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师德建设是在批判传统“教化本位”取向下的一种发展理念,它由教师的善、教师公正和教师的责任感构成,并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学习、反思等途径践行师德建设的“内生本位”取向,强调教师在道德建设中的持续自我发展,目标直指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师德。
教师专业发展使得教师在社会地位、自主权、权威性等方面得以提高的同时,也对教师个体的内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高要求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水平、专业智慧、职业心理等方面,还体现在对教师的职业道德高水平的规定上。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大量的社会学、伦理学和教育学界的学者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现有的研究成果从研究内容上大多倾向于师德形成的外在机制,忽视了师德形成的内在性研究;把师德建设看成是对外在规范的被动服从,忽视教师道德的主动发展与建设。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已有的研究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描述性研究方式,缺乏实证性研究,缺乏通过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对其进行全面研究。
“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正是在批判过去以“专业训练”为主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专业发展取向。“自我更新”取向强调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能主动积极挖掘教育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强调教师能自觉地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使自己的专业结构各因素得以更新和发展。“自我更新”取向专业发展中的师德建设强调教师道德的自我发展,相较之传统师德建设的“教化本位”,该取向师德建设更倾向于“内生本位”,是教师由内及外的一种师德建设机制。
一、“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中师德的特点和表现
教师道德作为教师的一种重要品质,来源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修炼,既需要加强理论修养的学习,同时也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感悟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品质。“教书育人”是教育赋予教师的基本使命,教师只有以其高尚的道德人格感染、启迪学生,并能身先示范,才能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人格起到重要的榜样引导的作用。[1]作为后天获得的一种职业品质,教师道德是在大量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并且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一)“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中师德的特点
1.强调教师是师德发展的主体
“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中强调教师本人是师德发展的主体,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拥有师德发展的自主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的师德发展更多地来自于职业需求,受到外在的干扰和控制。然而“自我更新”取向强调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表现出一种较为强烈的自主意识,拥有获得师德发展的能力,并且能在“自主”和外在控制之间达到有效的平衡。第二,实行师德发展的自我管理。教师的自我管理意愿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在他们的教育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逐渐发展、强化和巩固下来的,因此实行师德发展的自我管理应该渗透到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教师能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师德。师德的建设不可能完全靠教师教育来获得发展,它是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在不断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在与家长、学生、学校管理者等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发展和稳定的过程。
2.由断续的师德建设转向持续的师德建设
“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师德建设的提出,本身与师德建设的复杂性有重要的关系,既有正式因素,也有非正式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不同时间的不同学习经历的影响,它与教师个体的教育理念、教育经历有关。然而,传统的师德教育往往具有短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要求教师具有高度多样化的认知、情感和能力。在师德建设中,仅仅是为了应付外在要求的发展不能从根本上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只有保持连续不断的专业发展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推动和加快师德建设的进程。“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师德建设不仅转变了教师从被动学习者到主动学习者的身份,而且也将局限于特定时空的、断断续续、不连贯的师德建设路径,转到了教师不受时空限制、持续的学会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
3.师德建设目标直指教师专业发展
“自我更新”取向从发展的动力来源来看,它是内在取向的,直指教师内部专业结构的成长和改进。在这样的发展取向下,教师职业不再被视为一种普通职业,它的专业性特征要求教师应该不断地改进、发展和完善个体的专业结构,以满足当下教育对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作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建设也理所当然在发展中应该不断地调整,在建设中获得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中师德的表现
1.师德是实现教师专业角色的重要品质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专业角色主要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与其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行为。师德在实现教师专业角色的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能够使教师个人担负其教师角色的重要品质。教师德行使得教师内心不断增长和明确对善的认识,不断强化对自我的认知,成为教师在实践中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动力。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除了通过竞争获得实实在在的.外在利益之外,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教育的收获绝非仅仅局限于此。魏书生曾经讲过教育的三重收获,“收获各种人才”“收获真挚的情感”“收获创造性的劳动”.有着多年工作经历的老教师用他们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拥有师德,也许它不能保证教师在获取外在利益时必然成功,但它却有助于整个教师群体和群体中的个人的发展。教师的道德正因为此,成了教师实现专业角色、实现教育潜能的一种内在的品质。
2.师德表现为道德力量
道德力量主要是教师的道德意志在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品格力量。道德力量的强弱与教师对自己的偏好和倾向性在教育过程中的克服及把控程度有重要的关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认为教师的道德是一个外塑的过程,教师的本质品性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教师内在天性的合理改造和终极追求。而“自我更新”取向下的师德建设应该更多地表现为“内生机制”,是教师在修炼教师德行时,从自我出发,达成天性与德行的融合,外在和内化的统一,并以此为指导,引领和规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外在行为,使其符合教师道德的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2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