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西方心理学理论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大学教育心理学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阻碍了大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发展与进步。以下,笔者结合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分析当前高校教育心理学课程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手段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一、当前高校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与教学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教材主要有两种倾向,其中一种主要强调的是为实际应用服务;另一种则是侧重于对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研究。
对我国过去的心理学课程研究进程进行探究不难发现,以往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采用的心理学课程材料主要倾向于上述第一种,即强调的是以教育实际为根本出发点,研究侧重点在于研究心理学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所以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在编撰过程中,主要从学习知识和技术能力、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学科教学、个体差异等角度出发进行教材内容组织。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学术价值和主体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从而成为为其他学科教学服务的一种附庸。
近十年,西方心理学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其辐射影响下,各种心理学教育理论和思想开始传入我国,对我国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引入,影响了我国一大批教育心理学家。这些教育心理学家急于让人们重新关注并重视心理学这一课程,同时又能突出心理学课程的科学特性,急于求成、过犹不及,又将教育心理学课程引入了一个教学“怪圈”,也就是过分强调心理学的学理价值,专注实验室研究结果,而主观或客观上忽略心理学课程对教学实际的辅助作用。
至此,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经历了从“中化”走向“西化”的发展阶段。在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二者发生碰撞时,二者之间的共性又完全被显现,如二者采用的教材都是以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与获得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与获得等内容为核心。正是由于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二者之间在教材内容上呈现出太多的重复性和交叉性,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发展在方向选择上摇摆不定,阻碍了我国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健康长远发展。
(二)教学和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主讲、学生听讲。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其内容也涵盖以学生为主的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等思想理论,包含合作学习和探究教学等主题,但教学实质仍是“满堂灌”“一家言”。这样的教学方式,这样的知识传输,不仅达不到教育教学目的,也不利于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自身进行有效学习。除此之外,教育心理学采取的教学评估和评价方式也亟待改革。以往的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形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这种“纸上谈兵”的考核方法主要检验的是学生对心理学概念、理论等的记忆与理解,触及不到教育心理学教学的初衷和本质,同时学生在读、写、背、记、考等一系列程序化的学习动作中,“会考不会用”“考前背,考后忘”等现象成为常态。这点与当前社会要求的大学生能够灵活地使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有能力去创造新的知识这一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如何有效调整教育心理学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
上述我们提到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心理学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以及评估方式上等都存在明显的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地调整我国大学的教育心理学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才能让其更加科学、客观地体现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水平,彰显学科独立的主体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又能行之有效地为实际运用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呢?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结构体系不断优化
众所周知,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以及学习条件的科学,教学主要内容有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理论和教学、分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与教师等等。由这些心理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构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结构体系,其中的各项内容各有侧重,比如,在“心理发展与教育”部分,主要侧重的`是对皮亚杰、埃里克森、维果斯基等人的心理发展理论进行学习,而“分类学习心理”部分则侧重研究心理学知识结构、技能形成、学习策略、解决问题、社会规范和道德等的学习过程和促进条件。
(二)理论观点及时更新
当前,主流的教育心理学倾向是以强调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建构知识的能力,同时强调将“教学材料”转变为“学习材料”。为了反映这一转变,应当及时地对教材或者其他材料中已有的知识理论和观点进行补充和更新,以使其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比如,目前的教育心理学的主流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本,因此就有必要在“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理论和教学”部分以学生为中心内容进行强化,包括对皮亚杰、埃里克森、维果斯基等的心理发展理论中阐述教育意义的内容进行更新、补充和再阐述。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就需要先对学习的本质、过程和条件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对此,就需要对认知学习理论、人本学习理论以及建构学习理论等内容进行及时补充和更新,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前景等。对“学生”和“学习”概念进行详细解构,促进学生掌握扎实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三)注重对学生应用实践的指导
教育心理学研究是为教学和学习服务,旨在通过心理学研究,解决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连串问题,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所以,在大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必须突出体现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实践导向作用,将动机激发、知识建构、学习策略、技能形成等等内容,作为教育心理学教学和学习的主体。比如,笔者在“动机激发”中,根据行为强化理论实施奖惩手段,根据期望一价值理论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根据目标理论调整教学架构,并通过这些与成就动机理论相关的理论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
三、对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进行改革
针对教育心理学这样一门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学科,我们应当结合不同的教学主题,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实施改革。
(一)提倡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与其他学科不同,大学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理论性很强,其中概念性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占据十分大的比重。针对概念,应当以教师讲授为主。但在此基础上也要有所转变,特别是要积极发动学生广泛参与,将课上得生动有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自我讲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心理学理论进行讨论和质疑,增强学生学习大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兴趣,并最终通过兴趣引导,促使其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中去。
(二)开展小组合作与探究
上面我们提到,大学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研究的主体对象就是学生,研究与讨论的问题都与学生实际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应当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现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究和运用知识。同时,在发动学生个体探究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进而加深学生对主体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选题的深刻理解并且灵活地使用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人际沟通能力。
(三)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是运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安排实地听课和观摩录像,选择典型课堂教学视频或者教学录像让学生观察,或者带领学生实地听课,要求他们将观察和分析的结果,以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提交。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教学优劣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最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阅读高水平的文献
此外,还可以通过高水平的文献阅读方法,鼓励学生独立地阅读文献,独立地积累数据,尤其是尝试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的英文文献。在学生自主完成文献阅读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任务,比如,读书笔记,或者是设计调查问卷等,鼓励他们积极地进行交流与研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采取多样化评价手段
最后,在对大学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进行学习成果评估中,也应当采取多样化的评估方式,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下以“分数高低论英雄”的评价方式,倡导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比如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论文的撰写质量,实践活动完成的实际情况,以及创新能力等等,与结业考试一齐,作为结业考核的重要指标,彻底摆脱“一张试卷定终身”这一落后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活学知识、乐学知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大学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建构与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教育心理学学者和教师的共同推进才有可能实现。未来,希望与各位同仁一道,共同推动教育心理学课程取得新的发展。
【尝试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论文】相关文章:
3.课程改革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97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