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地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逐渐成为了广大中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信息技术的变革给我国教育事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教师作为教育者应该不断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目标。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创设情感教学情境
教学活动本就是学生带有情感意识的一项活动,情感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比如在学习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一节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先用投影仪展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体验”,问题是: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然后让学生自行分组,三人一组内部讨论给出答案,教师从中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最后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讨论下,得出最终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通过教学情境导入后,学生就能够理解人类的'生存发展也离不开物质、信息、能量三大要素。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最终的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由请入境,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又如在学习收集素材一节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置一个任务:制作一份以“宋词鉴赏”为主题的演示文稿,然后学生接受任务之后便会开始收集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很多问题如音乐素材和视频素材文件容量太大,不方便存放,而且也不容易选择合适的片段。甚至有的不能下载。教师在这个时候要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分析,针对上面的问题找找有没有什么其它的解决方法,如用迅雷下载等。通过这种情景教学,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到了情感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结合生活实际,增强情感体验
生活体现知识,知识源自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生活素材带进课堂,这不仅能够激活信息技术课堂更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善于捕捉学生情感,积极引导学生。生活化的教学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比如在学习创建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进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ppt的基本功能。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使用ppt制作的演示文稿,告诉学生ppt能设计制作广告宣传、产品演示的电子版幻灯片。利用ppt,不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因特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Web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然后让学生给学生布置一个动手制作一个关于校园生活的ppt。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先明确需要用几页幻灯片,然后在纸上画出每页幻灯片的版面设计图,要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的位置,及注明是否需要背景音乐。同时标注出来每张幻灯片之间的联系,最后进行演示。在上述例子中,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ppt的具体作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知识存在。教师又让学生进行校园生活的制作,这个主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做到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在制作中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体验感受制作出合格ppt。
三、创设情感评价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消磨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还应该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评价学生,而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让学生在教学评价中能够认识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比如在教师在进行ppt最后的展示评价环节时,教师在展示一份不完美的作品的时,应该先肯定作品中的可取之处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不足之处,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大家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呢?这样在肯定学生作品的同时,把存在的问题又交还给学生。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应该注重讲授知识更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将情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感受知识的同时也能完善自我,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孙丽丽.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情感读本,2015,32:72.
[2]杨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谈[J].情感读本,2015,35:32.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3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