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策略
摘要:结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明确创业教育定位,对学生、活动、课程、师资、教材以及孵化基地等影响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梳理,从顶层制度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织管理模式创新、专业能力培养以及品牌项目塑造等角度,思考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策略,从而为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育质量;高职院校
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可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为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培育及创业实践提供基本环境与条件。因此,通过有效开展创业教育,提升创业教育质量,使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创造就业机会”,已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我国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客观地说,由于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创业教育定位有待明确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和创业教育的一般规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通过创业学习与实践,了解自己的特点和潜质,发现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人生规划与发展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往往将创业培训当作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定位于创业理论教育或创业实践操作,或是介于两者之间,既理论匮乏又实操不足,过于强调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和精英化,违背了创业教育的初衷。高职院校要明确创业教育定位,不应把创业教育作为附加任务或是即时性任务,而应该将其纳入到中长期的教育发展规划中,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1]。
(二)创业实践教学有待加强
创业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因缺乏系统性的创业教育顶层设计以及相应的创业教育资源,往往过于注重创业理论课程教学,而忽略了创业实践教学在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传统教学理念下,知识传递是主体,学生的创业激情往往很高。但由于学校创业教育方法和策略不当,尤其是创业教育教师以高职院校内部师资为主,他们中大部分缺乏成功创业经历和文化经验[2],教学过程中无法给予学生符合创业规律的实践指导。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建有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支持,但由于创业孵化基地空间限制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仍然无法满足学生创业实践的需要。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形成,无法提高学生在创业教育环境中的自我效能感。
(三)创业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的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重要载体。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一个怪现象,就是学生创业热情非常高,但最终却是失意而去,甚至是产生了畏难情绪,对创业有负面看法。传统的创业教学在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内容繁杂而乏味,知识重复性高,在课程教学上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填鸭式的理论灌输为主,没有结合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引领、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用得比较少。在教学管理上课程安排缺少时间与空间的整体性和柔性,并且缺乏外部专业力量的介入,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不能长期深入到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和全过程,诸如此类的问题制约了学生创业学习热情,致使高职院校整体创业教育质量一直不高。
(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待深度融合
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生态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应通过优化创业教育教学模式,遵循创业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将创业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事实上,高职院校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更多是从事简单的商品买卖类活动。据《2016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比例为3.8%,比2014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但相比于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表现,这个比率还是比较低,而且90%以上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缺少技术内涵[3],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两张皮”现象较为突出,两者融合程度比较低,导致学生创业技术含量不高、创新性比较差,难以同专业教学形成良性互动,不利于对学生创业行为的引导,也未能满足学生创业和未来发展需求,缺少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外部力量介入有待协同
高职创业教育是创业生态系统中一个子系统,不仅侧重于学生创业行为的启蒙,还必须激励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投融资机构等相关利益群体的积极参与。从实践来看,由于缺乏多元参与的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政府、企业和社会通过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存在着政府行为短期、企业目光短浅,学校偏重利益,没有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政府虽然在政策层面和财政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各项支持,但只是针对自主创业学生,而非针对创业教育。企业对于创业教育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希望通过参与学生创业项目,能快速进入学校获得所需要的创意、人才等资源,或者只是简单廉价地进行广告宣传,没有认识到学生创业项目未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性。而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重视,但偏重眼前利益,将成功孵化了多少个创业项目作为评价创业教育的主要指标。
(六)制度指引有待强化
高职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落实主体责任,完善保障机制,提高其在专业教育中的渗透力。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因为制度指引与责任归属的缺失,与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有一定差距,教学管理柔性化略显不足。并且由于受到工作经费、创业指导教师、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奖学金等资源制约,创业课程并没有完全嵌入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创业学分管理与弹性学制的推行有待在学校通过修订学分学籍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没有完全纳入学分体系,学校缺乏创业教育的分类管理,对学校全体学生、有创业意愿学生、已开展创业实践学生等缺乏科学的分类管理和分层教学,导致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和适用性较低。
二、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基本路径
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涉及到学生、专业特点、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内容。以下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导向、以创业课程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支撑、以教材为依托、以孵化基地为载体”的基本路径(图1),将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尝试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
创业教育的根本在于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要重视学生自主选择事业的权利。创业教育不但重视学生创业知识的获取,还应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创业实践过程,构建属于自己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高职院校应在给予学生专业指导的同时,在行动体现创新性,将产学研成果与学生创业活动联系起来,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帮助创业学生认识创业活动的内在规律,掌握创业者所特有的技能和素质,让学生的创业想法得到能够落地实施的载体。使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业动机,具备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完善创业品格,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成长为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业人才。
(二)以活动为导向,搭建跨专业协同创业平台
根据高职院校专业的特色,要以培养创业精神为目标,以锻炼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创业项目为载体,充分利用专业实训室(工作坊)、创业园、科技产业园等现有条件,建设以活动为导向的跨专业协同创业平台。引导创业教育“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进行转变,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创业团队,通过真实的创业教育活动获得真实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经验,充分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促使学生在创业实践教学中学习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创业教育有效深度融入专业教学,形成点、线、面的创业教育网络构建,优化创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创业教育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以课程为基础,构建行动导向型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创业课程教学模式应遵循行动为导向的创业教育理念,赋予创业能力全新的内涵意义,强调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围绕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学习过程、创业过程与学生的创业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应充分考虑学生创业素质与专业发展能力协同培养需求,明确出学生所需的知识、素质与能力,并着重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性发展,将学生创业发展所需条件与机会因素纳入课程。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知识,获得锻炼,而且能从实践层面解决学生创业意愿薄弱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上,应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改变课程体系单向沟通的问题,通过提高实践课时比例、课程协作、创业定向、进程调整等方式,围绕学生创业行为规律科学推进,让课程成为学生创业的动力而不是压力。
(四)以师资为支撑,培养“理论+实操”的一体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开展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是关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注重创业教育师资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办法,确保师资的数量与质量。一是以专业为依托,组织专业教师深人创业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实地了解企业运作的实践特点,使创业教师了解创业的实际流程和相关政策,提高创业师资的理论水平和创业技能,保障专业教师具备一定创业的实践经验和能力。二是鼓励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将科研成果进行市场转化,在创业实践中提升创业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平台。三是出台创业导师激励政策,引入校外杰出企业家和创业人士共同参与专业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定期的跟踪式辅导和答疑,为学生创业提供较完备的辅导与孵化服务。
(五)以教材为依托,开发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本土化教材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教材编写方法,把创业研究与教材开发结合起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与初创企业成长规律,用开放式思维去完成教材每一步编写工作,要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对情感价值观的要求,注重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的培养,避免创业教材仅对创业知识的简单呈现。另外,创业教材需要精细性地把握开发环节,才能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严谨性。我们通过广泛调研分析,以国际劳工组织编写的《SYB创业培训教材》为参考,结合所在区域特色,立足于整个创业行动规律性过程,确定学生的创业素质能力结构,进行学习情景或教学项目的模块化设计,并以此作为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与其他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有机衔接。
(六)以孵化基地为载体,整合创业教育社会网络资源
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按照“合作开发、共享开放、特色培养、针对扶持”的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建设原则,应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牵引,以创业型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配合创业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以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社会团体、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创业孵化器等各方面的力量,全方位打造创业实践平台。要将政府、高校、企业、中介机构“四位一体”共同投入的各种软硬资源转化为创业教育运作资源,融合各方的政策、资金、场地、设备、人力、智力等要素,使之产生聚合效应,形成创业教育合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三、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基本策略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要从创业教育整个系统来思考,通过完善制度顶层设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组织管理模式,提升专业能力,塑造品牌项目等方式提升创业教育质量(图2),形成专业化的基于产学研协同发展理念的创业教育发展格局。
(一)完善创业教育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应根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建设创业型城市发展定位,将创业教育纳入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规划,将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组织修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要改革学生选课、考试、成果认定、学分认定、学籍管理等方面制度,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搭建创业学生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交互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增强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二)改革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分类施教、重点培育”的创业教育理念,通过专业的创业教育,把学生兴趣转化为动力,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资源整合能力,用专业化的方式科学引导学生创业实践,让学生能够经营管理企业,直至发展成一项事业。改变单纯以活动为主的创业教育模式,将创业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明确创业课程学时学分比例,允许创业学分转换为专业课程学分。依托专业开设具有校本特色、区域特色的创业教育项目,搭建创业课程开发、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学生创业项目孵化的平台,将教研成果与学生创业活动联系起来,让课程教学改革得到能够落地实施,并将其作为激发学生创业动机的着力点,实现知行合一。
(三)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管理模式
通过优化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提升创业教育发展水平,构建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全面提升创业教育质量。通过成立独立的创业学院,完善创业教育领导与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角色、工作方向及战略目标。由创业学院负责全校创业教育规划、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创业教育项目推广、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创业教育研究等工作。通过成立创业学院,构筑开放式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创业教育工作组织管理的协同性,将创业学分管理、弹性学制、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等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创业教育体系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机会与支持。
(四)提升创业教育专业能力
创业人才培养需要理解创业规律,而高职院校则需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创业教育,这依赖于应用性研究开展,如创业政策、创业机会识别与评估、创业投资与金融、创业环境比较研究等。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把创业教育与科研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创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科学转化,这对高校创业教育整体发展重心战略性转移会形成科学的影响作用[4]。高职院校应聘请所在区域的专家与企业家为创业导师,以师徒结对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降低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的风险与成本,并可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服务模式,开发资源对接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项目,增加服务的附加价值,提升创业教育对专业发展的服务能力。
(五)塑造创业品牌项目
创业教育应该有别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教育,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塑造创业品牌项目,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建立起相辅相成的融合关系,培育对专业教学改革有引领作用的创业教育项目,完善创业训练计划、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创业教育公修课等关键项目的技术方案与工作机制,搭建由创业机会开发、创业团队组建、创业资源交互、创业信息共享、创业项目展示等子项目构成的免费开放式创业服务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的咨询服务,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
四、结语
与发达国家的知名高校相比,无论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资金还是创业场地,我国用于创业教育的资源还比较匮乏[5],而高职院校更是必须改变创业教育的边缘地位。应在剖析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基础上,进行区域化定位,将创业教育纳入高职院校发展规划,嵌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现从领导层面到执行层面的组织重构,提升创业教育专业发展能力,塑造创业品牌项目引领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并对创业教育的课程、师资、教材、孵化基地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聚合,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阮俊华.面向工程类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44-48.
[2]朱广华,陈万明,沈召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文化与创业政策的反思与调适[J].高教探索,2015,(6):112-128.
[3]麦可思研究院.2016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4]王银思,韩冰.试论高校创业教育整体发展重心的战略转移——以成果转化思想潮流为背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4):84-86.
[5]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4-7.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59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