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对作物土传病害防治的研究论文
摘要:有机肥对防治作物土传病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有机肥的特点及目前有机肥对作物土传病害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目前有机肥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有机肥在防治土传病害方面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有机肥;土传病害;防治;特点,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为追求农作物的高产,大量长期施用化肥,致使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土壤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种土传病害日益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土传病害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等,在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基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目前土传病害的防治主要通过化学方法,但化学药剂只对个别特殊病害有效,而且长期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效果会逐年减弱,并且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药剂残留,降低作物的品质,环境污染等问题。面对当前化肥和农药给环境和作物带来的许多负面影响,国内外学者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发现施用生物有机肥不仅可以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防治土传病害,还能改善和修复土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和化学肥料的施用,有助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现对有机肥的特点,土传病害防治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合理使用有机肥,防治土传病害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有机肥的特点
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或动物,施于土壤中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复合而成的肥料,与无机肥相比,有机肥的特点如下。
1.1有机肥来源广、养分含量高、肥效稳定、肥效时间持久,永续利用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畜牧业,作物秸秆均是重要的有机肥源。它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是实现循环农业的重要环节。
1.2有机肥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并且改善土壤环境
大量实验研究证明有机肥能够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李莉萍的研究表明,有机肥、无机肥与微肥合理配施极显著提高了色素辣椒的产量,营养品质;薛峰等研究表明长期配施有机肥能显著调节土壤营养环境,降低代谢呼吸商值并提高多种土壤酶的活力和土壤生物多样性,为作物稳产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1.3施用有机肥能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有机质活性,降低土壤有机质的氧化稳定系数
杨琼等的研究结果表示,增施蚕沙有机肥不仅能增加桑园土壤中的有机质,还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的酶活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土壤对桑树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生物转化和供应能力。孙家骏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在猕猴桃生育期内可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和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活性,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
1.4有机肥可以改善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郝永娟等利用多种有机物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菌丝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同有机肥效果不同,以菇渣和鸡粪的抑菌效果较好。唐海峰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的营养作用及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的一定量的适宜比例,可促进烟株对磷、钾的吸收和利用,50%有机肥+化肥的处理,烟株长势较好,抗病性增强。
2土传病害防治研究成果
国内外学者对有机肥料防治土传病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大量研究表明,有机肥能有效抑制病原菌,减少植物土传病害的发生。饼肥、粪肥和动植物残体在作物土传病害的防治中有明显的效果。Huang等研究表明,施用多种植物残体、饼肥以及家禽粪肥均可以抑制棉花黄萎病的发生。胡艳霞等实验表明蘑菇渣及蚯蚓粪等也可有效抑制瓜类枯萎病的发生。徐国高等的研究表明牛粪、食用菌下脚料、草炭和蛭石等配成的基质对番茄、黄瓜苗期猝倒病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近几年研究表明辅以拮抗菌的有机肥对蔬菜土传病害病原菌具有更好的生物防治作用。Trillas等研究发现,木霉菌结合农业废物堆肥制成的生物有机肥能抑制立枯丝核菌侵染黄瓜幼苗。Cotxarrera等研究发现,木霉菌和污泥堆肥结合制成的生物有机肥能抑制番茄枯萎病。Zhao等发现,有机肥与拮抗细菌和真菌结合比单独使用有机肥能更有效地防治香瓜枯萎病,而且使用生物有机肥的最低发病率只有20%。
3展望
虽然目前很多研究都表明有机肥对许多植物的土传病害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来说我国的生产技术还存在不足,有机肥的成分,种类千差万别,土壤中又经常含有多种土传病原菌,因此可能需要多种有机肥共同使用来防治病害,但是不同的有机肥有时会因微生物菌的拮抗作用而产生不良后果,无法彻底防治作物病害。因此需要研究各类有机肥配施菌与菌之间的拮抗作用,确保有机肥中拮抗菌的有效性。另外同样的有机肥因施肥的方式,施肥量、时间等的不同,有机肥对土传病原菌抑菌的效果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不可预见性,这也是有机肥推广道路上的难题。因此我们还需要多做相关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研究,更加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解决有机肥从生产到配施各个环节上存在的问题,逐渐形成规模化产业。
【有机肥对作物土传病害防治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5.地理的研究小论文
6.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99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