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80年代以来,在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许多高校办起了科技产业,发展到今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困难。其中管理体制改革间题又是主要间题之一。
因为:
(一)这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改革的结果
我国现有的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是市场经济逐步渗透到计划经济中的产物。由于各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很不平衡,管理体制也不尽相同,但大多是分管副校长下设职能部门—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或产业处,少部分挂靠科研处、教务处。这种以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来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间题。由于学校是事业单位,办产业是个新课题,学校各部门管理人员不熟悉、不习惯等主客观原因,使校办产业管理体制很难理顺,加之主管职能部门又缺乏必要的宏调手段,难以有效地对产业活动进行监管和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产业特别是科技产业的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在政企分开,产权明晰之前很难做到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造成活力不够、竞争力不强。
(二)这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发展科技产业的要求
高校中作为教学科研的学校活动和作为科技产业的经营活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前者主要是遵循教育规律,后者则应遵循经济规律,二者应分开管理,不能混谈。现在不少高校在从事科技产业活动中,忽视了高校的背景及其主要功能,系所处室一起上,科研人员带着自己的成果下海办企业,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产业也办不好。高校中从事科研的人员介入企业技术创新,只是参与部分科技活动,而不是经营活动。科技产业活动的主角应是分流到产业的科技人员。因此,如何使一部分人安安心心搞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又使一部分人放开手脚,全心全意办科技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体制改革中一项艰巨的任务。
(三)这是革除高校科技产业内部管理弊端的需要
高校科技产业起步晚,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加上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等原因,在内部管理中存在不少弊端:物的方面:高校科技产业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学校固有资产大量失。许多公司、实体,既不交公务费,也不交管理费,靠国家固有资产的损耗赚钱,结果“富了和尚、穷了庙”。财的方面:一是产业财务“两笔帐”,有些直接搞地下贸易,不走帐户;二是有些产业有虚假的盈利现象,因为工资、设备使用费等均未打进成本。人的方面:一方面在用人间题上缺乏明确分流,人在科技产业,却享受学校的医疗、住房、工资等待遇,另一方面,科技产业管理者素质偏低,缺乏优秀的生产经营人才。以上问题,归根到底是由管理体制的弊端造成的。两种体制并存,导致了科技产业人、财、物的管理漏洞较多,不仅浪费了学校教育投资,也不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因此,必须从管理体制入手加以改革。
二、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理顺科技产业与学校的`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产业内部管理,从而进一步发挥高校优势和潜能,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自我发展的能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革:
(一)理顺高校与科技产业之间的关系,实行“一校两制”
企业与事业有着不同的运行规律和价值取向,因此要按不同的运行机制来管理,实行“一校两制”,即一个学校内部实行两种管理体制。对于教学科研,仍实行原有的事业管理体制;对于科技产业,要按办产业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分清“校办"(University一Run)与“校有”(University一Own)这对概念是理顺管理体制的关键。“校办”是学校出资、学校经营,在人、财、物的管理上学校有绝对的权力,即企业单位的事业化管理厂校有厅不是由学校直接去办产业、去经营‘而是分流出一部分人去办,企业成为学校外围。前者,事企管理不分,易引起“高校产业化”等误解;后者是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方向。这里应解决好两个间题:
(1)如何协调科研和科技产业由两位副校长分管的间题。尽管科研和产业活动性质不同,但它们在成果上、信息上、人才上通过市场规律而紧密相连。因此,可由一位副校长分管科研、开发及科技产业,根据学校规模、产业发展及个人素质等,酌情设校长助理1~2人分管科研及科技产业,这样有利于科研的上、中、下游“一条龙”。
(2)作为职能部门的校产办或产业处,应弱化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在服务、协调、咨询、监督等方面作文章。在高校成立科工贸一体化的集团总公司后,校产办也应归并到总公司,或与总公司“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实行企业化管理。
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产权明晰、责权分清。先期要做到:
(1)建立科技产业发展基金,
(2)实行事业财务与企业财务分开;
(3)界定产业队伍。
(二)加速经营机制转换,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为了顺利实现学校与产业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高校科技产业应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股份制组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科技产业。股份制高校科技产业,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学校作为投资者,从董事会内部的决策来影响产业的生产和经营,而不是从外部进行干预。高校科技产业在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时要做好:
①在清产核资、评估验证、界定产权、明晰资产占有量及其归属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高校科技产业法人财产权,承担有限责任,成为依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保值增值责任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否则会出现“大公化小公、小公变私有”的现象,损害学校投资利益;
②明确学校与产业的新型关系和权限划分。由学校独资创办的科技产业,产权属学校所有,学校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资产转换与重组以及选择法人代表等权力,但不得直接干预生产经营活动;对合资、联办或股份制科技产业,应按批准的章程组成董事会来领导,学校按股权收益。从股份制试点的经验看,并不是所有的高校科技产业都有条件实行股份制。我国现有高校科技产业中,资金少、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的占相当比例,真正要达到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的要求,还有一定难度。因此,立足现实、因地制宜是发展策略:在发展水平上,先搞些低技术、一般技术,待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发展高技术产业,即“以低养高”;在发展阶段上,先进行校内科技产业联合的“产业公司化、公司集团化”,这样可以集中资金,优化管理,提高竞争力,在一定的规模上发展再生产,到一定阶段实行股份制,或者与社会大中型企业联合,高校以技术等入股,一开始就实行服份制。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3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