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件要求,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通过软硬件基础平台的建设,为高校学生提供立体的创业支撑平台,积极营造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再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发文指导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受到资金、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影响,效果和覆盖面有限。主要结合当前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情况,提出高校搭建网络创业平台,引导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创业的措施和途径。
1高校积极打造网络创业基础平台
随着互联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网络创业的投入小、风险小、易管理等特征,使得网络创业成为高校学生创业的首选和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来说学校努力营造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至关重要。
(1)学校建立大学生创业的相关组织机构,积极引进供货企业、快递公司等为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建立网络创业教师团队、实训室、货物保管平台,提供启动资金、创业补贴等相关支持,引导设置学生创业协会组织,推荐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等,学校积极探索师傅带徒弟的师徒模式、项目导向的.项目团队模式、以及工作室和公司运营等模式。
(2)积极宣传和引导大学生认识网络创业。利用学校各类传统和网络媒体工具进行创业教育和创业典型的宣传,设置创业实践课程和素质学分,给予经费和场地的支持。
(3)强化网络创业典型教育。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带领大学生走进微创企业、知名创业型企业实地参观学习,邀请校友、学校创业典型做专题报告、沙龙、组建协会等形式,让大学生了解和体悟成功人士的经历,发挥榜样示范效应。
2构建系统化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在于培养大学生创业的意识和心理品质,提高创业能力,拓展就业能力,这就需要一个贯穿创业教育于全过程的课程体系来支撑。
(1)创业基础素质课程模块。一是通过创业案例简析、推介创业典型、校友创业报告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二是通过校园媒体广泛宣传和各类文化、竞赛活动,形成创业教育人文环境和舆论氛围。三是完善创新价值观类课程,结合专业,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四是,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吃苦耐劳和受挫等承受能力。
(2)创业基本技能课程模块。通过更新现有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适时融入引导学生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剖析当前各行业发展,特别是该行业相关创业型企业的发展及新趋势,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相关行业的创业环境的认识;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结合专业相关行业、企业的网络应用情况,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网络平台应用的内容,引导学生作为消费者、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等多重角色的尝试,提升学生网络服务意识,逐步培养其网络服务能力;结合相关专业开设网络应用类专业技能课程,如: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旅游产品网络营销,保险专业开设保险产品网络零售等课程,加强该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在网络上的应用,提升学生结合专业开展网络创业的实践。
(3)商业管理课程模块。①经营管理知识。通过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以及模拟谈判等各类模拟大赛等,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工商、税务、融资、企业管理、合同等方面的基础知识;②掌握行业准则甚至潜规则等内容,为创业实战打基础;③团队管理知识,如组建团队,团队分工协作类知识;④创业技能相关,培养创业态度、创造性。
(4)拓展能力课程模块。①模拟实践课程,通过商业调研、网络创业竞赛、电子商务应用大赛、社团创业活动等形式,鼓励跨专业组建团队,增强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②带领学生参与高校的教科研活动,带领同学开展专业服务,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的提升;③通过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经营管理管理和团队管理方面能力,为网络创业实践活动和创业项目的更大成功奠定基础。
3构建立体化网络创业支撑平台
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1)打造网络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完善创业导师制度。在教师队伍中培养和挑选具备相关企业工作经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导师。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支持青年教师带领学生组建创业实体或工作室模式,培养创业团队的同时,逐步培养一批创业教加强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育师资队伍,形成一系列创业团队培养机制。同时,邀请相关企业专家作为兼职导师。
(2)网络创业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网店经营与管理、创业指导、网络营销实务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中采用“润物细无声”有机融合的方式,逐步融入市场分析定位、商业信息分析、客户服务意识、营销意识、品牌意识、产品和服务创新意识、沟通协调等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将网络创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采取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构建第二课堂。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依托大学生社团、师生项目团队等组织,对有较强创业意愿的同学或团队提供深入学习、交流和实践的平台。依托师生所学的专业技能,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探索师生组成的各类专业性服务团队;依托学生社团,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实践活动;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师生教科研项目,组建项目团队,采取项目导向的模式、以及工作室和公司模式拓展学生创业实践。
(4)积极搭建实践支撑平台。高校应积极为大学生网络创业实践提供软硬件平台支持。提供货源企业、网络服务商、快递等企业的对接服务;提供运营、库存等地点支持;提供网络连接、电话等基础通讯设施支持;提供启动资金支持、优秀项目赞助、无息贷款等经费支持;提供课程免修、学分奖励等政策性支持。
(5)社会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关注和支持。由于社会对网络创业还有一定的误解,很多家长对互联网不太认可,不熟悉经营网店、网络承接任务、网络兼职等创业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多元化选择。因此,推动大学生网络创业,不仅需要来自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大学生家长观念转变和密切配合,父母的支持和家庭创业及商业氛围,有利于大学生从小养成对市场信息的敏感等习惯,提升创业意识和自力更生意识。
【构建系统化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94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