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引导的渗透,让学生重视生态美学提出的意义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我们周围的植物”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事实,过去人们常见的野生植物,目前人们已经看不到了。人参,被人们视为“东北三宝”之一,它一直被人们视为最珍贵的药材,然而野生山参人们已经看不到了,现在人们服食的人参绝大多数都是人工栽培的园参,与野生山参比,它们的药效差了很多;银杉,被人们称为植物化石,它纪录着第四纪冰川袭击时期的历史沧桑,而银杉已经频临灭绝,只在广西花坪存活着一株银杉树。植物原本与人们共生,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然而由于我国过度地砍伐树木,不重视保护植物,使我国的植物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即使我国目前正逐渐完善绿化工作,然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化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学生了解到我国生态保护的现状,就会展开思考,这是学生拥有生态美学观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的渗透,让学生思考生态美学观建立的方法
如果学生仅仅有生态美学观,而不知道如何才能树立自己的生态美学观,同样没有意义。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他们如果能够掌握到生物技术,就可以通过知识改变目前的生态现状。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植物的无性繁殖”时,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条件种植两棵葡萄树,第一棵葡萄树不用嫁接的方法,让植物自然生长;第二棵葡萄树使用嫁接的方法,让学生观察葡萄树的成长。学生会发现使用两种方式植物都能成长。然而不嫁接的葡萄个头小,味道酸,没有食用价值;经过嫁接的葡萄个头大、味道甜,非常可口。学生就能够理解到生物可以依靠自然的方式生存,也可以依靠无性繁殖的方式生存。自己学习好无性繁殖的技术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教师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未来人们可能吃不到香蕉,学生会很吃惊。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原来野生的香蕉是有核的,它们的味道不好吃,现在人们吃的香蕉是多次改良后的品种,香蕉的籽已经退化了,这样的香蕉虽然很好吃,可是这样的香蕉树籽已经失去繁殖的能力。如果要让人工改良过的香蕉能继续生存,需要野生的香蕉树与现有的香蕉树杂交,为现有的香蕉树提供活力,可是现在全世界仅有的一株野生香蕉树已经死亡了,如果人们找不到存活的野生香蕉树,可能未来香蕉树就会灭绝。学生理解了人们不能真正地了解生物技术,会对生态美学产生负面的影响,那么只有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让学生理解到生态美学观的建立与知识的联系,会让学生更有动力学习知识,从而树立生态美学观。
三、课后拓展的实践,让学生尝试生态美学改善的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美学观、树立生态美学观以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知识,让学生理解到树立生态美学观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事情,自己还需要影响其他人,让其他人共同建立生态美学观。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绿化,我们共同的环境”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公园,调查公园的绿化现状。学生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绿化现状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很多人没有生态美学观,他们恶意破坏周围环境。比如有些人为了贪图少走几步路,恶意地践踏草坪;有些人只图自己开心,随意攀折树枝,或在树上刻字、钉钉子;还有一些人无视园丁管理树木的辛劳,恶意攀爬树木或毁损树木。教师可以针对现状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进一步实现生态美学观,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要怎么做才能让生态美学观在每个人心里扎根?学生意识到生态美学观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他们就会去推广生态美学观。要让学生理解到生态美学观,教师要从教学植物、动物、生化技术等几个知识领域渗透。教师要让学生树立生态美学观,就要在课前引导、课中学习、课后拓展等几个方面进行。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到生态美学观的重要意义,学生就会树立生态美学观、宣传生态美学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全方位地渗透生态美学观,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1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