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课程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论文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实习则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生态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态学》课程通常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或指定选修课之一[2],而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也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3]。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既可以巩固和充实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又可以培养学生实际的野外调查、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而实习基地的建设是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的基本条件[5]。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相对落后,野外实习教学条件不足,尤其是缺乏良好的实习基地建设,使得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效果不理想[4、6],没有真正起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野外调查研究能力的作用。本文根据我们近几年的一些教改的经验,从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改革尝试和加强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3个方面,探讨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态学课程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和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
一、生态学课程野外实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不够重视由于长期以来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被认为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在一些高校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往往只设置《生态学》理论课程,在这门课程中附带野外实习教学,没有设置独立(有学分)的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课程[6]。部分老师对生态学野外实习认识不足,一些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缺乏野外教学实习经验;而一些野外实习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面临教学和科研双重压力,很难抽出较多的时间投入到生态学野外教学实践[1、6]。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则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学生在野外实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1、4],影响野外实习教学的效果。2.缺乏探索性的野外实习教学内容生态学野外实习的内容过多强调对实习地的生物种类的认识[6],野外实习教学的内容仅处于“认知”层次[4],实习的内容单调、肤浅,没有结合专业知识综合考虑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学生听老师讲解为主,缺乏对学生独立设计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由于对生态学野外实习地的植被及其生态环境条件了解不够,难以提出较为综合、具有探索性的野外实习教学的内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很难得到锻炼。3.缺乏良好的野外实习基地由于对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不受重视,没有认真进行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基地的选择和建设[6],缺乏相对固定的、可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开展野外实习教学的良好基地。造成野外实习教学的内容单调、肤浅,不利于学生对生态学课程的学习和理解,也影响到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改革尝试
1.重视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课程,加强实习教师队伍建设生态学野外实习既是生态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学理论教学的延伸与补充[6-8],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为了更好地开展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通过野外实习教学对所学的生态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2010年开始,我们在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生态环境认知实习》课程,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具有1个学分(通常为一周的实习时间)。为了完成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任务,我们组织了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的实习教师队伍,以中年教师为骨干,充分利用老教师的经验,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尽快成熟。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目前已建立起一支业务能力强、有团队合作精神的野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2.改革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研究性野外实习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方法,但相关的`教学模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9]。针对“野外实习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学生听老师讲解为主,缺乏对学生独立设计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等问题,我们在《生态环境认知实习》课程教学中摒弃了“以教师主讲、学生聆听”的传统模式,探讨“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引导”的野外实习模式,综合开展探索性的野外实习教学。首先,在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植被、土壤、地貌及其他生态环境条件基础上,我们将实习分为群落生态(典型群落结构特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生命表编制)、生物多样性(常见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编目编制)、土壤地带性(土壤垂直地带差异性特征调查)、溪流水质(溪流断面的水质调查和分析)4个研究方向,每方向15人左右,分2个小组,每组7-8人,每组设小组长2人;其次,在教师指导下,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实习教学方式。在实习开始前,学生根据选题每人至少阅读文献10-20篇,然后与指导老师共同讨论,经反复修改,确定调查研究方案;实习出发前,学生自行准备野外工作的仪器和药品,了解仪器的操作;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开展调查研究;在实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调查报告(论文),并对报告进行展示、答辩。参与野外实习教学指导的全体教师根据学生的调查报告(论文)及相关的PPT展示和答辩,给每个实习小组评分。通过这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探索性野外实习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主动性。3.开展各种层次的野外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的生态学认知水平除了《生态环境认知实习》课程的野外实习教学,《生态学》课程的授课教师根据课程进展,通常在校园或校园附近开展与理论教学对应的野外实习教学,作为生态学理论教学的补充。例如,在讲授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内容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校园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调查,见识一下现实中植物群落特征,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更好地领会课堂的教学内容[3]。此外,鼓励一些希望深入开展生态学研究的学生,在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基础上,申请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研究性学习项目。在我们生态学教学团队教师的积极鼓励下,近几年有20多个生态学研究小组,结合教师的研究课题,成功申请了校级以上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其中有6项国家级和1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这些研究性学习的野外调查工作也是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参加这些研究性学习项目的学生分别到各个实习基地开展野外调查研究,从而对生态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生态环境认知实习》课程、校园(或校园附近)和研究性学习等不同层次的野外实习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生态学认知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1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