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型教材的特性决定了阅读教学中文本是实施教学的基本载体,但同时也制约了学生对于文本的深度理解,局限了学生的情感思维,使学生无法体会到作者更多的情感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拓展教学可以弥补文本的局限性,让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思维品质从而得到提升。教师在进行有效的阅读拓展教学时,在内容的选择、目的的确定、时机的把握三方面均要做好衔接和调节,否则便无法达到好的效果,学生还会因此而感到困惑。本文将对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拓展提出以下几点策略,仅供参考。
一、拓展目的要明确,少生枝节有深度
拓展教学的第一出发点在于语文的课文,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知识也能让其涉猎到更多关于本课知识的内容,对往后的学习可带来促进作用。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因而教师的教学角度可呈现多样化,拓展的方向也更为广阔了。在有限的课堂内,教师是无法将每一个内容与问题都进行拓展的,在常规语文教学中,教师会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常见的问题进行解说拓展,若每一个问题教师都一一解答,且不说时间上不允许,学生也会缺少自己的思维而始终游离在课文表面上。所以,当课文的内容较为丰富,问题较多时,教师需要明确拓展的目的,选择一条特色鲜明有深度的拓展路径,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的拓展。若每一枝节都进行拓展,目的不够明确,则失去了拓展的真正意义,学生也会感到无所适从而变得非常盲目。
例如,在学习《归园田居》这首古诗时,作者陶渊明描述了自己重归田园时的喜悦与新鲜的感受,在陶渊明的笔下,山水怡人的田园风光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诗人用简单易懂的白描手法将田园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在描绘风景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情感,让阅读之人也能够感同身受。
《归园田居》是一首五言绝句,对于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初中学生来说并不难以理解,并且本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较为简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有自己的见解与体会。部分教师在对此类内容较短,感情表达鲜明的课文进行教学时,非常喜欢用拓展的手法来进行教学,以此凸显课堂教学的充实。虽然这篇课文可以拓展延伸的角度非常之多,但是结合过往所学的课文就会发现,其拓展的角度非常相似。杜浦的《登岳阳楼》、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建的《十五夜望月》都是学生之前学习过的课文,其内容也都较为简单,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有相似之处,均为描写景物寄托思想感情的手法。教师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必须明确拓展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情感理解,还是强化学生的山水描写手法,抑或是课文的整体结构。部分教师会在这个问题上混淆,在之前所学习过的课文中已经给学生强化过情感地理解了,在学习新的课文时又再次强化学生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对其他拓展内容只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拓展掌握不均衡。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拓展教学时,一定要明确目的,大胆取舍,将拓展内容更深入些,让学生体会作者最核心的感情,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情感结晶,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内心。
二、拓展内容要适宜,以文解文具实效
语文阅读拓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生成自己的见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在选择拓展内容的时候要以开拓学生视野,引领学生思维的内容为主,要让学生有豁然开朗和茅塞顿开的感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本文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的解读。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会出现教师也无法察觉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内容时,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点感到困惑,向教师提问,教师便引用一篇与此问题相关的文章来进行解说,以求得旁敲侧击以文解文的效果。但事实上,学生将引用文章理解透彻后,依然对新学习的课文内容无法理解。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经过深入了解得知,教师与学生之间对于文本的理解本就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选择引用的文章无法实质性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并且还会阻碍学生对于新内容的理解。如此一来,拓展教学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所以,教师在进行以文解文的教学时,需要选择适宜的拓展内容,多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耐心倾听学生所困惑的问题。
魏学洢所著的《核舟记》,表达了作者对于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反应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作者采用了极为简洁的语言便描绘出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色特点,让阅读之人仿佛身临其境般观看“核舟”。由于课文采用的是简单易懂的古言,主题内容也较为鲜明,因此,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将《核舟记》学习完毕。虽然内容能够理解透彻,但学生依然会对作者的写作手法感到困惑,如何采用简单易懂的词句将内容表达的如此传神,是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师可引用宋濂所著的《申屠敦之鼎》作为案例,此篇文章也同样为描写古代艺术品的文章,也采用了较为简单易懂的词句描写了汉代的鼎,教师可用此篇文章,来给学生揣摩探究此类描写手法的用法,以文解文的教学方式得到很好的利用。但《申屠敦之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核舟记》又完全不一样,所以,教师还可对思想感情的表达进行延伸拓展,让学生知道,同样是描写艺术品,在不同的情境下,融入的感情也会大大的不同,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内心。
三、拓展时机要恰当,明辨困惑与无恒
现在的语文教材,有着极为丰富的精神世界,但学生却站在门外徘徊,无法进入。学生除了接受文本所赋予的知识外,很难再获得其他的知识,甚至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文本有着极大的误解和凝滞,课文本身无法给学生进行自我的纠正,也无法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因此,教师必须进行拓展教学来消除学生的困惑,让其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到文本丰富的精神世界。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在学生出现思维上的困惑和错误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展开拓展教学,让学生在拓展情境下,不知不觉运用拓展内容来进行自我的纠正,这对于学生往后的学习生活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使学生脱离文本的表面思想,进入更深层的中心思想,体会阅读所带来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时,作者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的经过,作者巧妙地刻画了菲利普夫婦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时的不同表现和心理变化,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在本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较为沉重也较为复杂,既牵扯到了过去的社会状态也反映了当下的社会现况,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主动提问学生“文章中的‘我’是指作者还是指阅读的人呢?”部分学生会回答“作者”,也有部分学生会回答“阅读的人”。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中的“我”是指阅读的人,为的是让阅读的人有强烈的带入感,能深刻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阶级制度。学生在第一人称上无法分辨时,教师可适时的引用拓展其他文章来进行解说,例如鲁迅先生的《社戏》,文章中的“我”也不是描写作者本人,而是为了能将文章传递得更好而使用的第一人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困惑点,并适时的进行拓展教学,让学生对每一篇文章都能有深刻的认识。
语文学习贯穿着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其是学生了解世界的基础,而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其感受到世间万物的真谛。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养成的重要的阶段,所以培养其正确的阅读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拓展教学能将学生在文本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有利于学生对于文本展开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学生往后的学习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拓展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97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