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旅游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现代学徒制是适应这种人才需求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现代学徒制内涵和实践要素的研究,提出了政府、行(企)业、学校有效合作;构建现代学徒制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培养层次和质量三点完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要求: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在不断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的同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 号)整体部署了我国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中也明确要求:校企共同参与招生,形成联合培养的育人机制,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在相关政策上给予鼓励与支持,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指明了方向。2015年,全国范围内确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并实质性开展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工作。在现代学徒制专业类别中,旅游管理专业试点数量排名第二,因此有必要结合试点情况,为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的路径。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实践要素
(一)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职业人才培养机制。德国的“双元制”、瑞士的“三元制”、英国“三明治”教育模式、日本“产学合作”模式都是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践。我国的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它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1];它是学校教育和工作培训的紧密结合,学生(学徒)既要在学校接受职业理论教育,也要在企业学习专业技能,是企业和学校联合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要素
从运行过程的实践要素来看,现代学徒制主要体现为:一份契约、两个主体、三个互动、四种变革[2]。一份契约指学校、企业和学生签订的三方协议,在招生(招工)的同时,明确三者职责权利和义务;两个主体指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达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人才共育;三个互动指具有双重身份的学生(学徒)在双元导师的教育下,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完成技能和经验的习得;四个变革包括人才培养理念、管理方式、教育内容、评价模式的变革。因此,现代学徒制是给予学生双重身份、双元培养、双元管理以及双元考核。
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自2015年现代学徒制试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实质性推广以来,很多学校已有了经验总结。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需要不断摸索、研究、实践和改进。
第一,国家缺乏对企业、行业的激励。政府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明确的经费保障明显不足;行业自身力量薄弱,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第二,师资队伍参差不齐。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都有所欠缺;企业师傅在选拔、培养、教学和考核过程中缺乏制度保障和监督,教学效果受到局限。
第三,学生(学徒)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学生(徒)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学习和工作,学生的学习情况、工作表现、生活管理、思想教育对校企双方来说都存在不小的难度。
三、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 政府、行(企)业和学校有效合作
第一,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支持。目前我国旅游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基本上是以学校为主动、学生顶岗实习为特点的单向合作模式,这与现代学徒制的“行业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多方联动型”等校企合作模式格格不入。现代学徒制下的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均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政府可对参与现代学徒制教育的企业和项目给予优惠政策和补贴;地方政府应平衡多方主体利益关系,调动知名企业如旅行社、旅游网和酒店的积极性,促使其深度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快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第二,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企业是现代学徒制里重要的育人主体,企业是否有相应人才发展需要,是否能吸引家长和学生,企业的招生规模和资质能力,原有的校企合作基础是否顺畅和深厚[3],以及校企能否在持续的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实现共赢,都直接决定了现代学徒制实践的成功与否和人才教育质量的高低。
第三,学校应转变教育理念。现代学徒制的目标是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但学校在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应坚持教育本义。学校教育应避免“以企业利益为本”的片面教育导向,兼顾学生的再就业、岗位迁移等因素,致力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构建现代学徒制教育课程体系
第一,依据市场需求,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培养的是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要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学校和旅游企业应在合作中反复协商,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 遵循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制订科学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有专业特色的学生培养体系。
第二,构建符合现代学徒制要求的课程体系。重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是实现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课程体系既要符合校企双方的需求,也要体现出能力本位、工学融合的科学性。校企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确定合作项目,确立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就旅游管理专业来说,课程体系应由旅游职业素养养成模块、旅游类技能基础课程模块、旅游技能强化模块和从业者职业持续发展模块四部分内容组成。该课程体系定位明确,旅游职业素养养成模块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旅游类技能基础课程模块让学生全面掌握旅游管理基本理论和技术,构建知识体系;旅游技能强化模块包括专项基础技能、综合实务技能等内容;从业者职业持续发展模块包括旅游行业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强化教育。这样的课程体系既满足了旅游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又使得培养的学徒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33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