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引导式带教法在内科学见习课的应用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临床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主干课程,要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抓好临床见习是重要环节之一。按国家教北戴河会议(1987)精神和布卢姆的目标教育思想,从培养医疗系学生成为合格医师和跨世纪有用人材目标出发,在内科学临床见习带教过程中,用引导式带教法代替传统见习模式,并在92级(本科)施行,收到一定效果,现将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确定引导式带教法基本原则。

  根据内科学目标教学目的,确定了加强“三基”训练、理论联系实际、贯彻“精讲多练”、启迪学生思维为本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并贯穿到带教活动全过程。

  二、实施引导式带教法的基础是师生充分做到课前准备。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要求带教老师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在明确每个单元的目的、重点、难点、补充点,讲授形式后写出教案和讲稿,准备足够的见习病例和与病例有关的各种资料及供检査用的医疗器械。要求学生在课前必须按教师要求,对将要见习疾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措施等基本理论,技术操作及内在联系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预习。使师生均有的放矢,为带教打好基础。

  三、实施引导式带教法的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本教学法包括:组织教学—正确演示—见习实践—讨论分析—系统总结五个环节。具体运作如下:

  1.组织教学(5-10分钟)。教师按课堂教学要求,检査人数,安定情绪,对本单元见习的目的要求,内容顺序,注意事项作出具体安排。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进入本见习病例的临床实践。

  2.正确演示(20-30分钟)。教师以严肃认真,亲切和蔼的'态度,高雅精炼的语言示范正规问诊方法和严谨有序的检查方法。演示要规范,突出重点,边检边讲,对难点要讲透。目的是使学生对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有正确的认识和完整的概念。

  3.见习实践(100-30分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作为一名“医师”亲自实践如何全面系统收集资料,进行体格检査,如何归纳综合,如何提出诊断和处理意见。见习要“先易后难”,先从典型病例开始,循序渐进逐转入复杂疑难病例。见习中,教师应给每位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和在床边进行具体指导。目的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实践,发挥其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分析(40-5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综合后汇报的资料,有目的地通过启发提问分层次引导学生分析病例。先从该病例的概念和基本知识开始,再讨论临床所见的症状和体征并进行鉴别诊断分析,最后再对该病例提出综合看法和处理意见。目的是通过师生双向式讨论,分层逐次揭示疾病的本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5.系统总结(10-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肯定正确观点,纠正错误意见,再结合本病例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作系统总结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病历。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病例的见习后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上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对上述五个环节时间安排上,可根据不同病例灵活掌握。

  四、实施引导式带教法要重视课后总结。

  每单元课结束后,教师要认真从各个教学环节的优缺点,听取学生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把本病例作为下次见习新病例的铺垫。学生则要及时独立完成见习病例分析报告,在教师审阅批改后认真吸取经验和教训并作为纵向知识联系新见习病例。

  五、实施引导式带教法能促进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教学法的实施,改变了传统见习课“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摟取知识。在110份问卷调查中,100%学生赞成这种教学法;95%的学生认为可巩固内科基础知识,并可使基础与临床衔接;92.5%的学生认为可提高观察分析能力;90%学生认为本教学法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优于传统见习法;87.5%的学生认为能提高思维分析能力;82.5%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为检查本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我们随机选择80名学生分成两组,其中40人为试验组,用引导式带教法教学;另40人为对照组,用传统带教法教学,期末,按考、教分离统考并计算出成绩。结果显示:总成绩及成绩结构,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见表一、表二)这些指标显示的数字,都客观地评价了引导式带教法的教学效果,说明本教学法有助于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引导式带教法在内科学见习课的应用论文

引导式带教法在内科学见习课的应用论文

  六、实施引导式带教法的体会。

  在用引导式带教法的实践过程中,有如下体会:

  1.本教学法是加强“三基”训练重要途径。“三基”训练是培养学生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有熟练的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坚实基础,教师通过引导式的带教有目的地强化“三基”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内科学“三基”未解决内科学基础、临床,防治上的问题。

  2.本教学法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并指导好每一单元课。

  本教学法从进行程式,内容与传统法有显著不同,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从教学内容,讲授方法,提问对象,病例选择,教具使用等都要精心规划,全面考虑,落实做法。在具体指导时,因见习病例均为现症病人,各种病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如:学生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各自的临床表现都较熟悉,但把三者联系起来阐明整个病程相互转变的关系则较生疏,带教时,教师把三者“支气管—肺—心”以链式列出,再启发学生思维,就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带教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给学生留下难点,让他们在解决难题时得到提高。如:对见习“肺炎”病例时,不予其他检査资料,而要求学生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向教师索取,当学生拿到血常规,痰查病原菌,胸片等资料后,发现胸片右上肺有片状阴影,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选用何种抗生素治疗,如学生能正确回答用某种抗生素时,教师又继续提出用该抗生素正规治疗无效时又应如何处理等问题,通过教师步步引导,层层分析,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本带教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思维,使智力提髙和知识积累同步发展。

  教师在带教过程中,通过准确高雅简洁的教学语言,规范化演示,启发式提问,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思维能力。如:讲授呼吸系统症状时,由于症状多,学生反映难记,常在问诊时遗留,教师把它归纳为“咳、痰、喘、炎、痛、血、症”七字后,学生反映不但记忆牢固,且能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本教学法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全面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采用本教学后,学生经过教师指导充分预习,对见习病例胸有成竹,在见习时,有充分时间询问病史,做体格检查,对病例的印象深刻,对发病机理理解得更透彻。提髙分析判断能力,改变了学生过去“照书套病”,“按病查书”和“边翻书边检查”的状况。由于学生直接面对病人,感到要掌握更多知识才能解决问题,从而激发起自我求知欲,向更高层次发展。

  5.本教学法能促进教学相长。

  本教学法是以教师引导为主导,学生实践为主体贯穿于见习课的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用于实践,通过见习病例的总结,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加以改正;教师则可从学生回答问题和批改病历中,纠正学生误点的同时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发现“授业”过程中存在问题,这些使“教”与“学”都得到提高。

  引导式教学法有丰富生命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实践时间尚短,覆盖面较窄,加上作者教学经验不足,提出的目的是想为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做法,请前辈和同道们多多斧正。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9600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