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文明的传统教育,强化知识技能教育而忽视非认知情感与能力培养,强化标准化而忽略学生特性和差异需求,强化书本学习而忽视知识与社会、自然、世界的有机联系,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信息技术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机遇,正突破传统教育教学困局,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纵深前行。
一、“革命”升级: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革命推动世界发展和文明进步。华中师大周洪宇教授梳理国际国内教育革命的研究,提出三次教育革命观点:第一次发生在农业时代,实行原生态的个别教育,文化特质是农耕文化;第二次发生在工业时代,实行班级授课制,文化特质是规模化、标准化;第三次发生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的信息化时代,实施个性化教育,形成开放多元的学习文化特质。教育革命的升级,表现为信息技术、物联网、互联网等与教育结合,不断融入学科教学,促进教育管理、学科教学变革,催生了定制式、网络化、游戏化等个性化学习方式,出现了现实课堂、显性课堂、虚拟课堂、隐性课堂,教育超越时空限制,全时空泛在学习成为必然。生成了新型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仅是指导者、引领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陪伴者、支持者。美国新媒体联盟《2017地平线报告》分析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对未来五年基础教育的重要影响,揭示了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强调领导作用,学校领导持续创新;致力学习方法变革,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的学习、挑战的学习、探究的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重构学习空间,学习空间多样、交互、动态、灵活,更加便捷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学习环境、调整课程、提升学习质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加学习体验机会;开展创客、机器人、人工智能学习,培养学生兴趣和创造力。总之,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政策升级: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教育国家意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求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提升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实现全面发展。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中小学要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意志、强国战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战略落地的具体体现。
三、创新升级: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课堂改革走向
“融入”促进教学创新。“融入”是指混合、融合,是事物之间彼此融合、彼此接纳,形成和谐的整体,也指思想的融合、接纳,融为一体。“融入”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作用变更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功能,其核心不是用技术强化传统教学,而是创新教学,改变教育方法模式,提升教学效率,使学习效果最大化,创新是“融入”的最大价值。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引发的教育教学整体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观念创新。教育3.0时代已来,我们要清晰把握教育的时代特征:无边界、互联、共享和个性化。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带来的不仅是教育技术变革,更是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全面重构。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革命性影响,要求我们从儿童的真实需求出发,调动信息技术探寻教育本质的力量,创设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个性化教学,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表达与合作能力等。教学模式创新。打破教师中心、教室中心、教材中心,走向以生为本、师生互动、密切协同的教学,形成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学习者认知规律和能力发展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学习内容、方法、形式;打破固定学时、学科界限,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更为开放灵活、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与教学安排。师生共同创造有趣、有序、有效的学习活动,充分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基于学生真实生活与实践体验,移动学习、项目学习、游戏化学习、跨学科学习等成为常态,课上、线上与生活完全贯通,学习更加自由开放,自主选择、自主安排成为现实。这样,自主学习与同伴学习共存、人工智能与学生情智共生、移动学习与固定学习并举,线上线下学习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学习环境创新。建立系统互联互通、信息无缝流转的智慧课堂,通过互联网整合教学的物理空间、虚拟空间,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沉浸式实践与体验,为教学提供无缝支持服务。营造学习时时、处处皆可发生的氛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内容供给多元化,学校变成优质教育资源的集散地,利用互联网、云平台、互动设备等,将校内外、线上线下优质教学资源聚集起来,结合校情、生情整合优化。学生利用人工智能主动寻找学习资源,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享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教学评价创新。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可运用互联网、云平台、智能设备实施在线测评,建立不同学生的学习数据库,通过整理分析,清楚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个性、情感,对学生做出学习诊断,找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和个性化需求,设计、推送个性化学习方案,以高品质的教学服务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技术手段创新。以智能屏幕、智能课桌、联网平板等为载体,高效开展网络互动式教学;开发多样化、互动式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便捷访问;配套硬件与技术、资源与管理,为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提供坚实保障。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确实带来了教育教学的可喜变化。但不能过分夸大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变革作用,如曹培杰博士所说,要警惕和化解教育过度“技术化”的风险。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点、生长点,循序渐进变革。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价值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4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