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和优化教育过程,提供信息和依据,是改善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手段”。由此看来,德育评价在功能上也是以教育性为归宿的。学校德育评价的主体是全校师生,德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为师生的再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那么,如何为师生提供有效的德育信息呢?通过7年的探索,我校的德育评价已见雏形。
一、改善德育评价思路
德育是带有人文色彩的教育过程。自然而然,德育评价就是对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其效果的评价,就会更多地受社会的文化特点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其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多维性。对精神产品的评价直接导致德育评价缺乏定量内容,更多的是定性描述的结果,造成德育评价的泛化,导致德育效果缺乏实效性。其实,我们把“德”回归到人的生命历程中,就不难发现,“德”存在于人的思维意识之中,但同时“德”又展示在人的日常言谈举止之中,我们是通过人的展示去评定其是否有德。为此,在评价过程中,德育评价应侧重于个体的道德发展,加强定性和定量分析,用语言描述进行定性分析,对师生言行的量化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这两项分析得出一个完整的结论,提供一个师生再发展的有效参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评价一般都是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无异于秋后算账,失去了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师生品德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过程中关注对师生进行的评价。评价的过程可分为:预设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学年(或学期)为段的评价结果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笼统与针对、终结与阶段的和谐统一。
二、完善德育评价过程
我们落实德育评价的过程是:首先从“形”抓起,说白了就是使师生得有个师生的样;其次,再从“行”抓起,抓言行的文明习惯;最后,通过沟通交流,抓师生的“思”,即思维品质,促其人性和人格的形成,再由“思”到“行”和“形”,形成德育评价的良性机制的运行。
当然,抓德育评价并非一时冲动、猛抓一气就能见实效,它需要一个抓反复、反复抓的过程,要深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中。寄宿制为我校提供了广泛而有效的德育评价时空。
我校是寄宿制高中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一直实施准军事化管理,规范着师生的言行。
1.德育评价内容的确定
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我们在岗位责任中,补充了岗位德育的相关职责;在“日碰头、周反思、月诊断”的评价过程中,我们十分关注德育职责的落实情况;在终结性考核评价中,我们将岗位德育的履职情况及效果作为重要的考评内容;在评优、选先、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的过程中,教职工的德育意识、德育能力和德育效果,也被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我们重新解读了“操行”评定这一概念。操,即道德情操;行,即道德行为。在以往的评定中,我们对学生进行的评定更多的是以一种格式化的语言,对学生的德性进行抽象的定性描述,而对其道德行为往往是忽视的,因此,缺乏具体的指导性和激励性。为此,我们重新设计了对学生进行评定的方式和方法,以定性的描述评定学生的道德情操,以具体的说明评定学生的道德行为。
我校通过制定“学生操行评定细则”和“学生操行评定手册”,加强对学生“仪容仪表、卫生习惯、言谈举止、尊师爱友、诚实守信、出勤情况、集体活动、校园秩序、爱护公物、安全意识、自我调控、学习情况”等12个方面的日常行为的监督和评定,并把每一项进行细化,比如第二条卫生习惯,又细化为便于操作的四项:即1.宿舍内务整齐,及时换洗床单、被罩、枕巾枕套,室内卫生良好:2.讲究个人卫生,服装干净整洁,定期洗澡,身上无异味;3.不吸烟,不喝酒、不喝生水,不从外面订餐;4.认真值日,看见垃圾随时拣拾,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我们还将这四项细化的内容分为四个等次,进行量化评价,但不是单一的等次。在“原因”栏内,注明学生等级的具体表现;在“情操”栏内,写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定性描述的内容;在“改进措施和希望”一栏,由班主任依据学生行为表现具体填写。
在将抽象的'要求具体化,便于操作的同时,也为德育评价的实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让德育评价工作回归主渠道
德育不能游离于生活之外,而师生的主要生活是教学和学习,课外活动的必要性不能取代课堂德育主渠道的根本地位,每位教师的德育意识,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转化为实际行为。为此,我们明确提出了“德育回归课堂主渠道”的观点。这样,德育评价也就自然而然地回归对课堂主渠道的评价。在实行新的课堂质量标准时,我们发现德育标准是其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在贯彻新标准方面,我校组织专项研究小组,就课堂德育渗透展开研究,获得了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如实施课堂德育的三个基本途径,即教师示范、习惯培养、学科渗透等。德育干部、教学干部带着量化表走进课堂,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并做到及时反馈,及时纠正。经过实践,我们发现,课堂德育评价落到了实处,课堂德育主渠道的功能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3.德育评价围绕核心才能得到落实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此,我校实行日碰头、周反思、月诊断制度,根据需要,每天各班都有5分钟的班前会,及时评价前一天的学习生活,布置当天的内容,每周的周反思,班主任开好班会,评价一周来学生的具体表现。每月的月诊断,班主任从整体上分析本班问题,评价一个月以来学生的具体表现。此外,班主任还要做好学生的过程记录评价表,做好班级日志、回宿条、班级家长访谈录等文字记录。同时,学校德育处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交流经验,评价各班、各年级的现状,通过班级评价使班级管理走向成熟完美。
4.在走动式管理中。实施监控评价
我们通过走动管理,对学校存在的不文明言行进行有效地遏制与消除。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秩序,养成好习惯,我们设立了升旗、广播体操、室内卫生、校园公共区每周大扫除、自习课纪律、课间纪律、宿舍量化等常规检查项目,由德育处与学生干部组成值日周队伍,每天定时检查,量化打分,公布结果,反馈到每个班主任手中。考核分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的重要依据,每个班集体、宿舍设立“流动红旗”,鼓励学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树立为班集体争夺“流动红旗”的信心。
5.加强自我评价。确保评价实效
目前,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有自评、小组评、师评(领导评)、家长评等。德育工作者在进行德育评价过程中,往往在综合运用这些方法的前提下,注重小组评、师评(领导评)、家长评。虽然这些评价方法相对于自评来说更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但就个人发展来说,师生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师生既是开发自身潜能的主体,又是将外部教育影响内化为身心素质的主体,当然也应该成为评价自身道德素质发展状况的重要主体。我校在教师方面通过“教师成长轨迹”,引领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体悟、自我提升;在学生方面通过“自我成长卡”,提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实践证明,师生的自我评价能更有效地培养师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更有利于道德素质的真正提高。
三、正确使用评价结果
评价的目的不是遏制人和为难人,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全方面、多角度客观地评价师生。任何一名师生都有优缺点,我们不能只看到师生的问题,那样只能激化矛盾,出现不和谐的杂音。我们认为,评价要从关心师生的生活小事做起,做到尊重师生、帮助师生、关爱师生。我们通过“校长信箱”、“师生联系册”、“学生周记”等形式进行沟通交流,慎重地使用评价结果,随时校正师生的过失,给他们以及时正确的指导。这样既有利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使评价发挥其良性功能,又可为师生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丰富可信的背景资料。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德育评价组织者应该用宽容、博大的胸怀去对待评价对象,应该多些关心和呵护,少些抱怨和指责。作为评价者都应树立这么一种意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展!
【学校德育评价的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3.小学学校德育论文
4.学校德育管理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597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