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本土资源的高校哲学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导语:很多人把哲学仅仅视作一门纯理论、纯思辨的学问,所以容易忽视对此相关的课程的实习基地的建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本土资源的高校哲学论文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一、本土资源的内涵及其形式

  1.地方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包括自然风景和城市景观两个大的方面。既包括地方的山川大河、花草树木、地质构造、天气情况等自然因素,也包括城市公共场所、道路建筑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我们生活、学习的最低层的、最为物质化的形式。

  2.社会历史传统。

  社会历史传统包括社会传统和历史传统两个方面。社会传统是指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为独特的社会现象,历史传统则包括该地区的全部历史文化资源。这些因素构成我们生活、学习的第二个层次,介于主观和客观之间的资源形式。

  3.精神文化资源。

  包括历史上的和当代的精神文化。历史上的精神文化包括当地一些历史文化名人的思想,当代精神文化主要指城市的精神风貌、内在的精神品质等。这三种形式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的。比如一种资源,它既可以是自然景观,同时又传承了独特的社会历史的因素,这样的话,这种自然资源同时也就可以被看做一种精神文化资源了。就安庆市来说,它是禅宗的发源地,位于安庆市岳西县的司空山就是禅宗二祖、三祖参禅修行的地方,这个山作为自然景观,同时又有社会历史的因素,同时我们从中还可以提炼出精神层面的东西。

  二、运用乡土资源开展哲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1.乡土资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哲学课堂学习的兴趣。

  哲学是对世界以及人的存在的终极问题的追问,哲学所探讨的内容即便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陌生的。如何让“玄之又玄”的哲学理论变得易于接受,如何让那些震铄古今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对同学们来说显得有亲切感,这些问题对于一个有效哲学课堂来说都是必须要思考的。

  2.本土资源是培养学生学哲学、用哲学的舞台。

  马克思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并且必须要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深化。中国儒家思想也说“极高明而道中庸”,强调通过“格物致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说,哲学不是一门纯粹理论性的课程,不单单是从概念到概念的推演,而哲学课程也同样不应该是对哲学家和哲学派别理论思想的简单介绍,哲学应该成为学生自觉掌握的一门武器,可以用来对付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在哲学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让学生通过自主搜集、观察、分析乡土资源,从中自己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将所学哲学理论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3.哲学课程可以借助本土资源实现学生情感和价值观层面的提升。

  哲学在古希腊那里是“爱智慧”的意思,后来逐渐演化成对“真理”的热爱,最终形成西方对科学这样“客观知识”的热衷。其实,哲学不仅仅是追求所谓“客观知识”,哲学当中也包含了个体对生命存在的各种感悟以及人对世界的态度等内容。所以,哲学教学在传授“知识”之外,更应该借助哲学课堂提升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而本土资源在这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资养。比如,陈独秀是安庆近现代史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不是书斋中的构思,而是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的,通过对他思想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在了解中国近现代哲学发展的同时,实现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提升,让他们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三、哲学课堂中运用本土资源的几种方式

  1.运用本土资源,创设课堂情境。

  哲学类课堂相对较为抽象和枯燥,情境教学法无疑能够有效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有研究者指出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教学对学生情意态度的影响特点恰恰就在于充分发挥了教学内容本身的情感教育价值潜能。”孔子本人其实就是以为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大师”,他会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带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去,所谓“暮春时节,春服既成,冠者六七人,童子五六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这便是孔子巧设情境,行不言之教,让学生在游学、嬉戏之中感受自然的生机和美感,进而体验儒家的“仁义”等核心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运用本土资源,对于课堂情境的创设无疑大有裨益。比如说在《中国哲学史》课程开始时先给同学们介绍桐城派的整体情况以及他们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通过对本土思想流派和思想家的介绍,拉近学生和中国古代思想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并进而关注课程内容。

  2.用乡土资源,建立实习基地

  很多人把哲学仅仅视作一门纯理论、纯思辨的学问,所以容易忽视对此相关的课程的实习基地的建设。事实上,离开单调的大学讲堂,在选定好的、有针对性的实习基地中的实践教学更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哲学类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其将理论运用到现实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提升。首先,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哲学基本思想概念的理解。比如,在讲授中国哲学史中佛教相关内容时,就可以把学生带到司空山,让学生在那样一种幽僻纯美的自然当中感受佛教“即物离物”、“即相离相”的思想形态,进而理解这些佛教禅修者们脱离世俗、静修心性的追求。其次,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提升。比如,桐城有个有名的“六尺巷”,说的是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故事。“六尺巷”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和”的理念的生动体现。这样的本土资源是对中国古人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的生动体现,在这样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就更能够把握古人的思想和行为处事的方式,促进其情感和价值观的提升。

  3.用本土资源,编著配套乡土读本。

  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就哲学类教材而言,其中介绍的哲学家大多是在哲学史中非常有名的人物,并且重点在思想和概念的分析上。因为前者,学生无法了解一个思想家的思想的影响,从而也就不能很好地了解这个思想的全貌;因为后者,学生便不能接触到哲学“言传身教”、“以心传心”等方面的特质,完成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所以,整合本土资源,编著本土特色的乡土读本,无疑是提高哲学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有研究者认为乡土教材有“文化激活”的功能,“文化激活是文化内化及表达的前提,从而也是乡土教材文化功能机制的起动与感受装置”。

  四、结语

  本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教材资源的一个重要补充。就哲学类课程来说,本土资源的合理使用,除了能够促进学生对哲学概念和哲学思想的掌握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可以让哲学走近他们的心里,让枯燥的理论变成生活和工作的活泼泼的智慧之源。

【本土资源的高校哲学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高校对本土资源的探析的论文

2.高校通识哲学课教学的反思论文

3.高校图书馆资源与利用的论文

4.高校人力资源1000字论文

5.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的变革论文

6.《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感

7.解析本土化理解与本土思维的区别论文

8.文化安全视角下高校本土文化教育策略的研究的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259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