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素材,创造创新空间

  教材仅仅是提供学习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依据。要创新教学,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设计感性材料,为学生架桥搭梯。如在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后,联系日常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雨伞都是圆形的?为什么没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雨伞呢?教师为学生提供如下素材:长是4,宽是2长方形;边长是3的正方形;边长是4的等边三角形。要求学生分别求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并从中探究出规律。学生经过一番计算后发现,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以圆的面积最大。这样雨伞就可用最省的材料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充分遮挡烈日、暴雨,保护人们。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创新思维品质的发展。除了利用教材上的例子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便开拓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角的认识”后可设计:“一个长方形,剪掉一个角后,还剩下几个角?”在此教师可先作讲解说明,然后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找答案,不一定要找到全部结果,只要能给学生以启迪,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给创新方法

  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课堂上应常鼓励学生:“谁想到了什么?”“谁灵感来了?”“谁的方法有新意?”“谁的解法最多?”“不用举手就可以说说。”课堂上有时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种种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题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其学会了创造性思维。如教学小学数学北师版四年级下册两步方程:坡上栽松树和柏树,一共栽了120棵,松树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了多少棵?解法一:根据“松树棵数+柏树棵数=120”列方程解。从条件“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可设柏树栽了x棵,那么松树栽了4x棵,列式为:4x+x=120,从而解答出松树和柏树的棵数。解法二:根据“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得出松树和柏树棵数的总棵树是4+1=5份。柏树:120/5×1=24(棵),松树:120/5×4=96(棵)。从而解答出松树和柏树的棵数。这样一题多解,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学生学会一种方法后,继续探求多种解法,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多想出智慧,既利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设计各种创新作业形式

  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因此,练习设计形式可以多样化: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

  1.口头作业。加强说解题思路,说算理、看图编题等。

  2.操作实践作业。如量一量、画一画、称一称或者进行社会调查等。

  3.综合作业。将学科知识汇总、联网,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等。

  4.开放性作业。设计一些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开放性题、多题一解等,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一种形式,不局限于一种途径,尽可能地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评价体制要创新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激励学生学习、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更全面,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评价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激励学习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激励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这种体验能促使学生不断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励性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创造的催化剂,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有力武器。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使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此外还应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素材,把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创新教育论文题目

2.寓言与创新教育论文

3.创新教育论文

4.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5.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的论文

6.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优秀论文

7.谈初中语文创新教育论文

8.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892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