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现状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学科。任务驱动法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模式正好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这一特点。将任务驱动法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去,能够提高学生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但是,在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细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丧失教师主导作用
任务驱动法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的自主性。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些老师误解了其含义,以为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完全让学生来主宰课堂,丧失了作为老师的主导作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够和自主性不是很强的问题,导致有些自制力不高的学生在没有老师监督管理的条件下玩电脑游戏。在分组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些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小组有学会的就可以了,所以不去亲自实践。还有些学生因为求胜心强,而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心理,这恰恰是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的。
(二)传统信息技术教材不利于任务驱动法的实施
教材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可靠依据,然而在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中,许多课堂仍然采用传统的教材,信息技术传统的教材一般是从信息技术的原理概念出发,先进性抽象的概括再进行具体的实践简化。这种传统的教材虽然在传统的教学中适用,但在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中并不适用,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老师仅仅是利用任务驱动法,将课本上的知识交给学生。用任务驱动法去匹配教材,却忽略了教材的选取是否有利于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施。
二、任务驱动法为核心,教师为主导
现代信息教育课堂的改革往往生搬硬套的将任务驱动法直接放到课堂之中,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只有以布置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适应具体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把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落到实处。
(一)合理构建任务驱动法模型
在小学信息教育课程中要任务驱动法主要是按照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这四个流程来进行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分为以下几点进行:
1.创设情境呈现任务:任务的设置是任务驱动法实施的关键,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的水平和本次课程要完成的目标巧妙地将任务和问题分成模块,激发学生各个击破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教师在斟酌方案的可行性之后先有学生独立探索,遇到问题则对学生进行辅助完成。
2.确定问题,明确任务:学生在得到任务后,很多时候不明白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处理方式毫无条理,这时候教师要创设一条学习和探索的主线,并且为学生提供资料,告诉学生哪个问题应该去哪些网站可以有资料参考。
3.综合测评: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综合测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在别的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自己的小组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老师正确引导学生互评、自评。然后又对本次任务进行整体点评。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让任务驱动法在教材中有效渗透
1.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教材:以一系列的信息处理任务当作主线来进行组织编排,就是把教学内容的难易按板块分开,然后把相近的有联系的内容放在一起。一个层次结束后再进行下一个更高的层次。
2.教材的选取要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编写教材要以基础的操作为切入点,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更高的普遍性,好多操作具有很大的共性,让学生通过某些基础课程进行迁移,举一反三。例如在word和exal的基本处理中都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3.处理好基础与创新的关系:信息技术是一个由知识到技能逐步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需要发散思维的过程,教材的编写除了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留有一定的空间。
4.注重课程的结合:学科之间都是相通的,在数学语文和外语的学习课程中,有好多问题都能拿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层面来进行解决,使得学生的学习有效的迁移,综合的利用,可以互相渗透。
三、总结
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任务驱动法也逐步的正在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但在实际中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课改的目的是为了高效率的学习,培养高素质人才。我国的教育也只有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找到一条适合的道路,才能真正的达到教育的目的。
【任务驱动法下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本】相关文章:
3.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97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