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
情绪管理是Mayer 和Salovey 提出的情绪智力理论中的一个维度。综合相关研究发现,有关情绪管理的概念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情绪管理的适应性,即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现实而实施的行为反应。有研究者认为,情绪管理是以一种社会可以容忍的方式,灵活地对一系列情绪发展要求作出反应,以及在需要的时候延迟反应。第二类是强调情绪管理的功效性,即基于个人目的进行的情绪管理。第三类是情绪管理的特征性,即强调情绪管理在某方面所具备的针对性特质。除此之外,我国学者葛荣晋认为,情绪管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二是理解、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
综合以上关于情绪管理能力的概念,本文将情绪管理能力定义为:个体在情绪发生时能够觉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运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情绪,并善于主动寻找方式对情绪进行调控、疏泄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在哈尔滨某高校随机抽取50 名学生作为开放式问卷的被试,回收问卷50 份,其中无效问卷3 份,有效问卷47 份。之后随机抽取300 名学生作为结构式问卷的被试,共回收问卷291 份,其中无效问卷26 份,有效问卷265 份。2、研究工具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编制开放式问卷,并对回收的有效的开放式问卷结果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本量表从情绪觉察能力、情绪表达能力、情绪理解能力以及情绪调节能力这四个维度来编制问卷。问卷共包括了38 个项目,采用5 点量表进行评定,1 到5 分别表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初始问卷信度分析
对初测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其信度为0.850,根据题总相关删去9 个题。删题后的信度为0.910。
2、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剩余问卷的29 个项目进行KMO 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KMO 值为0.89,x2=2794.062(df=0.406),达到0.001 的显著水平,表明数据适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通过对问卷的初步分析发现,特征值大于1 的因素有7 个,可解释项目总变异的`58.539%。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标准,经斜交旋转,将共同度小于0.4 以及因素负荷较低或在多个因子上的负荷无明显差异的项目删掉。最后保留15 个项目,形成三个维度,其特征根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57.330%。第一个因子包括五个项目,命名为情绪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二个因子包括六个项目,命名为情绪表达能力;第三个因子包括四个项目,命名为情绪觉察能力。
3、正式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在对问卷进行因素分析确定了问卷保留项目后对其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ɑ 系数均在0.784 到0.819 之间,总问卷的的信度为0.869。信度符合标准,问卷较可靠。通过计算各因子分数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来分析问卷的结构效度。各因子间的相关都小于各因子与总体分数之间的相关,各因子间呈中等程度相关,相关系数在0.432 到0.484 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而且,各项目与总分之间也呈现出了较高相关,相关系数在0.480 到0.651,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
4、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状况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情绪理解和运用能力这一维度上出现显著差异,女生要好于男生;学生干部的情绪表达和觉察能力要好于普通学生;城市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要好于农村学生;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学生的情绪理解和运用能力要好于父母教养方式为放任自由型和漠不关心型的学生。
四、讨论男女生在情绪
理解和运用能力上出现差异,可能是因为男女生在生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男性的荷尔蒙分泌量要高于女性,而荷尔蒙则会影响个体对外界产生的攻击性和控制欲。除此之外,文化背景的影响也可能会造成这种差异的出现。学生干部一般都是投票、选举出来的,因此他们比普通学生有着更好的人际关系,通常能够良好的觉察他人的情绪并善于表达自己情绪的人往往也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所以学生干部的情绪表达和觉察能力好于普通学生。
而城市的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要好于农村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与农村孩子相比,生活的环境要更加优越,而且城市中家长往往能够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农村家庭的父母与城市父母相比,受教育程度稍低一些,观念也较为传统,导致孩子不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家庭通常可以为孩子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能够更多的考虑孩子的感受,也更加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表达自己,使得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而专制型的家庭往往对孩子的限制较多,放任自由和漠不关心型的家庭的父母又对孩子的关心较少,这三种教养方式的家庭中的父母易忽略孩子的感受,使得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受到影响。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问卷编制及现状解析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360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