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进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体系的必要性
20xx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这是目前高职院校一套主要的质量标准,但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亟待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就是教学质量体系,它是为了达到一定的质量目标,通过监控、制度、资源以及组织保障,在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特定的运行机制。而正是利用高质量的管理,一些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实现了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目标。尽管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所培养的毕业生的标准和质量仍旧令人堪忧。所以,我们应对国外先进的高职教育经验充分借鉴,制定各种专业的认证制度和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形成彰显我国职业教育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体系。随着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及逐渐普及的高等教育,市场急需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企业的管理岗位人才形成了一条具有行业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成长之路。由于具有应用性和复合性的特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需求是非常广泛的。从学生自身的兴趣出发,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及各行业和中小型企业基础管理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符合社会培养要求的人才,是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高职阶段用严格的监管手段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来教育学生,可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并利于人才的职业成长。
二、现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学科化倾向显著,没有彰显高职特色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依然在对研究生和本科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论沿用,存在严重的学科化教学。尽管我们大力提倡学习本科先进的成功经验和理论,但现行的教材缺乏一定的实践性,无论是案例分析还是教学,都具有显著的学科化倾向,高职特色没有得到彰显。
2、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没有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一是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设计脱离市场需求。工商管理课程和普通课程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二是学的内容繁杂,并仅停留在表面;有较为广泛的内容,但并不是很精湛。学生运用的不灵活,同时也不能做到触类旁通;三是教材内容滞后。在案例教学中,仅有很少的案例,能够对中国企业的经营成败进行详实和科学的体现。多数管理教材案例和专业教材都是来源于国外,一些案例并不能对我国特有的经济现象进行解释,仅仅是被动的分析和讨论,案例中缺乏现实模拟的机会,中看不中用,不能将学生参与的热情有效地调动起来;四是缺乏合理的课程设置,特别是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匮乏。
3、教学方式单一,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缺少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基本上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室里完成。而这种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是对理论熟知,而不是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人。
4、不能有效开展专业实习
企业战略规划、质量检验、销售和供应等各项管理工作,都涵盖了工商管理专业,而学生要想在企业中完成全部的实习活动,则并非易事。在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中,尽管包含了各项实践环节,如毕业实习、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但却难免流于形式,不仅严重缺乏资源,而且时间也不长,这样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综合能力较差,同时缺乏创新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不强,所以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导致了就业难的困境不可避免地出现。
三、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体系改进策略探究
1、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重构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有范围、类别和层次的界定,是指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教育过程,所实现的一种标准和状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明确,是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它发挥着导向的作用,是制定培养计划的开端。通过归纳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教学实践和社会需求。如果高职院校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就无法有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途径。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都将目标定位为: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能够胜任本专业的实际工作,并且是在服务、管理和生产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和高技能的人才。
2、对接职业岗位需求,改进教学质量体系
(1)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从实践和发展分析,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应大幅度地改革其课程体系。可采取以下的做法:一是精炼核心课程,区分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不必刻意追求广而全,应将企业的战略管理、公司治理和组织结构等课程的核心地位予以突出;二是重视培养人文素养,并增设艺术鉴赏课、商业伦理课等课程;三是将选修课的比重加大,通过开放式的浓郁的学术氛围的营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课程的空间。
(2)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及该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是改革教学内容应遵循的总体原则。随着逐步形成的机构及一体化格局,这种全球性的竞争将蔓延到企业中。所以企业的管理人才应对国际经济法律和法规熟知,同时对国际经济的运行原则掌握,为了实现与国际化的接轨,教学内容有步骤地由易到难地实行。
(3)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高职工商管理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起来,突出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岗位的实用性,使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一是对案例教学的强化和重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案例,而使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二是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尊重,秉承学习自主性的原则,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使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进而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深入开展专业实践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有益于学生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管理能力进行培养。
3、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训练专业技能
(1)对教育模式进行改进在教学计划中,将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大,通过实践教学模式的改进,促进学生对实际技能的掌握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用性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
(2)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互动,走出校园,通过合作伙伴,建立多个稳定和长期的实践基地。加强教师和商界之间的运作,对教学内容用实践来充实,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条件和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就业为导向,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加强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建立专业委员会,由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校内专家组成,共同确定课程内容、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人才规格与工作岗位的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深入到管理和生产的领域,获得更多的工作体验和职业训练的机会。
(3)建设模拟实验室加强实践性教学,为市场调研、分析会计报表阅读、管理环境的模拟等提供良好的环境。有机地结合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课程论文的撰写、文献查阅、问题调研、案例讨论与分析、课堂讲授等各教学方式,形成一种全方位的组合,可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和实习,安排企业家和学者做专题报告。加强实践报告和日常实习的规划化管理,用学分奖励那些在各项竞赛和实践活动中获取优异成绩的学生。
4、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强化
高职院校人才教育的特征是,毕业生就业的基层实用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以及人才层次的高级性,而这些都要求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培养。建设师资队伍应做好两手抓工作:
(1)重视培养现有的专职教师首先,要求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教师参与各项职业技能鉴定给予鼓励。通过对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内实习的充分利用,使教师的基本技能训练得到加强。为更好地面对学生的实习给予指导,并使自我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升,而夯实实训基础。其次,对校企合作进行积极拓展,采用政策支持,鼓励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对产业发展概况、企业的新技术、工作流程和组织方式及时了解。
(2)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可由那些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的人才担任。或者是从科研院校聘请一些教师和专家,对最前沿和专业的知识进行讲授。通过和企业行业的联动,加强校内专职教师的“传、帮、带”,使办学的成本降低、办学的针对性增强,将学校的影响力扩大,使人才的培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结论
作为具有一定特质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工商管理专业应采取特定的教学模式,并建立专业的教学质量体系,以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社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的综合素质的人才。“互动式、多维化”的教学模式,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性和实践性”的教学要求相符合,它对教学条件和教师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进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体系,是一件长期和系统的工程,在落实和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工作。而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体系改进之后,势必会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和蓬勃的发展。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进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3.高职商科专业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99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