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是对音乐作品的传达和再现,更是创造性很强的艺术性活动,其音乐表演水平直接影响着音乐的整体表现。但音乐表演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表演者个人能力、表演环境、心理因素等。其中,心理因素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此可见,声乐表演也是一门心理艺术,表演者在声乐技巧、感情分配、舞台表现等领域都离不开表演者缜密的心理活动。在声乐演唱者在学习和演唱中,个人的生理及经历都会体现出不同的声乐表演心理,而这些心理都会对声乐表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声乐艺术表演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歌唱者生理,而且也取决于歌唱者的心理,后者如果在教学练习和表演过程中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和训练,势必会影响整体效果。如何培训和提高声乐表演中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声乐表演心理产生的基础及其过程
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是演唱者内心的情感、认识和需求,用歌曲为载体的一种表达、抒解和信息的输出,使声乐表演者取得一定程度的精神满足,心理压力得以缓解,心理平衡得以恢复。声乐表演活动是在表演者心理的支配下活动的,良好的心理因素直接与表演者的实践水平相关联。声乐表演的心理的产生必须有一定的产生基础和产生过程。首先,感觉、知觉、感情和想象都是可以影响声乐表演效果的心理基础。感觉包括了听觉、视觉、触觉等,这对于音乐理解和再次表演的心理基础;知觉反映在声乐表演中就是演唱者的生活经历中的个人时空和动力经验,是音乐本身结构性;感情就是情感或情绪,乐曲中的忧伤、悲痛、快乐、喜悦等在表演中被升华为感情传达给听众;而想象则是通过创造性达到对作品更深刻的领会和体验,是和感情的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全面而正确地认识这些因素,对声乐表演是很有帮助的。其次,心理的产生包括三个过程。第一,演唱过程中心理因素;第二,创造过程中心理因素;第三,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这三个过程正是声乐表演中表演者心理产生的基本过程。除此之外,声乐表演心理还涉及心理动机、音乐兴趣、注意、爱好、情感、需要、能力以及意志品质和性格等要素。
2、心理因素对声乐表演的影响
声乐表演与心理因素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人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各自不同的情感,其情感体现、个性特征和情绪点等都具有差异性,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声乐表演的效果。因此,心理因素在声乐表演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两方面:第一,积极影响。好的心理能能激发演唱者深层的潜力,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如帕瓦罗蒂在声乐领域中留下的艺术经典,他在舞台上演唱时总能让观众感到他唱得那么轻松、舒畅、自如,带给了观众艺术享受。第二,消极的影响。在表演中如果准备不充分,心理素质不过硬,就会引起表演者过度激动、胆怯、紧张等消极的心理反应,进而影响到演唱者怯场或缺乏自信,严重阻碍演唱者技巧的提高。因此,优美的歌声是心理活动灵敏指挥声乐表演发声器官在生理上做出反应的效果。声乐表演者心理活动必须处于积极、稳定的正常状态之中,才能避免声乐表演效果的消极影响和心理障碍。
3、加强声乐表演中心理因素的培养
3.1 加强声乐表演中心理要素重要性的认识
如前所述。心理因素在声乐表演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声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此环节和领域下功夫,既要加强对表演中涉及的心理要素进行全面分析,也要找到每一个心理要素的培养方法,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而作为学生而言,在平时的练习和课堂上,加强这方面的认知,课前、课中、课后三管齐下。广大师生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能在实践中给于重视。
3.2 加强声乐表演心理能力的培养
心理活动是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当将声乐技巧和心理素质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表演水平,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首先,重视声乐表演心理状态的培养。心理状态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审美状态,具体包括真、善、美等。审美的心理能够把作品和演唱者的心理结合起来,体现了演唱者的审美情趣,也是表演者追求和音乐再现的追高境界。心理状态是一种充分利用心理因素从整体上养成正确技能习惯的有效办法,它与内心声乐表演能力与掌握声乐表演技能相关联。因此,师生应重视声乐表演中心理状态的培养。其次,加强演唱者心理调控。心理调控是一种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懂心理知识,也要懂调控办法。要想使演唱过程都能达到声乐表演者的预期效果,除了生理因素的制约之外,心理调控对声乐表演者的演唱状态同样起着关键性作用。声乐表演技巧的掌握,依赖于声乐表演者通过感觉和抽象的理解去控制发声机能。由此可见,心理能力的培养必须从这方面入手,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3.3 加强声乐师资队伍水平提高
声乐教育是有关声乐的知识、技巧、修养与审美趣味的传承过程,涉及到相关的科学知识、发声技术、表演艺术与艺术欣赏。这对广大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者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既要懂得专业知识,也要懂得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才能任重而道远。作为学校,要广开渠道,一方面加强在职教师的学历提升,另一方面引进人才要严格把关,把真正有能力业务水平高的师资引进到工作岗位上。
3.4加强声乐表演基本功的训练
学生个人专业素质、专业能力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个人的业务能力。在平常的学习和练习中,只有多下功夫、多花时间,才能在表演时驾驭现场,才能提高演唱的技艺。学生基本功提高了,自信心自然就有了,个人的心理紧张、恐惧则相对会减小一些。而在现实中,紧张恐惧的关键性问题就是信心问题,而信心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的实力,即演唱水平的高低。作为一名優秀的歌唱者,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技巧和技术,才淋漓尽致、声情并茂地发挥个人的水平,才能从容地面对广大观众。与此同时,成功的表演来源于平时扎实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表演者一定要具有正确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如在训练或演唱时,全身放松要不松懈,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热情、主动地训练及唱歌。由此可见,具备了正确的'心理状态,就是打好了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的前提和基础。
3.5加强学生表演心理综合性训练
心理训练不能只靠课堂,必须有实践,有现场锻炼的机会,结合多个领域加强对学生表演心理的训练。第一,声乐教师首先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教学过程中, 应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如演唱时的深呼吸, 较长乐句时换气的方法, 呼吸节奏力求旋律一致等, 使学生在表演时气息平稳、 顺畅, 心情安静平和, 最终消除或改善表演时的紧张心理。第二,因材施教,声乐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和类型来对学生实施教学。 在教学中, 根据每个学生气质的主要特点 , 因材施教, 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训练大有好处,如对性情急躁急于求成的学生,可控制其急躁、 任性的情绪, 培养其坚韧顽强的能力, 养成专心致志, 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于怯弱、 迟疑、 反应慢的学生要帮助其克服孤僻、 忧虑和自卑的心理, 培养其顽强自信的精神等。第三,在遇到紧张、拘谨、无法打开局面的学习情况下,教师要多采用转移法,注意学生注意力的转移。 这是应用心理学中有效转移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运用于表演心理的培养和训练中,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一些学生因表演失常而怨天尤人或一厥不振的现象, 首先要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正确回忆表演中失败和训练中成功的各种表象。 通过失败与成功的比较, 找出异同, 着重让表演者重温课堂训练中成功的经历, 反复体验那些有助于获得成功的精神情绪及感觉, 从而增强表演者的自信心。除此之外,对表演者进行意志的锻炼和培养。关于意志品质的训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其他学科来进行,教师不能就音乐而音乐,避免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意志锻炼,培养学生自觉地锻炼和发展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如加强体育、生活中意志的锻炼,再如结合思政课程,培养学生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荣誉感等, 以抵消因个人名利得失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
4、结语
声乐表演是歌唱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除音乐学科以外的多种学科相结合而形成的学科,如生理学、教育学、多媒体、物理学和心理学等。其中心理学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扮演着绝对的位置,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歌唱者演唱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自身生理、心理等方面获得的良好训练,以及各个学科知识和影响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因此,无论在声乐艺术演唱技巧的表现上,还是声乐艺术的表演上, 声乐表演都自始至终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广大声乐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声乐训练或声乐表演过程中重视心理教育、开发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呈现除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调节能力。这既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未来声乐表演教学领域中一件十分艰苦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肖红.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57-59.
[2] 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10.
[3] 叶纯之, 蒋一民. 音乐美学导论[ M] .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4] 赵大海. 如何克服声乐表演时的恐惧心理[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93).
[5] 姜淑香. 聲乐表演艺术中的心理作用[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4.
【声乐表演过程中心理因素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7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