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目前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就提高与培养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进行了探讨,对于提高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素质
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工作组对于世界各国不同的研究型大学进行分析后得出研究型大学的特点:以科学研究为主线,关注新知识的增长与不同学科领域的新突破,并将重要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1]。因此研究型大学以科学研究为主线,科研创新能力是决定研究型大学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要有高层次的科研成果就要有高水平的科研管理作为前提和保障,这就要求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人员与高素质的科研管理人员队伍,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两者相互协调才能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从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队伍素质情况来看,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无论是从人员素质还是从组织结构上,都不能适应目前研究型大学项目申报渠道增多、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学科交叉深入融合、项目申报数量增大、科研成果应用不断拓宽等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培养一支合格的有较高水平的科研管理队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1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1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专业知识与新形势下的管理工作不适应
目前科研管理人员现状来看,一类人员具有管理知识与经验,但缺乏专业知识背景,虽然管理上有序,但无法对科研项目进行深入管理;另一类是具有专业背景,但缺乏管理知识,虽然对科研项目进行专业研究,但无法进行高效管理。在现代知识经济下,传统科研组织结构与模式由松散式向集群式转变,传统管理模式转化为知识经济下的动态、协同式管理模式,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要具备系统的现代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从这个角度讲,管理能力与专业化知识深度尚不可与新形势下的管理工作相适应,普遍缺乏现代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
1.2科研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低
目前,国内研究型大学中科研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偏低,具有科研管理专业的人才还较少。国际上对专业科研管理人才的培养远早于我国,如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率先在世界上建立科研管理硕士学位点,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高能力的专业科研管理人才,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科技的发展[2]。然而,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大多是由教师担任,有的甚至聘任兼职人员或退休返聘的教职工担任。在实践工作中有的科研管理人员将科研管理理解为“管理即是服务”,在工作中使用管理岗位赋予的权力,打击了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阻碍了高校科研的发展。而有的科研管理人员则认为“服务即是管理”,只是将科研管理工作理解为服务,进行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忽略了管理的创新性和引领性。科研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优化和能力提高,对高校科研水平的发展和进步造成阻碍。
1.3对科研管理人员考核机制不健全,人才老化出现断层
研究型大学以科研发展为主,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人员队伍在研究型大学引起了高度的重视,相比之下,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用人机制、待遇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干部激励机制等方面都不健全,缺乏监管和考核机制,使得科研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表现出不积极,管理人员只是忙于简单的、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在工作中只担当传话筒的角色,使得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创新不够,影响了科研管理水平的改进和效率的提高。其次,科研管理人才老化,科研管理人员有的是校内年龄大的转岗人员,有的是引进人才的随调家属,有的是退休返聘人员担任,管理人员年龄老化。目前,随着我国教育系统人事体制改革变化,有些高校也招聘了一些高学历的年青人员来从事科研管理工作,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培训,以及考核机制的不健全,使得管理队伍思想不稳定,管理工作处于维护式,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2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应
具备的素质素质一词源于心理学,原指人的心里状态的生理条件。在这里泛指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具备的各种要素[3],如思想、道德、知识、能力、政治、身心状态等要素(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对于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思想和道德素质是科研工作中需要的基础要素,知识和能力素质是科研管理工作发展的核心要素,政治要素是科研管理工作前提和保障。本文从三个方面概括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1思想道德素质
在思想道德上,科研管理人员应树立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服务的思想,勇于为科研管理工作奉献,愿为学校科研发展而发挥“螺丝钉”的作用,热爱科研管理工作,甘于从事繁忙的科研管理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高尚的职业操守,敬业爱岗,为学校科研发展进步等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工作中积极主动,态度上诚恳热情,为科研人员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2.2政治素质
科研管理人员首先要加强对党的理论学习,坚持党的'科技方针和教育政策,使自身在思想意识上要与党保持一致,才能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才能减少工作中错误思潮,才能和党、国家、学校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的依据就是党和国家制定的科技政策与科技法规,在管理实践中,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国家的科技法规与政策,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
2.3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创新与决策能力、自我学习与管理能力等。科研管理人员在科研活动中扮演着协调者作用,在科研工作者与科技管理部门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4]。科研管理人员高效的协调能力促进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工作有序运转。科研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既要有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又要有分析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不仅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还要能走出去进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使科技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科研管理人员要突破传统的“资料员”观念,加强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懂得管理理论与方法,更好为科研及管理做好服务工作。
3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素
质培养意识面对知识经济,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应建立现代管理意识,科研管理人员应重塑全新的管理意识,在思维模式上由传统管理意识向现代管理思维模式飞跃,应具备以下几点意识:
1)以人为本管理意识
科研管理人员在科研活动中面对的科研人员是一支具有专业知识性强的特殊人才,传统的以“物”为本的管理把人物化,不利于人的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而以人为本的管理通过将人主体性的升华,在管理中以科研人员为本,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研究型大学目标的实现。科研管理人员在管理中要由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由单纯的管理控制职能转向科研人员、科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科研人员个人为特点进行个性化管理,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如在交叉学科中,有的科研人员缺乏交流能力,但又非常需要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这就需要科研管理人员以科研人员为本,发挥沟通协调能力,使不同领域科研人员进行合作与交流。
2)创新管理意识
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对象是具有高知识层次的人才,决定科研管理不同于一般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通过计划、组织、协调以科研人员为中心的知识创造性活动,这一活动具有知识性和创新性,不是一种单纯的行政性管理或生产经营性的管理,兼有学术性管理和行政性管理的双重职能。科研人员终极目标就是创新,只有具备创新管理意识的科研管理人员才能适应科技创新的需要,才能使科研管理工作与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融为一体,才能成为科技创新的倡导者,才能为科技创新体制提供创新的智能性要素,才能使科研管理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
3)市场竞争意识
在管理上形成一些重视立项而忽视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等,而科研管理人员不仅是上级部门和科研人员之间上传下达的桥梁,更是科研人员与科研成果之间的桥梁,科研管理人员承担科研成果转化的引导与推动作用,科研管理人员要对社会、生产实际、市场进行了解,使得科研与市场能相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4)终身学习意识
现代科技的发展呈现出全球化、综合化与网络化的特点,新的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不断出现,使得科研管理工作变得复杂,科研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然而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很少有机会得到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5]。因此,科研管理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可根据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如参加业务培训、专家讲座、国内外研讨会或继续攻读学位等方式获取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在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能做到随时了解国内外科研动态和国家科技管理方针,通过不断学习,树立前瞻性的思想观念,真正提高服务质量和提高管理效率,开创科研管理新局面。
科研管理是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基础,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了,科研管理水平才能提高,研究型大学只有不断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真正发挥研究型大学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科研创新体系的全面提升。
【浅析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32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