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自然科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问题教学法是教师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手段,本文从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目的、方法、注意点入手,阐述了在中职自然科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以问题引路,能激活学生求知欲、唤起好奇心、调动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正确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谐统一,极大地提高了中职学校自然科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自然科学(物理);问题情境;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问题情境”在中职自然科学(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行动导向是中职学校常见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实施问题、任务驱动教学,从实施的“问题”“任务”中去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占有四两拨千斤的地位。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经验,加强经验与学习内容的联系,能拉近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距离,为学生提供知识的生长点,进而拨动学生思维之弦,使思维处于爬坡状态,激活求知欲,唤起好奇心,调动积极性,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观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去实验、去探究,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为此,中职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重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对提高中职自然科学(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中职自然科学(物理)教学中的目的

  创设“问题情境”应深刻挖掘自然科学物理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激发思维,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完成三维教学目标。当前,由于中职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带来的问题,各地中职学校大多数都来者不拒,无底线地录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师范学校的学生基本是女生,普遍文化成绩偏低。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期,物理学科就已经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进入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文化课时,尤其对自然科学(物理)这门课程中的概念、原理、规律很难领悟和掌握。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问题情境”?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认为,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并认为实际参与是教学设计的最高水平。好的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对学生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利用所给定的资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并在求知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它应是围绕问题而进行的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对教师来说,可避免把现存的知识生吞活剥地照搬给学生,而要挖掘教材,组织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火线,精心设计,释疑解惑。

  三、创设“问题情境”在自然科学(物理)教学中的方法

  1.利用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各种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首先让两个大小一样的纸片和铝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哪个先落到桌上。观察结果是铝箔先落到桌面上。有学生答:因为铝箔比纸片重。其次再将一张一样纸片揉成纸团后和纸片重复演示一次,结果这次是纸团先落到桌面上。学生开始发问了:到底是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这个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吗?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结果会怎样?最后教师拿出抽成真空的牛顿管让一个学生上台亲自做演示实验,并引导其余学生观察究竟是谁先到达牛顿管的底部。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学习、探究,教学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利用演示实验的内容,设置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去观察、带着丰富的感性材料去思考、探索问题,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学以致用的心理,产生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某种自然现象,学习科学知识,锻炼科学探究能力。如在《机械能》教学中,利用玩具枪中压缩了弹簧的弹性势能,把橡皮子弹打出去;利用卷紧发条的弹性势能开动小汽车,驱动各种玩具。弹簧的弹性势能如何转化为物体动能?以此问题引导学生如何用橡皮筋制作动力越野车进行爬坡游戏比赛,看谁设计的车爬得又高又快。游戏前让学生先预习教材,准备器材,做好分组活动,活动中要求学生自己或小组发现问题,设置表格,互相讨论,找出原因,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学习,进一步认识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掌握科学知识的应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游戏,学生亲身体验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让现象和知识之间形成强烈的呼应,震撼学生的心灵。

  3.利用古诗词、儿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诗歌情境法是指教师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诗歌创造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单调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的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知识点时,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教师设问“云为何飞扬”“草低为何见牛羊”来创设问题情境,这使学生在欣赏了古诗词所表达的含义的同时亦理解了相应的.物理概念。又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及影子的形成时,可以与学生一起念相关儿歌。教师边提问边播放视频音乐,让学生如临其境,迅速进入新课,理解知识,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学习过程。

  4.利用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用故事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手段中的一种方法。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趣味性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共振”一节内容时,向学生讲述1810年拿破仑率法国军队入侵西班牙时,一列军队齐步过铁链悬桥,由于铁链断裂,桥和人一起跌入大河。老师通过设问“铁链悬桥,为什么几个军人就踩塌了呢”来制造悬念,创设故事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究兴趣。又如,在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一课时,向学生讲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教师设问:“在忽略扁担和水桶的质量的情况下,为了使三个和尚都不吃亏,同时也都有水喝,我们如何让三个和尚在抬水时,各自承受的压力相同?”教师通过创设趣味性的故事情境及对相应知识点的点破,让学生主动研究探索,最终使三个和尚都能喝上水。

  5.利用知识应用领域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情境时,可设计一些联系专业应用领域的问题,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中职学前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比如,在学习“稳定平衡”时,教师问:“小朋友玩的不倒翁,为什么把它扳倒后,它总会自动起来?”又如,在学“简单的电路连接”一节时,设问:“电工师傅是怎样设计幼儿园教学楼上下楼梯的双控开关?线路是什么连接?为什么要这样?”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生会学以致用时,定会感到“物理即生活,生活即物理”,感到物理知识对今后的生活、工作很有指导作用。

  6.利用视频微课创设问题情境常见的课堂教学是教师配以文字、图片、课件等进行讲解。很显然,中职自然科学(物课)教学中,在课堂导入、实验、重难点突破等环节,采用视频形式的微课来创设问题情境,比单一的口授或文字更加形象直观,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突破重难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课时,常用的方法是教师讲述鄂洛多克的小站这一故事来导入新课,故事情节能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故事的文字过长,缺乏对应的视频,效果一般。采用微课从电影中节选相关视频片段,配以声音、文字说明,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兴趣很快被激发起来,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又如,在学习《电和磁的初步知识》这一章时,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视频微课播放通讯、广播、电视、卫星的发展过程,“和谐”号高速列车在铁路上行驶的画面吸引学生,从而引出问题:“我们生活在无线电波的“海洋”中,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电磁波是如何发射和接收的呢?火车电动机是怎样工作的?”

  四、创设问题情境在中职自然科学(物理)教学中的注意点

  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情境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使他们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问题设计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设计问题情境要适度、适时。首先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的问题,做到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而深。难度过易,失去探索性;过难,学生难以着手。其次,设置时间要恰当,要把握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第二,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问题情境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激起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最大动力莫过于兴趣,因而,情境的趣味性也是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个注意点。

  第三,问题情境设计要激活学生思维,利于学生建立思维模型,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设置问题情境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让学生从“怕问”到“敢问”,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学贵有疑,疑才有思。从“敢问”到“善问”,是一个质的飞跃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要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总之,在中职自然科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从而极大地提高中职学校自然科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国忠,傅一岑.微课:课堂新革命[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刘宇,郑芳玲.如何创设问题情景[J].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2007,(7).

  [3]储俊.新观念观照下的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策略[J].岳西师训,2010,(13).

  [4]梁旭.认知物理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李万林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师范学校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8022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