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教材是当前初中教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性依据,资源以及语言运用的创新模式受到教材本身约束与限制,内容涵盖层面与现代物质文化以及精神层面格格不入,使得学生理解能力与对新型事物的接受能力下降,学生掌握的阅读知识呆板匮乏。单一的教学模式、刻板的教学内容以及与现代教学体系不一致的教学模式,都将严重影响语文阅读教学在初中阶段对于学生各项基本能力培养的作用。教学模式单一,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失去教学热情。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1.认识到阅读教学的独立性
语文阅读教学,顾名思义,是学生通过对教学素材的阅读,感受素材当中涉及到的各项教育因素与新鲜的事物,并接受其中的内容,以便于丰富思想,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作为教学主体“教”的行为人,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意识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独立性。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理解与乐于接受其中的知识,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素质。因此,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并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加强情感因素的培养,提升学生收集信息与整理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学会享受。例如:在讲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教师可充分利用题目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假设问题,让学生说明都有哪些事物答案不止一个,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辩证分析,能阅读教学更加开放。
2.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多元化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多元化,能够在教学体制方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整理,可采用对比阅读教学与多形式阅读教学两种模式。其中对比式阅读教学,是保证语文阅读资料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做到实现阅读材料的“新”“旧”有效结合,重视阅读知识的连贯性。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目的在于多角度、多效率以及多样化的课堂分析。例如:在讲解郑振铎的《海燕》时,选取高尔基的《海燕》进行对比阅读。运用对比方法,总结两篇阅读文章当中的不同内涵与寓意,加深理解。而对于多形式阅读,教师可充分利用续写、读后感以及评说课文的方式,加强学生与语文阅读教学之间的紧密性,与教学形成良性互动模式,提高教学实效。
3.重视课外阅读
受到教师自身思想以及教学素材选择难度方面的影响,课外阅读的开展迟迟不能得以实现。而现代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校要逐渐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该方面内容,可采取举办阅读知识竞赛、情景短剧再现、辩论赛等多种模式,丰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形势。例如:课文《变色龙》虽然是一片具备讽刺意味的小说,但其内容具备戏剧性因素,塑造的形象直观鲜明,可充分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阅读素材中的深刻内涵。综上所述,想要有效提升初中学生阅读能力,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型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语言运用综合能力,满足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全面提升。
第二篇
一、创设情境,唤醒情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似乎已成为老生常谈的一句话。农村学生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读书少,知识接触面窄,因此对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强,这使得他们对文章很不“敏感”,对阅读也难以提起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能够为学生创造动人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动人的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的心灵与文中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如在《三峡》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体验到三峡的美景,感受到作者对三峡的喜爱,我在赏析文本的环节中,播放了关于三峡美景的图片,同时配以《高山流水》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自由地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段,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能想象到三峡的美景。又如,在对杜甫的《春望》进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我设计了这样的引入:播放音乐《临安遗恨》,并配乐朗诵“在一个秋风萧瑟的傍晚,一位衣衫褴褛,头发花白,老泪纵横的老者,步履蹒跚地走在长安街头,不停地叹息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的引入,把学生放在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中,为学生学习这首诗奠定了情感基础,弥补了学生因阅历不足而造成的缺陷。同时,这样的情境教学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充分阅读,深入探究,催生学生的创新思维
真正想读懂一篇文章,不是靠一次阅读就能完成的。教育资源落后的农村孩子,由于语文素养有限,所以他们要想真正地明白一篇文章,必须反复地进行朗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保证阅读时间和探究时间成为阅读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不论是像《出师表》《醉翁亭记》这样的经典古文,还是像《孔乙己》《阿Q正传》这样的小说,保证充分的阅读时间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前提。如在《孔乙己》一课的教学中,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来让学生反复朗读,采用跳读、逐段读、分组读相结合的方式,来让学生最大程度地熟悉文本。唯有对文本熟悉了,学生才会有思考,才有可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此外,我还采用了讨论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在我的组织下,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说小说的重点是为了揭示社会的炎凉;有人说批判封建社会的教育才是小说的重点;更有人提出作者最想表达的是他对封建社会的无奈……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在无形中带动了课堂的“沉默者”,激发了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三、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素养
我所认为的自由阅读是这样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解答题目的压力,哪怕是做读书笔记,也只是出于对文段的喜欢;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是尽情欣赏文章的一种阅读方式。但这种阅读方式也不完全等于消遣阅读,它要求学生能真正钻进去,读出文章的精华,读出自己的理解。在当下的教学背景下,教学中越来越重视体现人文精神的作用。体现人文精神,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自由阅读”正是一种体现人文精神的阅读方式,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语文素养。总之,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潜能,真正地将“教我学”变为“我要学”;有利于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篇
1.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1.1课前预习
初中生常见的学习方法就是课前预习。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找不到预习的正确方式而放弃课前预习,这是因为课前预习的范围比较空泛,初中阶段的学生很难在预习过程中收获实质性的知识内容,而且这种课前预习学习方法所得到的成果也不易被检验,所以多数学生会选择放弃课前预习。以此就会引发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而学生感到迷茫的现象,从而引发的后果就是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感到学习受阻而放弃。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课前预习,可以通过文章读后感作业布置形式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教学分析1教学课题:《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师通过对本篇文章的设问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并引导学生就本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比较喜欢《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中的哪一部分,并将作出解释说明?教学分析: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能够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文字处理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1.2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轻松的学习环境,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可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也可以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学生很难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文章的特征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阅读课文中的文字情感,从而可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教学分析2教学课题:《背影》教学设计:教师为学生创设并模拟新生入学时,父母送别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到离开父母后独立走上求学之路的心情,深刻体会到作者朱自清告别父亲后的依依不舍的复杂心理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学生感恩父母,感悟父母在生活之中的点滴之爱,进而更加珍爱亲情之可贵。教学分析:创设与阅读材料相关的教学情境,可以缩短学生理解与分析文章的时间,通过情境可以感受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以此能够对文章产生共鸣,从而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1.3合作竞争
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班级中学生的年龄基本相仿,合作学习可以帮助这些独生子女找到学习中的归属感,同时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说最难的部分应该是文言文及古诗词,为了提高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以小组学习成果来强化学生学习动力。
教学分析3教学课题:《论语》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表演《论语》中的语句,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的表演形式可以是小组一名学生朗诵,两名学生相互拥抱。根据不同的阅读语句情境,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不同的表演形式表达出来。教学分析:良性的竞争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动力,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讨论中获取经验,在交流过程中对阅读材料有新的理解并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记忆。
2.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在于知识的积累,阅读学习需要学生不断地坚持。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科学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良性的学习环境,以此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考3篇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80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