,教师还未建立“联系文化学语言”的思想,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学生不够重视,高职类院校学生往往迫于就业的压力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忽视了英语特别是英语文化的学习。这些存在的问题造成了我国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这也激励我们去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客观的和主观的因素,将二者合而为一。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一)思维模式的差异
文化直接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的思维模式必定有差异。西方文化中,思维模式侧重于严密的逻辑分析;而我们东方文化中,思维模式具有直觉上的整体性,这一点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特征。了解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以避免交际失误,如:隐私方面。中国人的隐私观念相对薄弱,集体观念比较强烈。西方人则非常强调个人隐私,不会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私事,更不乐意别人过多地干预。因此,他们一般不打听对方的私事,如婚姻状况、对方的年龄和收入等。
(二)价值观的差异
人们的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社会,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必然与价值观密切联系。不同的文化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它指导人们区分美与丑、好与坏,这也是人们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与处世哲学。它本身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如:对赞美和恭维话的不同反应。在中国文化中,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即使取得了成就,得到别人的赞扬时,也要客套一番,还要再接再厉。而在西方社会,交际中赞美与恭维语的使用频率很高,比如当面称赞女士的长相和衣着等被认为是有教养的表现,因而也是礼貌的。而被称赞的人也会欣然接受,并用谢辞表示满意。
(三)行为规范的差异
行为规范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所能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交往中,一种常见的错误就是拿自己所处的社会的行为规范标准去判断对方行为的合理性,而两种行为规范的标准相差很大,因此产生误解肯定在所难免。在餐桌上,中国人会往客人的碗里夹菜,并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酒席结束时,还会说几句诸如“招待不周,请多多包涵”的客套语。而西方人不习惯这样的做法,在他们看来,劝吃劝喝是强人所难,应该尊重客人,他们想吃就吃想喝就喝,而且也没有送客人的习惯。
(四)风俗习惯对汉英文化的影响
习俗文化是指处于一般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的各民族在长期约定俗成中形成的各自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规约。比如说,汉语的“天生有福”,在英国人那里则成了“生来嘴里就含着一把银勺”fbomithailspooninone’smouth);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
(五)语言环境的差异
一些学生的语音、语法学得很好,但还是不能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即不具备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一般说来,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v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和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
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可以从称呼、介绍、打招呼、谦虚、道歉、赞扬、关心、谈话题材等方面进行比较。下面分析一下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
(二)原文阅读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两种现象:学生在阅读一篇既没有生词,也没有一点语法障碍的文章时,对文章整体大意也不能百分之百地理解,一做题就出错。在用英语写作时,总是受到本族语的干扰,写汉语式的英语,这是因为学生天生接触的是本族语,在英语学习中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没有机会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接触,以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和情感,因此,在读写英语时受本族语思维和情感的影响是在所难免的。对学生输入英美文化及社会知识信息的良好途径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大量的原文阅读。如:《哈姆雷特》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斗争,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之间的激烈冲突。
(三)研究词汇和习语的文化背景
词汇和习语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特征的部分,具有博大的内涵和外延。英语和汉语中大量的词汇和习语植根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有着迥然不同的民族形象和文化色彩。许多词汇和习语明显地反映出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的差异,所以研究词汇和习语的文化背景,并将它们进行比较,就会对本族文化和异国文化有一个较详尽的了解。例如:英语的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dam’sapple”(亚当的苹果是喉结的意思),Herculesheel(弱点)等。
(四)广泛利用课外英语资源,组织第二课堂英语活动
1.英语短剧表演
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培养只在课堂上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是多方面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方面地感受到这种文化的氛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尝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表演英语短剧,短剧内容可以是英语教材上的课文,也可以是一些著名的英语故事、童话及小说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气息以及锻炼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2.英语文化课题研究和讨论,英语角会话
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好在一定的语境下进行。所以,教师更有责任为学生创设适合于学生感受英语语境和接受英语文化熏陶的气氛,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在备课时,可依据教学内容专门设置与英语文化及该国风俗习惯紧密相连的话题。学生参与进来,可感受到其强烈的异国文化情调、呼吸其浓郁的语言文化气息,而且语言交际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除此之外,建立一个异国文化和英语交际园地,像英语角之类的场所。在这里,学生能够自由地相互交际、实践,切实地感受英语文化气息,有效地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五)大量收集、利用课外英语资源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图片;研究不同国家人民的服饰、装饰、发型,鉴赏不同风格的外国流行歌曲,交流各地的风貌民俗,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讲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多读国外有关游记、官方思想研究等方面的书,从中了解文化。
(六)研究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非言语交流和言语同样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姿势,面部表情,目光接触,手势动作,衣着打扮,时间,空间等大多数非言语行为也是以一定的文化为基础的。教师可以问一些有关非言语交际方面的问题,让大家来讨论。例3~1:1.两个男人见面时是否互相拥抱?2.在美国,老师坐在桌子上讲课是不是为了和同学打成一片?
(七)利用国外电影、电视、书籍、歌曲以及形式多样的文化辅助活动充分利用国外电影和有关资料,可以形象直接地了解各国的文化习俗。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成功地再现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例如:影片《乱世佳人》反映了美国内战时期南方种植园经济的解体和黑人奴隶的解放。许多优秀的广为传唱的经典外国歌曲也可以用来辅助文化教学。例~l:Yesterdayoncemore;Sayyou,sayme等。文化教学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进行。如:举办英美文化的专题讲座,让外籍老师详细讲解外国的教育体制;利用多媒体教学展开英美概况的介绍。多方面地接触异国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要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注重学生英美文化的输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立足课堂,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拓展交际视野,始终保持对英语的新鲜感,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才能融人生活,达到有效地进行交际的目的。
【试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6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