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进展》是新疆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学科平台课。依托我校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我们在课程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本课程对学科发展的意义
《环境科学进展》是适应环境科学发展和该专业学生科学研究需求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环境科学各研究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动态,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当今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人们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提出的各种理论和观点,从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并且在最新研究基础上利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关系的思想指导分析、解决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
《环境科学进展》是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学科平台课,虽然大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环境学概论》这门课,但由于教材的更新有一个过程,教学使用教材一般都涉及不到最新的学科研究情况,这就有必要开设环境科学研究进展课程,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二、本课程在国内外的开设现状
环境科学进展课程在很多高校都有开设,课程组织形式大致分为三种:(1)整门课程由本校一位老师讲授。(2)学生通过听取相关学科的前沿讲座的方式来获取学分。(3)由本校相关专业几位教师联合讲授,学生参与讨论。多数高校采用第一种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系统所讲授内容系统且授课教师能准确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度剖析,缺点是教师时间精力有限,对自己没有涉猎的领域有所欠缺,部分内容深度不够;第二种授课方式的弊端是只能听取讲座涉及到的内容,部分领域的研究生无法了解自己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且整个学习内容没形成体系。第三种授课方式的缺点也是教师对所研究领域之外的`专题涉猎不深。这几种课程教学方式还有一个共同的弊端即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
为了避免这几种课程组织形式的弊端,依托本校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我们对本课程的授课方式进行了改革。采用组织单元讲座形式,单元内容覆盖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科研涉及到的主要领域,学生既要听取专家的讲座授课,自己也要做专题报告,在讲座过程中与专家互动,相互之间展开讨论。这种课程组织形式既能使学生深入掌握自己研究领域,又可全面了解整个学科的发展趋势,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1.课程建设目标。《环境科学进展》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科平台课,是适应环境科学发展和该专业学生科学研究需求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环境科学各研究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知识体系合理的教师队伍,形成学术气氛浓厚的教学氛围;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定位设计教学内容,把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成果引入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考核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效果。通过优质课程建设,构建理论教学、实践学习和讨论交流的课程教学体系,将“环境科学进展”课程打造成特色鲜明、方法独特的高水平、高质量课程。
2.课程建设内容。
(1)革新和丰富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和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师(专家)讲座。根据学科分类和发展特色和相关研究内容,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6个专题:①大气污染与防治进展;②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研究进展;③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④固废污染及其资源化利用进展;⑤环境分析与监测研究进展;⑥环境影响评价。这6个专题基本涵盖了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各专题讲座专家在个人已有研究基础上加大前沿性知识内容,充分挖掘专业网站和高水平期刊论文、网络课程等资料,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科研成果引入教学。
第二部分:学生学术交流。学生们针对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查找、阅读文献资料。每个学生进行至少2次文献阅读汇报,开展讨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了解环境科学特别是本人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掌握最新研究方法,提高学习和应用能力。
(2)教学队伍建设。鼓励有多年教学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教学团队;支持专业教师到国内外具有超前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突出的学校进行访学;聘请相关学术带头人开展讲座,不断调整完善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形成一支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知识体系合理的教师队伍。
(3)教学模式改革。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学以讲座讲授为主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讨论式教学、指导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主要教学模式:①聘请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开展专题讲座4—6个,均为在该领域有多年教学和科研经历的专家;②针对相关专题学生进行资料查询和总结汇报;③就讲座内容和学生汇报内容开展讨论。
本课程采用讲授与系统探讨相结合,讲授思路、方法与创新能力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自主学习效果,同时为师生学术交流提供了方便。
(4)考核方式改革。由原来的期末一次性考核方式改变为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将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种考核方式对促进学生重视平时操作和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考核成绩由参加讲座考勤、专题报告、讨论和课程论文四部分组成,内容主要包括:①前沿讲座:攻读硕士学位一年级学生必须听取本课程开设的全部学术讲座,根据考勤评定成绩,占10%。②学生专题报告:一年级硕士生应就本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或动态、自己的研究成果等内容做不少于2次的专题报告,根据报告质量和回答提问情况评定教学效果;占30%。③讨论:根据专题讲座和专题报告内容,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展开讨论,根据讨论参与度评定成绩,占20%。④课程论文:根据本课程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研究领域撰写课程论文,占40%。
2015—2016学年,共有8位专家为我院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和教师做了专题报告,这8位专家分别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科院生态地理研究所、新疆环境科学研究院和新疆农业大学,报告内容基本涵盖了上述6个专题的内容。在教改前,学生对自己课题研究方向之外的专家学术报告往往漠不关心,对自己的文献阅读报告往往应付了事,表现在对文献中涉及的概念、方法、图表、结论等不甚明了,不求甚解,说完了事。通过教改,明确了对听报告和做报告的要求。对做报告的学生,要求他们对报告涉及的概念、论点、论据有全面了解,能回答听众的提问,如果当堂不能回答的问题要求课下继续查阅文献,在下节课给予回答。而作为听众的学生,必须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学生对报告的参与度和讨论问题的活跃度将计入成绩。较之以往,教改后学生对报告的认真程度、积极性和参与度均有明显提高,提升了教学质量,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0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