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才作为第一生产要素,其培育工作越发重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也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尤其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其独特的价值定位,决定了它必须要顺势而行。本文在对核心素养内涵作出简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现状,并就其相关改革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在社会竞争中的核心地位愈加凸显,世界各国纷纷做出了相应努力。为了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尽快落实新课程教育改革目标,对各阶段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做出了合理调整。核心素养作为人类发展中必备的基础品质,其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渗入,实现了它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价值。时至今日,有关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释义

  素养不只是知识和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它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核心素养培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素质建设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关乎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发展。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视域下,加强国民素养建设,有利于精神文明社会发展,并为我国立足国际化竞争舞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从宏观维度上讲,所谓核心素养即是指覆盖多个生活领域的,促进成功生活和健全社会的重要素养,强调终身学习的过程。关于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华东师范大学的钟启泉教授曾表述为,“是课程改革的DNA”。

  立足于学生发展,在核心素养体系的总体框架结构下,不同学科及不同阶段有所差别。单就历史课程的维度而言,核心素养作为人文素养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体现出的带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使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它对全面提升人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理应得到关注和支持,并引领着新一期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潮流。

  二、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现状

  历史教学在整个高中教育阶段占有重要地位,其价值不单单在于传输文化知识,同时还有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想观念,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潮流趋势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不断创新优化,并在培育学生方面展现了独特优势。但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亦存在不足,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相去甚远。部分高中对于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及价值认知不清,简单地将历史课程教学定位于知识灌输,加之教学方法单一,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参与热情,其最终收效不尽如意。另有些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关注不足,依旧坚持传统应试教育老一套,相关评价机制建设存在漏洞,对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体现不明显,同时还影响了学生学习观念及行为,他们更多时候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将分数成绩视为第一位,学生发展受到了禁锢。因此,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十分重要和必要。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并非空穴来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我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明确目标导向。任何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都以科学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首要明确目标任务,确保此项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高中学校应该立足学生本位,关注其全面发展,并藉此确立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总体框架结构,指导系列工作开展。之后,高中历史教师要深入研析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概念,理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精准定位课程标准,有意识地优化教学设计。同时,在科学的导向目标制定中,教师还尊重学生主体及其个性差异,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及学习情况,并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合理定位各阶段发展目标,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二)创新实践方法。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及设备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为高中课程教学创新优化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尤其对于历史学科而言,由于其所涉内容繁多,教学实施过程中难度较大,一味地采用传统灌输模式,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信心与乐趣,核心素养培育更是无从谈及。具体而言,高中历史教师应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遵循学生主观认知成长规律,紧扣核心素养,结合历史教学课程需求,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并通过图片、影像、视频等方式,再现历史故事、细节、史料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历史本身是一门强调以史料分析为依据、以史论结合为特征的人文性学科。中国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文献史料。对此,教师应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并且能够反映历史本质的史料,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协作讨论,活跃课堂气氛之余,还可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对相关能力的掌握。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强调自身在学生群体中的参与,了解其学习进展,针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保证该活动顺利实施。

  (三)增强情感体验。如上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其基本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但要求增长学生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强调其在整个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促使他们内化为优秀的品格,引导崇高的行为。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要将学生国家情怀培养作为最终指向,确定情感培养目标,并紧密地与知识学习、能力锻炼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认知。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教学素材与情感目标培育之间的关系,借助各种资源应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四)完善评价机制。评价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了解学生,同时还为教学改革深化提供了信息依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包括认知水平、思想观念以及表现行为等诸多内容,以增强其针对性、实效性。基于新课程标准指导,教师对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认知水平进行评价,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善于思维创新、有效应用实践。而在思想观念层面,要确定家国情怀、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培育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及健全的人性品格。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上述评价更多地定位于精神层次,具有一定的隐性,需要通过学生行为实践反映出来。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还需观察学生课堂行为表现,善于解析其背后的心理活动,并分析其折射出的思想问题本质,继而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强化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如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实际,让学生主动接受,并藉此激励他们自我学习和完善。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十分重要和必要,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对置身其中的利益相关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挑战。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繁杂,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我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和参与此课题研究,综合解读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现状,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及时发现其中存在问题,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陈蕉蕉,甘永晴,吕亚兰.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8):29—30.

  [2]莫绍强,刘江林.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对策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6(05):81—83.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探究论文

2.大数据下统计学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3.应试能力与职业素养课程构建论文

4.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索论文

5.高中历史教学及社会史教学研究论文

6.听数学核心素养下计算教学反思

7.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论文

8.加强生本教育管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9813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