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夏商时代的日常生活论文
夏商时代距今三、四千年,史料不足徵,探索当时的风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目前虽然有甲骨文、金文、考古资料可资利用,但要对夏商风俗史作系统、深入地研究,须在史料的收集、整理与解释上做大量繁重、细致的工作。同时,研究者还要在出土资料与传统文献之间抉择真伪、斡旋调解、互相发明,取得成果实属不易。在此种形势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镇豪研究员的新作《中国风俗通史·夏商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52.7万字。以下简称“宋著”)颇令人瞩目。通读之后感觉该书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结构完整、内容详实
宋著共分十一章,分别探讨夏商时代的居住习俗、饮食、服饰、交通行旅、农业生产俗尚、婚姻礼俗、人生俗尚(医疗、卫生、尚武等)、丧葬习俗、宗教信仰、甲骨占卜、语言文辞风习。囊括了有关社会生产、生活及思想信仰等各方面风俗的研究,堪称完备。
各章所述事类不同、史料有多有寡,但无论篇幅长短,皆内容详实,绝少浮言。读后,不仅使人认识了夏商时代之国土、城邑、宫室、器用、食物、服饰、道路、舟车等静态事物,如睹其形状;又让人了解到人一生中生、老、婚、病、死各阶段之礼仪,及营建、农业生产、占卜、祭神等种种活动,如临其境。
此外,夏商时代礼俗交融、等级森严、宗族强盛等时代特征,宋著在叙述中亦不断申明。导言中即提出“夏商时代……风俗与所谓‘礼’相交会,彼此难分,相辅相成,形成所谓礼俗。”“以礼对风俗进行调节与规范,辅之以刑法,‘上以为政,下以为俗’……可发挥礼教刑法难能发挥的功能,因此每每被中国古代统治者据以为社会政治制度层面的重要补充”。出于这种认识,宋著对夏商风俗的研究不浮于表象,而能阐明其时代特征及社会功能。如揭示“食以体政”、服饰等级制度、贵族政治婚姻、族墓地、上帝神性的形成、商王朝祭祀体系对地方神的纳入等等,皆能引导读者深入夏商社会风俗之中,领会其本质,真正走进当时的日常生活,而非同观光客那样走马观花,作浮泛之游。又,宋著用一定篇幅追溯了史前风俗,使人明晰了夏商风俗的源头,看到流动的历史情境。
二、资料丰赡、论述透彻
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今天,我们虽见到了孔子未曾梦见过的甲骨文、金文和众多的考古遗物、遗迹,但仍有与他类似的感叹。尤其是夏代尚无地下出土文字可徵,以至国外学者多不相信。又,出土文献与考古遗物、遗迹虽透露出夏商时代风俗的种种信息,却如同碎金,需历史家用其独到的眼光搜集、排比与解释。故资料为研究夏商风俗史之一首要难题。然读宋著,却感到书中资料异常丰富。
(一)作者收集之史料,无论古文字、考古遗物遗迹,还是文献,都称赡实。商代史料以考古发现之实物与遗迹、甲骨金文为主,夏代史料以考古发现为主,又皆辅以文献与之相互发明。无地下可靠资料据以立说之处,则众采传世文献中可照见夏商史影之材料,以备参考。至于地下材料之取与,亦不局限于王朝中心区,如二里头、殷墟等地,而尽可能将收集范围扩充到全国各地,给读者提供一开阔的历史空间。
(二)作者遴选史料,分类排比,做了精加工和充分解释,特别是以可靠文献为参照,遂使原先较为零散单调的古文字、考古资料中蕴含的风俗史的内容凸现出来,故各章节中称引论述时,显得立论有据。以下略举数例加以说明。
如书中第95至105页,综合《尚书·盘庚》、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商代诸侯臣属宅落北院房址、殷墟乙组基址、甲骨文等多种资料进行研究,最后提出晚商王朝建筑仪礼包括相地之宜、卜宅、择令工官、正位、奠基、置础、安宅(安门)、落成、迁宅等内容,并可反映出社会财富的聚敛与王权政治的强化。
第125至144页“商时期的食粮”一部分,先分别考察了《尚书·盘庚》、《酒诰》、《史记》、《说文》等文献,河北邢台曹演庄、藁城台西村、殷墟后岗圆形祭祀坑、郑州白家庄商人遗址,陕西长武碾子坡先周文化遗址,发现商人粮食有粟、黍、稻、麦,而四土方国如周人的粮食不限于此,或有高粱。接着又依据《周礼》等书提出的“五谷”、“六谷”、“九谷”等概念,规范了甲骨文中的谷类粮食作物。并提出粟最为普遍,为贱者之食;黍、粱、白粱贵重之说。
以上二例,都可说明宋著综合利用古文字、考古资料与传统文献,互相发明的研究方法、写作思路。又,第424至429页细绎甲骨文资料勾勒出商代用舟制度。第237至261页收集随葬青铜觚、爵的商代墓葬148例,列表比较其墓室面积、殉人、礼器等随葬器物,据墓主享有的觚、爵套数,揭示出商代社会金字塔自商王之下,共可分出九大等列。第685至689页将夏时期考古出土占卜甲骨材料列表作深入分析并指出东方地区占卜文化较中原地区高。这都是深入透彻地分析史料,获得创见的例子。
在无地下史料时,宋著也非简单地排斥文献中对古史的'记载,而是在辨析其可信程度之后,最大程度地加以利用,力图通过论证把古史传说中的史影沉淀为史实。如第575页引《韩诗外传》“上古医茅父”的材料说明巫医交合。第438至450页从五个方面对比《尚书·尧典》与甲骨文材料后,认为前者保留夏代的史影,推知当时人已有与农业经济相关的年岁知识。第560至561根据《山海经》病患定名与分类较甲骨文材料所揭原始,提出《山海经》的医史材料包括有夏商时代以前的病患知识。
宋著资料详赡及论证细密处尚还不少,这里就不烦徵引了。读者在阅读中可自己去发现与体会。
三、采用前说、辨析严谨
学术研究工作要大量借鉴前人的成果。一部学术专著称引前人成果的多寡,以及引用哪些成果等等,既可反映该书作者对学术动态在广、深、新等几个方面的了解程度,又可反映作者是否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因此是衡量该书学术水准的一个重要指标。宋镇豪研究员精研甲骨学与殷商史多年,著有《夏商社会生活史》,主编有《甲骨学论著目》,熟悉国内外甲骨学、殷商史、先秦史与考古学者的研究成果,故能在其新著中称引或辨析。值得说明的是,宋著对国外学者,如日本的林巳奈夫、冈村秀典等人的学术观点,亦多次提及。
学如积薪,后来居上。宋著发明颇多(亦汇集他本人从前部分研究成果),引用前人成果并非搬用成说,或为说明事实而作辨析。试举一例说明。第642至645页“玄鸟生商”一部分,认为把甲骨文“高祖王亥”(“亥”字从“隹”)视为商人崇拜玄鸟图腾证据的看法,“其实很难说”。因为在“玄鸟生商”的传说中,很难看到图腾崇拜的四大特征。又如第567页否定将甲骨文从人从彡之字释为“尿”的旧说,改释“ ”,认为可能指气候失调造成的浑身难受魇梦发汗。又第641至642页,否定甲骨文中东母、西母为司日月之神说与司太阳出入之神说,而提出东母可能是生命之神,西母为死亡之神,祭祀他们为求子孙繁旺。这些对旧说的修正,都很富启发性。
综上所述,《中国风俗通史·夏商卷》是一部结构完整、资料丰富、内容详实、论证有据、态度严谨的学术著作,亦是研究先秦风俗史的一部力作,对中国上古史、先秦考古学、民俗学学者有较高参考价值。该书在综合利用古文字、考古资料、传统文献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且以史料为依据立论,不存先入之见,成功展示了夏商时代的风俗与时代特征。相信它的出版会促进先秦风俗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书中对某些甲骨文资料的解释,学术界还存在不同看法,读者可见仁见智。
【走进夏商时代的日常生活论文】相关文章:
3.走进信息时代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3027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