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对地方院校教育教学创新的思考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 要:以现代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教学思想;以人才市场需要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地方院校教育教学创新的重点。

  关键词:教育教学;创新;观念;课程丛选忠稿件

  教育教学创新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动力之源,是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人才的关键所在。那么,当前地方院校教育教学创新应重点解决那些问题呢?对此,笔者提出以下看法。

  一以现代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教学思想

  乍看,此命题似乎没有什么新意,其实不然。尽管人们经常提及此事,但对一些地方院校而言,特别是对近几年刚升格的院校来说,由于固有办学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有其现实针对性。

  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促进了教育教学思想的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转变教育教学思想的大讨论,其推动源于我国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过去重知识的传授到重能力的培养,到现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这一过程本身反映了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教育教学思想的不断更新。任何改革都是以思想的更新为先导,教育教学改革也不例外。教育教学思想是一个多层次的观念体系,对学校而言,大体分为办学观、人才观、教学观三个层次。

  1 树立定位准、有特色的办学观

  办学观是学校决策者教育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事关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大局,具有前瞻性和方向性。一个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主要包括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学科专业结构、办学特色、服务面向等。它是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当前,学校要以现代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转变传统的单一的质量观,树立现代的多元的质量观;本着积极向上又实事求是的原则,给学校以准确的定位,防止和克服盲目攀比的心理;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层次、类型、地域环境,找准在人才市场的位置;充分挖掘并发挥学校的优势,力争办出特色。特别是,准确的定位和办出特色是一些院校应特别关注并努力解决好的两个问题。欲做到准确定位,就要坚持科学精神,坚持教育规律,坚持头脑冷热适中,切忌一个“过”字。办出特色是各层次、各类型院校都应努力争取做到的。当然,特色的内涵可以有所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讲,特色意味着创新,特色蕴涵着水平。避免趋同性,是办出特色的前提。

  2 树立上手快、适应性强的人才观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强调的是培养“对口型”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对口的专业岗位,只需发挥单一的专业功能,很少有职业的变化。由于人才的知识面窄,故适应性不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社会主体的多元化、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以及职业的流动性增大,从而对高校、特别是对地方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上手快、适应性强。所谓上手快,就是缩短、甚至消除专业与就业岗位的距离,这就需要培养对象不仅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所谓适应性强,就是既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从事本专业职业工作的能力,又要有一定的发展能力——跨行业、跨专业的基本能力,包括计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等。

  3 树立“三在三要”的教学观

  传统教学观中一些过时部分,至今仍在一定范围内起着作用。具体表现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灌输为主要教学方法,学生成了知识的接受者;不恰当地强化理论教学,弱化实践教学;在教学管理上,强调整齐划一,从一而终,缺乏弹性,漠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这些陈旧的教学观,尽管人们对其已有所认识,但由于长期形成的“惯性”,加之一些教师自身的局限性和领导缺乏必要的决心,使问题并没有得到全面、彻底的解决。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概括起来是“三在三要”。在教学目的上,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把学生个体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在教学内容上,要从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出发,拓宽学生视野,给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的空间。在课程体系上,要协调好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好他们之间的权重比例,做到科学、合理。

  二 以人才市场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适用性、实用型人才成为人才市场的宠儿,毕业生工作岗位分布面的展延也是一个不争的现实。面对这一形势,多年来高等教育界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也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总体看,状况并不理想,发展也不平衡。比如:课程体系中依然是传统课程多,新的课程少;单一课程多,综合课程少;专业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为此,加大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通过调整、重构,实现优化,是十分必要的。要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为重点,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 加大课程体系的整合力度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根据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的特点以及学科间的关系,科学地整合课程,以期实现体系的整体优化。应明确,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其整合,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方面。在此,要淡化学科界限,改变传统的强化专业单一学科为代表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删减过时、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以新知识、新技术为亮点的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增加选修课的同时,更重视选修课质量和水平。

  2 增设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课程

  对于这一点,尽管不少院校业已启动,但程度与效果均显不够,仍应引起关注和重视。为此,要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专业教育计划之中,将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像对待其它课程那样,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建设,在师资、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让学生广泛涉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伦理学等领域。尤其对理、工、医等类专业,此点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要精心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文艺作品欣赏会、参加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实践、社会活动等,为学生开阔视野、领悟知识、产生新的联想和见解提供环境。要鼓励、支持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扩大知识面,促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

  3 开设创新教育课程

  开设以创新理论、创新思维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教育课程,对培养各类专业学生的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等颇有益处。笔者建议,有条件的院校应将创新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并选派有创新经验的教师担当授课任务。除专门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外,其它有关课程的教学要有机地融进对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渗透到整个课程体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注意用好课堂之外的时空。尽力为学生创造科技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科技小发明、小创造。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受到创新理论的熏陶及创新能力的训练。

  4 重视学习教育课程

  现代社会是学习的社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是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之一。开设学习教育课程,重视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必要、可行的举措。这一举措,可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学习理论、学习策略,懂得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为学生选择知识、运用知识进行创新活动和终身学习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计划中应明确规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个学科专业的教学目标之一,并体现在课程的构成、教学内容及其实施之中,体现在学科专业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之中。

  概言之,更新、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中。它不仅要删减过时、陈旧的知识,增加学科前沿和社会需要的新知识,而且要养活记忆性知识;不仅在专业教学计划上要做局部的变动,还要在整个体系上进行变革。可见,教育创新任务不可谓不艰巨,故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不断实践、积极探索的课题。由于社会在变、人才市场的需要也在变,故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还是一个需要自我修正、逐步完善的课题。那种想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也是要不得的。

  参考文献:

  [1] 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郭桂英,姚林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研究[J]江苏高教,2002(01)

  [3] 余小波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内涵与外延[J]新华文摘,2006(03)

  [4] 苑玉成创新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5] JamesMUtterback把握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 俞瑞创,高振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之实践与探索[M]中国高教研究,2007(05)

【对地方院校教育教学创新的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1.独立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创新的论文

2.我国社会消防管理创新的思考论文

3.高校管理创新的思考论文

4.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论文

5.师范院校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6.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7.高职院校蒙汉双语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8.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9770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