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媒介素养教育在文化建构中的作用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道德审视

  当今,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新传播革命。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工具,新媒体将广播电视、电话、电脑、手机以及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介融为一体,给人们以空前的信息接触与传播机会,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具有强烈的整合力和扩张力。青年历来是新技术的尝试先驱。在高校,年轻学子们运用新媒体获得信息、拓展视野,查找资料、研究课题,网上购物、获得娱乐,等等。这些用途的确为年轻学子的学习和业余生活带来了便捷和充实,并与一向开放多元的校园文化相结合,体现出信息时代新一代人的精神特质。

  但是,学生在新媒体的接触与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很多涉及道德层面。说到底,新媒体文化还是大众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娱乐性、商业性和消费性的特征。尼尔波兹曼认为:当代媒体最为主要的特点,或者说是唯一的特点,就是娱乐,娱乐主宰一切。在完全以“娱乐”为价值标尺的信息环境中,品德的高下、文明的肃穆乃至人格的完美,仅仅取决于“化妆术”的或高或低。①在以消费为主导的商业模式下,媒体信息的视觉感观化、文本的肤浅化、全球化的同质性等等,常常给当代大学生以错误的价值观导向、生活方式示范和周围环境认知,以至于形成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的人格特征。②比如:攀比消费、大学同居等现象并不少见,类似于“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口号在学校里并不鲜见,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广告。在教室课堂上,大学生迟到时可以大摇大摆地从前门进来,旷课逃课现象比比皆是,职业教育上课时更是吵闹声此起彼伏,几乎听不见老师在说什么,上课根本无法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最简单的问题也很少有学生主动回答。考场上,用手机作弊是近年来学生作弊的新特点,而很多作弊学生被发现后毫无羞耻之意,却有寻求刺激的满足感,认为这是大学里应该体验的感受。这些问题的出现,泛滥的新媒体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学应有执着的价值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神圣使命。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高校在构筑青年学子道德体系方面义不容辞。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媒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个人道德与修养,培养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应是当前高校着力改善的重点环节。

  二、媒介素养教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媒介素养概念发端于上世纪30年代的西方。美国媒介素养研究的专门机构对媒介素养作了这样的定义:“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用这种能力来解除、分析和评价大众媒介中所传递的诸多复杂信息。媒介素养着重于帮助人们尤其是青年人成为对媒介信息更谨慎更理性的消费者,从而在有关健康、购物和价值判断上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同时也帮助人们成为媒介有创新性的生产者,从而更有效地传递他们的所思、所想和优势”。③中国传媒大学的张开副教授在她的《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一文中指出“:媒体(介)素养是传统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它包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现在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外,还有批判地观看、收听并解读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当然还包括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

  综合中西方学界对媒介素养的理解,可以发现: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要纠正媒介对公众认知社会现实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偏差,防止公众陷入媒介误导的“信息环境”之中,并培养公众参与和利用大众媒介的民主意识和能力。由此可见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取向,即:警惕大众传媒作为新强权的不合理社会控制,保障社会民主。这是基于现代性社会的道德判断,是民主意识的体现。结合我们谈的高校道德文化建设,媒介素养教育本身非常符合大学一直倡导的“开放多元”的民主精神,在伦理道德层面与高校道德文化建设是相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蕴含道德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对高校道德文化建设具有效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向学生介绍媒介生产与运作知识,让学生正确认识大众传媒。媒介素养教育核心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了解媒介讯息内容;②对媒介再现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辨;③反思受众的接受行为;④分析媒介组织结构;⑤强化媒介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意识。④要让学生了解媒介的分类与媒介特质,认清不同媒介的运作体制与方式特点,清楚媒介运作的外部政治、经济和社会动力与约束力,明了新媒体的技术特性以及发展方向等等。通过向学生介绍媒介及其运作,逐渐消除学生对媒介及其运作的神秘感,从而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念。

  2.培养学生的媒介信息辨别力,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结合社会现实解读媒介信息。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学者大卫帕金翰教授指出:媒体(介)素养一词应解释为使用与诠释媒体所需要的知识、技术与能力;他进一步指出,媒体素养并非只是一种功能性的素养,还必须是具有社会性、批判性的能力。这其中的.批判性则需要在一定的价值观之下进行,是对某种具体媒体的分析性理解。对于高校学生来讲,开放、多元、批判、宽容、人文关怀是媒介素养中应有的道德原则,在这样的视野之下,对媒介信息的解读才有真正的意义。⑤

  3.培养正确的传播观念。新媒体具有个人化、互动性、便捷化、易操作、功能复合化等特点,每个人都可以传播信息,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信息传播者应有的素质。现在,色情、暴力、诈骗、恶搞等各类不健康甚至违法的信息充斥着网络与手机等新媒体。许多在校学生也参与到这些事情之中。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强化法律法规意识,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规避网络上的诸多陷阱,明确什么信息可以传播,强调自制和个人修养,达到绿色上网,净化校园风气。

  4.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构建新媒体时代的校园道德。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健康的校园学习与生活方式,蕴含着新的生活理念和伦理道德。媒介素养教育倡导民主与开放,反对媒介沉迷与滥用。在新媒介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学习与沟通、个性化地安排时间、领略新的娱乐样态,但绝不是沉迷游戏、彻夜网游、以牺牲个人健康和他人正常生活为代价满足一时的“瘾”或“癖”,因为这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作为学生,最为重要的是学习,课堂上的秩序必须遵守。所以,上课时师生均不应当发短信、打接电话,手机应当关机或调为震动状态。至于个别学生整节课用手机上网的,更应当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以形成健康的班风、校风。对于考试中的手机作弊,更要严肃考纪考风,平日教育,出现作弊绝不姑息,坚决杜绝歪风邪气。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449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