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落实,也加大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以下“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与极化论文”,欢迎阅读原文!
1 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性分析
本文针对1999-2010年中国旅游非均衡发展进行分析,依据多个省份的旅游状态,从而分析旅游空间发展的非均衡特性。
1.1 全国及三大区域的旅游空间发展非均衡分析
根據统计分析,结合基尼系数的计算来看,全国以及三大区域的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性数值如下表1所示。根据图表可知,相比与西部的地区来说,全国以及中东部地区在非均衡性方面都相应的在逐渐降低,也就是此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差异正在缩小,但对于西部地区来说,非均衡性发展正在处于上升和下降相互交替变化的状态,当中,基尼系数最小的地区则是中部地区,也就表明了中部地区在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性方面相对较低。
其次,三大区域的空间分布的基尼系数业正在逐渐下降,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11.17%,而组内的基尼系数增长率也为-8.83%,也就说明了组间差异的变小是我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性下降的关键因素,通过表1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的来源主要就是组间差异。而三大区域剩余项的贡献值正在进一步的提升,在2009年开始其就以超出了组间差异的贡献值,也就说明了旅游发展区域之间差异正在缩小,表明了极化现象有可能会出现减弱的现象。
1.2 八大区域旅游发展空间的非均衡分析
八大区域的空间分布总体的基尼系数分析如表2所示。
总的来看,相比于北部沿海地区之外,其它地区的基尼系数在分布上都比较接近于低水平,平均值会保持在0.1-0.2之间,表明了上述地区旅游空间发展非均衡程度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从表2我们不难看出,八大区域的组内和组间基尼系数都相对呈降低走势,特别是组间基数最为明显,组内和组间的基尼系数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3.91%和-4.99%,明显看出组间要大于组内,看其二者的贡献值也可以了解到组间差异是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的主要来源,而组内对其的影响则相对较小。而剩余项则在下降和上升间来回徘徊,也体现了八大区域间有着极化和聚合交替的状态,总的来说,八大区域间的状态主要以聚合为主,而且有极化现象伴随。
2 我国旅游发展空间极化程度的分析与研究
2.1 三大区域旅游发展空间的极化测度
依据标准化常数和敏感性参数的定义来分析,其设置方式主要有两种,因此这也为三类极化的取值规定了相应的范围,要在0-1之间,把三类中的最小一组的取值当作标准组,取值大的一组当作参考组,为简便分析,我们将标准组当作我国极化的分析依据,根据分析可知,三大区域的极化指数一度呈下滑状态,仅从2010和1999年的对比来说,就下降了大部分,也说明了我国旅游空间极化正在明显下降,趋于均衡发展。
2.2 八大区域旅游发展空间的极化测度
与标准组分析结果相联系,与八大区域的剩余项的变化情况相结合,可以分析出八大区域的指数值在上升和下降之间来回徘徊,也就说明了其极化状态在增强和减弱间转换,整体来看趋于减弱状态,主要体现是三类极化指数的下降,而其组间的基尼系数是-0.0114,也就表明其空间极化的下降状态要低于组间非均衡。
结束语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一方面虽然在近期研究过程中都比较支持我国旅游发展非均衡性呈下降趋势发展,也认可造成其非均衡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组间差距,但都忽视了其余项对非均衡性的影响。依据对基尼系数的测算我们可以了解到,不论是在全国还是在某些区域的内部,我国旅游发展空间在整体上来讲区域下降的状态,也就是趋向于均衡性方面发展。而后是组间差异也正趋于缩小状态,对与分组样本基尼系数的分析,除了西南和东北地区,其它区域乃至全国都在向“俱乐部”收敛,也同样的说明了我国旅游的空间非均衡行正在逐渐下降。
另一方面,本文在对空间极化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我国旅游发展的三种空间极化指数的测算结果显示,三大空间的极化程度正在呈减弱趋势,但八大区域的极化程度却在增强与减弱之间徘徊,另外,了解样本近期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两者在极化方面都趋于增强,但在整体上来看依然处于减弱状态,主要就是因为组间差距与组内认同度所影响的。另外,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落实,也加大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使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可以更好的管控好旅游空间发展的均衡性,首先要做的就是注重对东北以及西南地区差异的缩小,只有缓解旅游发展的极化现象,有针对性的予以支持和扶持,才可以使我国的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与极化论文】相关文章:
3.极化的解释及造句
4.非合作博弈论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300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