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评价这个话题,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常常被提起。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多重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多方位、多角度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主题地位,提高教学效率,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现就评价在教师教学中的实施方法,谈谈自己的想法。
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评价
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和谐、快乐、宽松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这样的情景下教学,能最大程度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尊重学生,并进行鼓励、表扬,倾听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开展生动的自评、互评,营造宽松的评价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相信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评价
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或提出一个问题时,教师总是下意识地给予学生对与错、好与坏的评价。这样一来,教师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失去了自我评价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失去了学习的个性化。由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心理、肯定学生的价值、呵护学生的自信心,以激励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展其主观能动性。
创设情境,让学生善于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基本理念就是强调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材施教,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结构,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他们探索知识的信心,较好地解决了教材中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矛盾,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命题时,教师尽量选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注重开发性。同时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评价积极性。正因为此,才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具有吸引力,学生解答时的热情空前高涨,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更加积极主动。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学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解题策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评价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依托。
借助多个目标,让学生参与并乐于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从过去的日常生活中更多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状况到同时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学生的个人潜能之间不但存在着质与量上的差异,而且在潜力发挥的程度上不一样。只一把尺子抛在学生中,孩子们得到的概率很小,很轻易地就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不言而喻,这对大部分的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弊大于利的。假如多抛几把尺子,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学生就会努力向前走,就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
总之,实践充分证明:教学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和达到教学目的为中心的评价,它能有效的促进教与学双方的互动相长,对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益处。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具有发展性,充满生命力。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相关文章:
2.小学数学论文浅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304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