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语法翻译法在中国的沿革及改进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的回顾了语法翻译法产生的背景,接着追溯了这种教学法在中国的沿革,最后提出改进的建议,以达到认清这种教学法的合理成分并对我们的实际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语法翻译法 沿革 改进

  语言学研究、教学实践及社会需要等共同推动着任一教学法的形成和发展。语法翻译法的形成和发展遵循了以上客观规律,它同当时的社会发展、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当时的相关理论的成长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分析语法翻译法产生的背景,研究它在中国的沿革并提出改

  进的建议,以达到认清这种教学法的合理成分并对我们的实际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语法翻译法

  1.产生

  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是“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的一种传统外语教学法,即用语法讲解加翻译练习的方式来学外语的方法”(鲁宗干,2001)。人们当时学习拉丁语的最基本目的仅仅是学习各种经典作品和官方文书,当时拉丁语的基本形式也仅存于书面语中,于是阅读成了当时外语教学的首要任务。这样外语教学的趋势也开始从中古时代的积极运用拉丁语转向研究拉丁语的书面形式。而在课堂上利用语法分析和翻译来学习文学作品被证明是有效的方法。

  一般说来,语法翻译法属于传统语言学派。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的书面形式高于口头形式。传统语言学家强调语言的准确性、纯语言性及利用拉丁语的教学模式。这一时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确认了印欧诸种语言的亲属关系,形成了语言的机械原子观,即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语言,各种语言基本都是相同的,语言和思维是统一的。该观念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的体现是,本族语被逐词译成外语,或者外语被逐词译成本族语,其重点放在了外语书面语的阅读和理解上,忽略口语教学。而构成语法翻译法的学习理论则是机能心理学。机能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智有各种机能并可以对其进行分开训练。当时的古典语言教学的另一目标就是对学习者进行智力和思维训练。人们认为理解和记忆复杂的语言语法规则是训练思维的重要方法。

  语法翻译法在替代了拉丁语的统治地位之后几乎统治了欧洲外语教学长达数百年之久,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间“统治了整个欧洲”(Richard & Rogers, 2000);语法翻译法“创建了在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成为外语教学史上最早的一个教学法体系。它的出现为建立外语教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2.语法翻译法的特点

  语法翻译法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典型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以传统语法作为教授外语的基础。语法被当作语言的核心,是外语学习的主要内容。语法讲解采用演绎法,先讲解语法规则,再在练习中运用、巩固规则;语法材料的安排是先语法后课文。翻译是教学的基本手段,母语是主要的媒介语言。外语翻译成母语,母语译成外语的逐词翻译是教学的基本手段。

  从这些典型特点中,可以看出:语法翻译法—它精细的语法规则和广泛的词汇知识使得语言输入更易于理解。它更易于外语学习者对各种语言现象系统化,并由浅入深地将语言分级处理;帮助外语学习者对目的语做出假设,辨别母语与目的语的异同;帮助学习者将目的语结构内化,从而提高其使用外语表达的能力。

  综上分析,可以概括出语法翻译法的教学模式为:阅读—分析—翻译—讲解—背诵。一切教学活动以语法为中心,学生先阅读文章,教师对文章及句型进行语法分析,然后翻译解,最后要求学生机械训练,记忆所学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二、语法翻译法在中国的沿革

  语法翻译法作为最早的教学法在国外盛行的同时,它也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外语教学上。本文将从以下几个阶段来分析其在中国的沿革:

  1.晚清

  我国正规的外语教学开始于京师同文馆。1872年,京师同文馆公布了8年制西学课程。在这个课程中,低年级的有关课程包括“浅解辞句、练习句法、翻译句子”,而到了高年级,课程则扩大到“翻译选编、翻译公文、练习译书”,将翻译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内容(顾卫星、王国平,2001)。而当时对外国语在教学方法上有明确规定:“当先审发音、习缀字,再进则习简易文章之读法、译解、书法、再进则讲普通之文章及文法大要,兼会话、习字、作文”。(朱有,1983)

  综上所述,中英互译、背书、习字、造句、阅读、作文等都是翻译法的重要特征。

  2.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有关英语教学改革体现在1912年的《学校系统令》中。其中中学课程标准对外语教学内容做了如下规定:第一年:发音、拼字、读法、译解、文法、习字;第二年:读法、译解、造句、会话、习字;第三年:译解、会话、作文、文法;第四年:译解、作文、文法、文学,要略。从这可以看出,它主要强调发音、习字、文法、造句、翻译。而教学方法仍然是语法翻译法。

  3.民国时期后

  民国以后,即1949—1977年,“这一时期的教学方法上,一般都归属为语法翻译法。因为当时的教材是严格按照语法的学习顺序编写的,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主要是分析式串讲,在中学里用母语串讲,重视精读,造句、翻译,听无专门训练,靠机械的`背诵”。(张正东,2000)

  1978年之后,国家大力恢复和发展外语教育。外语教学法总体上采用了听说法与语法翻译法相结合的方法,既抓句型操练,又按语法进展顺序编写课文。近年来尽管引进交际法,但“语法翻译法仍是大多数外语教师首选的教学方法”。(韩红,2002)

  4.现代社会

  尽管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指责,但到今天,在很多学校外语课上使用翻译法仍相当普遍。特别是在教师水平不高,缺乏专业训练的一些学校更是这样(《中学英语教学法》)。“语法翻译法经历修整,以各种各样的面貌仍旧在现代的社会里广泛流传着”。(Richards & Rodgers,2000)

  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也有这样的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要求毕业生能借助词典翻译文章,译文通顺,表达清楚。能借用词典将题材熟悉的汉语文章翻译成英语”等。所以在大纲指导和考试指挥下,国内多数英语教学会自觉或不自觉采用语法翻译法来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

  三、语法翻译法的改进

  作为一种古老的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沿用至今已暴露出很多缺点。所以,目前,对它有很多这样的认识:把语法翻译法完全看作所谓的“旧的教学法”、“过时的教学法”、“落后的教学观念”等。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世上没有“万能”的教学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点和不足,每一种新方法都基于对过去教学方法的反思与修整。即便是主张采取交际法教学的学者们也没有全盘否定语法翻译法。这说明了“发展某一理论而排斥其他理论,……是不明智的,最有益的尝试莫过于把优点结合起来”。(王才仁,1996)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更客观地、科学地看待和使用语法翻译法。

  由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存在局限性,因此,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坚持它的长处的基础上,吸收包括交际法在内的一切符合我国教学情景的教学法的长处,摈弃其不足,使之成为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

  1.加强听说训练,培养学习者综合语言能力。语法翻译法强调的是读写教学,但是,听说能力提高会影响和制约其他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同时,要把现代科技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以加强听力、口语教学、如投影仪、多媒体等。 2.保持教师“风格化”的基础上,经常调整和改变教学方法。学生往往会对单调的教法感到厌倦。语法翻译法过分坚持以教师为中心,一味灌输,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容易导致课堂沉闷,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努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在这方面上,教师的性格,教学风格,教学方法以及课题等起着关键系的作用。

  3.科学认识母语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母语是必要的,学生感知外语时一般都从母语出发,即使通过直观教具,学生在思维活动中也可以通过母语的帮助才能准确地将外语词义与实物、情景联系起来。但是,要把握好一个“度”,过多使用母语组织教学,容易产生母语干扰,不利于学生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

  4.教学方法的折中融合。现代外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教学法,如苏俄的“自觉实践法”、美国的“认识法”、我国的“四位一体教学法”等都是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在过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折中与融合。

  正如我们所说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结束语

  语法翻译法从形成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语法翻译法存在它的优势与不足。而每一种教学法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语法翻译法也不例外,它也在不断吸收它法之长,不断调整、丰富自己。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语法翻译法已向我们显示它很强的生命力,这证明了它存在于现在的有效性及合理性。而今天我们对语法翻译法的讨论,并不是要鼓吹彻底使用这种古老的方法来指导今天的外语教学,而是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吸取其精华,结合其他教法的有效成分,综合运用,使我们的外语教学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Longman Inc.,2000.

  [2] Richards,Jack C., Rodgers,Theodore C..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ersity Press,1986.

  [3]顾卫星.晚清“语法-翻译”教学法剖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4]韩红.全球化语境下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J].外语学刊.

  [5]冷洁.从社会、文化和民族性角度看语法翻译法盛行中国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

  [6]鲁宗干.小学英语教师手册.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7]罗立胜,石晓佳.语法翻译法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J].外语教学,2004,(1)

  [8]李良佑,张日,刘犁.中国英语教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9]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10]王建勋.对语法翻译法的再认识[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7).

  [11]张美平.语法翻译法的存在价值及其创新应用[J].广西社会科学,2007:10.148.

  [12]张正东.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3]朱有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14]杨晓琴.试论英汉翻译中词类转译问题[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2):57-58.

【语法翻译法在中国的沿革及改进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之对比研究论文

2.论文修改进行时作文

3.高职英语教学课程改进论文

4.我国管理会计改进措施论文

5.对会计核算改进与管理论文

6.微电网光伏模块配置的改进论文

7.改进大学生实践报告论文

8.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研究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245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