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综合实践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综合实践论文1
内容提要: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让学生自我确定主题、调查活动、整理资料、汇报成果、自我反思。把时空留给学生,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就精彩!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能力 锻炼成长
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点燃火种的引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是一门新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一、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并深入各个领域,开展探究、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这就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锻炼自己,亲身实践,体验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迅速成长起来。
1、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培养了各种能力,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提倡亲历亲为,鼓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追求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是一种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在活动的实践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如《我是社区小医生》这一课题,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实地观察、实验观察、考察访谈、问卷调查、宣传动员等活动,他们观察、采访、录音,在观察中学会了较为科学的统计方法;他们上网查资料,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来衡量小区水质是否污染,他们拍照,他们访问小区附近的居民,了解小区各种情况;他们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总结,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社会交际、科学统计等各种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是社区小医生》这一课题,从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都是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决定的,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亲眼目睹小区中各种不良现象、群众保护环境意识的薄弱,强烈地激发了热爱自然、自觉保护社区环境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宣传动员,发“倡议书”,树立警示牌,利用社区广播站广播,积极行动起来。这种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的内化是任何课堂教学所无法给予的。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小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重视学习过程中书本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平衡和结合,着眼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
作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与以知识信息的接受为主的学习活动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他们在观察实验中学习科学的方法;他们上网学习法律法规,学习统计总结,学习撰写课题报告,学习与人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合作,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内容和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主体和社会生活主体的必经途径。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和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方法。
3、面向学生的完整的生活领域,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现实和未来的需要,把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的要求和科学世界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关爱自己、热爱生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我是社区小医生》的课题小组的同学们就是从身边司空见怪的小区中发现问题,决定调查小区环境的状况,寻找造成小区环境差的原因,寻找改善小区状况的对策。通过探究活动,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学会了怎样开展研究,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了保护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
二、正确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课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只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民主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
1、激发兴趣,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要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开展活动,并在活动中及时给予鼓励与帮助,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是他们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主动地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3、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干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的老师最担心地莫过于学生的“安全”。因为综合实践活动都在教室以外进行,这样就不利于管理,容易发生事情,而且不能有效地完成预期目标。但通过亲身体验、通过实践,我体会到,我们不应该太小看我们的学生,他们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比如《我是社区小医生》,我们按照课中的报名开始分组活动。事后看来,我发现我的担心确实是多余的。他们顺利地作好了一切工作,交给我看的是一份份原始的采访笔录、录音及调查问卷,成功地预约并采访了社区居民、社区物业及校内外学生。我们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他们的潜在的活动意识正在逐渐被唤醒,那么,我们的活动目的不就达到了吗?如果我们不放手,我们肯定没有这样的收获和发现。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信心,要适时地表扬、肯定他们的成功、收获,让学生在体验的喜悦中进步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学生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发展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各种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将为学生自由成长保驾护航。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2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