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于混龄游戏的幼儿园课程建构研究》论文
一、混龄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园课程体系适应于按年龄编班的教育形式,针对幼儿园课程进行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多基于同龄幼儿进行,忽视了混龄游戏及混龄交往中蕴含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彼此之间的年龄、知识经验、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有待于我们积极的开发和利用。幼儿园要想有效利用混龄游戏的教育资源,使混龄游戏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需要通过建构混龄游戏课程来实现,或者说,混龄游戏的教育价值要以幼儿园课程为媒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基于混龄游戏的幼儿园课程建构是指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在一定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对幼儿园混龄游戏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评价等各种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活动方案的过程。将混龄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首先了解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握幼儿发展需要与教育要求之间的融合点,建构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游戏课程。
二、基于混龄游戏的幼儿园课程建构的理论基础
将混龄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建构科学适宜的课程体系需要遵循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皮亚杰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认为,幼儿需要游戏是因为他们“不得不经常使自己适应于一个对他来说理解得很肤浅的物质世界。但是,通过这些适应,幼儿并不能像成人那样有效地满足其个体情感上甚至是智慧上的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幼儿就去游戏。在皮亚杰看来,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越高,游戏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产生认知冲突。在混龄游戏群体中,幼儿之间的发展水平各异,通过互动与合作,彼此之间较易产生认知冲突,幼儿在面临新的认知冲突时,不仅要用原有图式去同化新事物,还需要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以达到认知上新的平衡,进而使其认知水平获得进一步发展。
(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幼儿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空间就是幼儿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游戏可以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儿童的游戏行为总是趋向于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在混龄游戏活动中,由于幼儿彼此之间的游戏发展水平不同且距离相差不远,大龄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成人了解和把握小龄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小龄幼儿会在大龄幼儿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使游戏水平、游戏内容、游戏体验有所提高,游戏的开展会提升一个层次,从而形成下一个“最近发展区”。另外,大龄幼儿经常会利用机会展现自己,并表现出对小龄幼儿的关心和帮助,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其自身的能力也能得到强化和发展。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中指出,个体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他人(榜样)表现的行为及其行为带来的结果进行学习。而且榜样越是多样化,观察者就越有可能作出创造性反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启示我们,如果幼儿的游戏活动仅局限在同龄同伴范围内,幼儿彼此之间会缺乏榜样和范例。在混龄游戏环境中,小龄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大龄幼儿的态度和行为进行学习和模仿,大龄幼儿由于有小龄幼儿以其为榜样,会更加自觉地以模范的标准要求自己,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龄幼儿的自我管理。
(四)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生态环境系统适应性调节的必然结果,个体发展着的同时也重新构建着其所在环境。他强调,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不是通过其中发生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客观性”或“现实生活性”产生的,而是源自儿童对这些因素的直觉或解释。在混龄游戏过程中,幼儿间的不同组合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且这种多样化的组合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会赋予环境资源以更丰富的意义。幼儿独自游戏、与同龄同伴游戏及与异龄同伴游戏时的态度和行为有很大差异,不同年龄的组合能够促进幼儿表达和互动的多元化发展,让幼儿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基于混龄游戏的幼儿园课程建构方案
(一)幼儿园混龄游戏课程的目标确定
混龄游戏课程的宗旨是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最好的发展,相对于同龄群体而言,混龄群体中的孩子年龄、经验与能力各异,要使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现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就需要对混龄课程的目标进行谨慎地设定和协调。
1.混龄游戏课程目标要注重整体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基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追求,我国幼儿园课程方案无不试图从整体的视角进行立体化的系统的构建和设计。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整体性的,以习惯的养成、兴趣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为主要内容,孩子们之间的年龄差距一般不超过四岁,虽然其身心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却有许多共性的发展目标,只是不同年龄的幼儿可能达到的水平不同而已。在设定混龄游戏课程目标时,要把握幼儿发展的共性,依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学习兴趣,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
2.混龄游戏课程目标要注重层次性
考虑到混龄群体的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游戏开展前,教师要从不同年龄幼儿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出发,充分考虑各年龄幼儿的发展基础和发展趋势,既确定较宽泛的整体目标,也拟定确切的分龄目标。并且,这些目标要涵盖认知、能力与情感等各方面。有了明确的共性目标和分龄目标,教师在设计混龄游戏方案时就有了依据,组织活动时也就有了侧重点。2012教育部正式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五大领域出发,详细阐述了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适宜发展目标,教师应认真研读并掌握这些知识信息,并将其作为混龄游戏教育实践时的重要指导资料。
3.混龄游戏课程目标要注重发展性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育应走在发展前面。制定的目标需要高于幼儿的现有水平,但应在最近发展区内,即幼儿在教师、家长或者同伴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的水平。混龄游戏背景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标准,教师在衡量幼儿即将达到的水平时,可以从资料和现实经验两方面获取信息,大龄幼儿的发展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小龄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发展较快的幼儿也可以为发展较慢幼儿提供参考标准,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那些本身发展较快的幼儿,争取为每个幼儿设定符合其发展水平的适宜目标,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获得最佳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99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