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岗位需要为核心设置专业并开发课程。对医药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的专业、课程及教学进行改革,从而使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达97%以上,再就业率达100%,各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关键词:职业教育;就业导向;专业与课程设置研究;实践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职业教育定位的科学之处,并已经得到职教战线同仁的公认。中等职业教育重在职业能力的提高,而职业能力是指职业活动效果、质量、速度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能力,如操作能力、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等等。将这些职业能力分解开来,就置换为中职教育教学中的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与开发,它们始终是社会需求与中职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社会需求和就业岗位需要永远是中职教育的活力所在。
近年来,在国家教育部门的正确引导下,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专家和职业教育实践者经过探索,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格在培养技术操作型人才上。据此,作为医药中等职业教育,本校来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使各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一、市场调查与分析。企业需求为第一
本校从1990年代开始,成立专业委员会作参谋,请医药行业的专家和往届毕业生参加,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请用人单位和历届毕业生对本校各专业开设的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征询用人单位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对人才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期望与要求,对岗位群知识与技能的需要等,将医药企事业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放在首位,了解市场需求人才的特点。自2000年开始,学校连续5年,对于来学校招聘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省内外医药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多方面调查和研究,先后采用“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到企事业“现场调研”等方式,收集到大量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及最新岗位需求信息。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综合与分析,为学校的专业开设、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了可靠且最新的依据。
二、紧密结合就业岗位需求。科学调整专业并合理设置课程
在充分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需要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用人市场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在座谈会和问卷调查中,用人单位和历届毕业生认为学校的传统专业,如化学制药、中药制药、医药商品经营等3个专业适合社会需求,并已向社会输送了数千名毕业生。但这3个专业包括的职业领域较广,如果在每个专业中根据岗位群的需求设置专门化,则毕业生会更受欢迎。因此,学校近几年相继开设了药物制剂专业、药物分析检验专业、生物制药专业、微生物制药专业作为化学制药专业的专门化方向;开设了中药专业、中医药专业,作为中药制药专业的专门化方向。几年来,上述专业的招生和就业均保持较好的势头。
根据近几年的`问卷调查情况,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拟开设的两个新专业中,医药物流需求量较大,前景看好;而中药栽培虽然也有需要,但据目前的状况和实际,用人量不大,就业面窄,且省内已有相关学校开设有此专业,所以新开专业意义不大,学校综合这些意见后,决定开设医药物流专业,暂不开设中药栽培专业。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中等职业教育应该牢牢把握的航向。
根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建议,针对企业的需求和中专生在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学校先后在几个专业中增删了十几门课程。如删去了物理化学、统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学、市场经济分析、拉丁语等理论性太强、实际岗位中用得少的课程,增加了药事法规与管理、抗生素生产技术、商务礼仪等必备课程。并且增加了综合化课程,如片剂的制备、注射剂的制备、医药经营知识必备等,在学生学习的第五学期还开展了实训周,集中一周时间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进行综合化训练,将各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串起来,例如片剂制作技能,让学生在学校的全真实训场——片剂车间,从配料开始,经过混合、制粒、烘干、压片、包衣到包装,包括半成品和成品检验等做完全过程,使学生体验“真枪实弹”的操作。另外通过增加实验、认识实习等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与此同时,对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每一届-4,改,每3—5年都有一些大的修订,做到将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指向岗位需要。由于这些做法,使毕业生连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三、以培养操作型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改革
要培养操作型人才,必须有操作型教师队伍作支撑。学校在教学工作任务连年增加的情况下,坚持教师参加实践制度,并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一个指标。每年的寒假、暑假及两个黄金周都是教师参加实践的好机会。教师们赴竹林众生有限公司、辅仁药业、开封制药厂、宛西制药有限公司、天方医药集团公司、杨森药业集团公司、羚锐制药集团公司、麦迪森制药公司、河南省医药公司、周口同和堂连锁公司、禹州药材市场、毫州药材市场等医药企业参观学习,多次到百泉药材交易会和大型制药设备交易会、周口制药设备厂、武汉制药设备厂等工商企业参加实践。另外,每学期都进行教师基本功竞赛,包括普通话、板书、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实验技能、实训技能等。在有限的财力支持下,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如执业药师、会计师、经济师,还包括各类对口的高级工等级证书等,并组织教师参加在职研究生班的学习。目前学校已有双师型教师40人,已结业在职研究生42人。
根据培养操作型人才的需要,在全校教师中开展“我培养的对象需要学习什么”、“如何培养实用型人才”等讨论,通过讨论,端正了认识,摒弃过去以学科系统为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树立中职学生学习应以“够用为度”的思想,后续课程和实际中直接需要的知识必须讲,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中间接用到的知识略讲,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中用不到的就不讲。根据这个原则,学校编写了一批校本教材,并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医药职业教育研究会组织的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在学生中运用,切合学生实际需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生和企业反映良好。
四、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从1998年开始,在学生中实行部分学分制,鼓励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学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摆在突出的地位。近年来,学校依据国家的职业分类标准中,医药类各工种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相衔接,按岗位群分为不同的模块,按各模块的需求设置实训项目,并加大实训人力物力的投入,抽出23周时间让学生参加实训,使每个学生在毕业前均参加不同工种的中级工技能鉴定。几年来,学校学生在拿到毕业证书的同时,有99%的学生均能顺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此同时,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学期都利用第二课堂和选修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有一部分学生在拿到“双证书”的同时,还拿到“普通话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高级营销员证”等证书,这就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有利的通行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并提高了他们再就业的能力。
为给学生更好地提供自主创业、取得“双证书”的条件,学校克服困难,积极联系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进行鉴定。2004年,学校成功申办了自己的技能鉴定站——河南省医药类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国家营销专业、物流、信用专业证书工作站”,不仅为本校学生提供了更方便的鉴定条件,还为社会其他人员进行了技能鉴定和证书的考试。
2001年以来,学校共毕业学生2700人,取得双证书的2685人,占99.44%。由于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再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几年来,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两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每次见面会都有五、六十个单位来招聘,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大于毕业生数量,用人岗位和毕业生比例达到3:1。因此,学生在实习前就已被用人单位“抢订”一空。用人反映,本校毕业生好用,到岗位上进入角色快,能吃苦耐劳,马上就能顶岗,并且有一定的发展后劲。出口顺,入口就会通畅,在本校毕业生连年供不应求的同时,也推动了招生连年火爆的大好局面。
【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课程设置改革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8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