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京特级教师讲学团赴贵州讲学,所到之处反响热烈。58岁的北京l09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李常凌是讲学团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从记者的采访中发现,8天的讲学,李老师以他朴实的教育艺术感染着山区的师生们,而山区教师们对先进教育思想的渴求也深深地打动了李老师。
记:李老师,这次到贵州讲学,西部山区老师们给您留下哪些印象?
李:这次讲学每到一处讲学点,都是座无虚席,有的老师硬是站着听课、听报告;座谈时,老师不断地递上条子提问。西部山区老师们能感受到自己的差距,转变教育观念的心情很迫切,这一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记:提到差距,您认为那里的山区教师们感到最大的差距是什么?
李:主要的差距是理论和实际的脱节。比如,从提问上看,他们主要考虑如何布置作业、如何完成教学进度、如何解题等一些具体技术问题,几乎没有涉及情感、态度这个层面,这反映多数老师观念上站位不高。从做课上看,老师大多是把知识放在首位,以知识点组织教学,完成教案,能力、情感因素较少关注。他们关注素质教育,但确实也缺乏实际的做法。不过,他们对教育的认真和责任心令人感动,他们平均要上3个班的课,每个班70人左右,每本作业必改,每天要工作9个多钟头,工作负担很大。
记:在这样繁重的教学任务下,这些老师怎样才能应对教育教学的改革,在自己的发展中有所进步?
李:一是确实应加强学习,不仅学习素质教育的理论,还要真正落实在每个学科、每个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这样的体系。二是走出去请进来,多交流和了解信息。比如我曾听过北师大周之良教授研究“学法”的报告,尽管并不涉及某一个具体学科,但也从中受到启发,似乎一下就把自己的多年的教学思路理顺了,上升到理论,也就自然形成了思想框架。三是钻研教材,对教学本身应反复研究,先要独立里考,再集体备课,从组、区到市,经过广泛交流碰撞才能对教材了解更深,但前提是必须独立消化、理解。四是一定要从学生出发,从关爱学生出发,真正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求回答十全十美,只要有点滴进步就及时鼓励,好学生是激励出来的。
记;老师们面对这么多学生,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李:学生多更要因材施教,更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偏爱后进生,一旦帮助他们从内心里产生学习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有老师会觉得这是不是会“浪费”时间?其实,老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反而能把时间大量节省下来,教学效率提高了,也就保证了教学进度。
记:基础差的学生是让老师头疼,如何对待?
李:“头疼”的原因还是一个——不了解学生。其实,哪个学生不愿上进?他们的基础为什么差,差在什么地方,什么程度,老师有时并不了解。我曾听贵州铜仁教研室唐德主任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一道题学生做错就有几种情况——一是就是不会;二是翻书就会;三是会,但粗心大意失误了;四是老师稍一点拨就会。他们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分科学习档案”,这就很有效。因为只有老师仔细分析错的原因,研究学生,才能对症下药。
记:您是如何看待师生关系?
李: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基础好的学生可以促进老师备教材,给老师提出问题,提拱教学素材;基础差学生往往可以在教学方法上为老师提供素材。学生的可塑性强,潜力大。不同学生能够给老师不同的学习机会,也就是教学相长吧。我现在越来越感到,教育学的本质是促进人的个性的发展,老师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是改造学生适应教师,而是教师应改变自己去适应学生,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地研究和探讨,师生两代人是在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而且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浅谈西部山区教师观念的转变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3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