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告设计是设计者对商品或理念的宣传过程,设计师在设计中应充分把握观众的心理,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激发和丰富观众的心理体验,使他们自然、愉悦地接受信息的传递。本文从心理学和广告设计结合的必要性谈起,就心理学视角下广告设计的策略进行具体分析,旨在为广大设计师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心理学;广告设计;策略
一、心理学和广告设计结合的必要性
广告设计是利用图象、文字、色彩、版面、图形等元素,对某种商品或理念所进行的宣传。然而,很多时候宣传方花费了巨资,设计者也竭尽了全力,却没有获得理想的宣传效果,甚至是事与愿违。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设计师没有进行换位思考,以观众的心理来审视整个设计。20世纪初,著名传播学者刘易斯曾把观众接受广告的心理历程概括为注意—兴趣—认同—行动四个过程,也就是著名的AIDA理论。从这一理论可以看出,广告设计其实是一个说服性的沟通过程,要先引起观众的注意,让观众饶有兴趣地观看下去,并对商品或理念产生认同,以最终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反之,如果不考虑观众的心理,一味从设计者的主观意愿出发,仅在表面形式上做文章,最多给观众带来瞬间的视觉刺激,后续的认同和行动无从谈起。所以说,广告设计应该是一个揣摩、迎合观众心理的过程,也只有通过这种心理上的沟通,才能获得良好的设计效果。
二、心理学视角下广告设计的策略研究
(一)提升广告的吸引力
注意力是指观众的主观意识对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广告界曾有过这样一句名言,“让人注意到你的广告,这个广告也就成功了一半。”足见其对设计效果的重要影响。只有提升广告的吸引力,才能集中观众的注意力,使兴趣—认同—行动整个接受过程顺利进行下去。具体来说,可以从设计要素和周边环境两个方面入手。
1.对设计要素的选择和搭配。广告设计包含色彩、图形、文字、版式等多个要素,设计师要结合设计对象的特点,通过合理的选择和搭配,使广告获得直观、简洁的视觉效果,从而抓住观众的眼球。比如以图形为主的广告,要少用或不用文字,直观、清晰地展示出图形即可;以文字为主的广告,要注意文字的字号、字体等,并以此来突出一种主次和轻重的变化;以色彩为主的广告,则要明确表现对象的特点,选择最准确的色彩,并予以一定的夸张表现。
2.对设计周边环境的巧妙运用。广告设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边环境有机融为一体的,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巧妙运用,往往能够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某健身器材的广告,只是将一个透明的胸部轮廓图贴在了一面砖墙上,砖墙上的纹理效果看起来就像是这个胸部上强壮的肌肉,可谓是既贴切又幽默。国外的一则吸尘器广告,将放置点选在了热气球之都——澳大利亚的凯恩斯,巨幅广告牌上的吸尘器气口向上,直对天空,每当有热球降落时,就像是吸尘器强大的吸力将它们吸下来一样。观众明明知道这是一种夸张,但又不得不叹服设计者环境选择的精准和巧妙。
(二)增强广告的记忆度
作为广告设计来说,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仅仅是完成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观众形成一种记忆,日后在进行相关的思考、选择时,能够在脑海中迅速回忆起这则广告。所以说,增强广告的记忆度,使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具体来说,可以采用适当重复和信息简洁化两种方式。
1.适当重复。重复是最简单的记忆强化法,但是这种重复并不是盲目的过度重复,而是一种合理而巧妙的重复,不会给人以厌烦感。比如南京市123路公交路线,这是南京的旅游公交专线,每一个候车亭几乎都是旅游景点的广告。虽然广告主题和设计方式大致相同,但因为车辆是不断行进的,观众每看到一次广告,就等于到了一个新的景点,且跟着车辆跑完了全程,也就对南京的风景名胜有了全面的了解。这种结合实际而又略显创新的重复策略,能够让观众在自然的状态下形成全面和长时间的记忆。
2.追求信息传达的简洁化。记忆一句话自然要比记忆一段话更加容易。在广告信息的表达上,要力求简洁和恰当,让广告信息能够在瞬间作用于观众的内心,而不是片面追求信息表达的面面俱到,以至于让观众望而生畏。这一点上,很多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就是最经典的范例,如“燕舞燕舞,一片歌来一片情”“大宝天天见”“德芙,纵享丝滑”等,都简明扼要地表现出了自身性质和特点,让观众在从事相关活动时脑海中能够自然浮现出这些品牌。这既有效避免了观众的听觉和视觉疲劳,又能够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迅速记住广告,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
无论何种形式的广告设计,其时间、空间都是有限的,所以各种信息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得到传播。但信息一旦传递出来后,观众的联想和想象却是无限的。所以设计者应该结合表现对象的实际特点,让作品能够有效激发起观众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使广告效果得到无限的延展。具体来说,主要包含联觉和再造想象两个方面。
1.巧妙利用联觉。联觉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是由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广告设计是靠视觉来传递信息的,为了激起观众的兴趣,并使他们形成记忆,就要以视觉为出发点,来引发观众的其他感觉。比如一些食品类广告,就经常运用色彩来引发人们的联觉。雪碧饮料的广告中,多以绿色为主题色调,就是因为绿色能够给人以清凉之感,不但实现了和雪碧包装色彩的一致,更让人们对那句“透心凉心飞扬”的广告词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德芙巧克力中,经常采用和巧克力一致的棕褐色,画面中经常出现一些飞舞的棕褐色帷幔和年轻女性的棕褐色秀发,让观众迅速联想到了巧克力那入口即化的丝滑感。这种以视觉为基点而产生的联觉,无疑让作品和观众之间获得了一个新的沟通渠道。
2.激发观众的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指观众在现有的感官条件下,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运用,在脑海中再造出新形象、新想法的心理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设计者应该多给观众以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实现这种再造想象。如中国人寿保险的一则户外广告中,特意将巨大的广告牌进行了倾斜处理,好像随时都会掉下来一样,这就引导着观众产生了这样的再造想象:人生是充满意外的,理应买一份保险防患于未然。总而言之,无论是对联觉的巧妙运用,还是引导观众进行再造想象,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对现有视觉感知的扩展,其关键在于设计者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基点,让观众在自然和愉悦的状态下主动进行想象和联想,实现广告效果的丰富和扩展。
(四)丰富观众的心理体验
当代的广告设计,早已不是单纯的信息传达,而是设计者与观众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设计者能够触发观众的某一种心理体验,那么观众自然就会对信息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所以,设计者应该高度重视作品给观众带来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一旦生成,整个设计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具体来说,主要包含幽默体验、认同体验、互动体验等。
1.幽默体验。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让人们产生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他们乐于看到那些能让自己会心一笑的作品。如某健身中心的广告,广告牌特意采用了倾斜放置的形式,仔细一看,原来是右下方的一个肥胖男士,把整个广告牌子翘了起来。其广告词写到“是时候去健身中心了”,每一个观众看到后都会会心一笑。特别是正要考虑健身的观众,或许广告中的这家健身中心就成了自己的第一选择。
2.认同体验。如果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某种感觉正是观众曾经有过或是正在经历的,那么观众就会在第一时间产生对信息的认同。如桂林西瓜霜的一则广告,画面中男士的喉咙部位正在起火,每一个曾经或正在遭遇这种疾病的观众都会对这种火烧火燎的感觉感同身受。西瓜霜含片则像是一个灭火器,其喷过的地方不但没有半点火星,反而是一片绿地。观众认同了这种由疼痛到舒适的体验,也就自然认同了该产品。
3.互动体验。传统的广告设计都是一种单方的表达,尽管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还是会给人以说教和灌输的感觉。所以很多设计者都希望观众能够通过亲身参与,和作品产生互动,并获得愉快的互动体验。比如麦当劳的候车亭广告就别出心裁地采用了拼图的方式,观众要通过手动操作,才能将原本凌乱的画面拼接成一个完整画面,即一个手拿汉堡开怀大笑的小男孩形象。当观众看到自己的得意之作后,设计者也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视觉传达艺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广告设计早已让人们目不暇接。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真正实现设计的初衷,就必须要从心理学角度对设计进行全面的审视,通过对观众心理体验的激发、引导和丰富,让作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继而为认同作品的信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茜.《浅谈广告设计与销售心理》.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2]张莉莉.《感性消费时代的广告设计策略》.中国广告,2006(03).
【心理学下广告设计策略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6.广告设计论文
7.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93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