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对策研究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通过调查昆明医科大学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基本对策,旨在为加强昆明医科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责,作为特殊群体,他们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促进大学生的进步与成才、提升高等教育事业内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指专职辅导员对所从事的辅导员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包含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价值观、职业意志等方面评价。然而,现实工作中诸多因素使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有所弱化,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一、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九个二级学院专职辅导员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为100%。问卷涉及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价值观、职业意志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男教师占39.13%,女教师占60.87%,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分别为3年以下的43.48%,3~5年30.43%,5~10年17.39%,10年以上8.7%,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

  1.职业认知状况。高校辅导员对职业认知评价将影响职业认同状况。调查显示,有74%的辅导员所带学生超过200人以上,只有26%的辅导员达到1∶200的师生配比;39.13%的辅导员能够比较适应工作,61.87%的辅导员为一般;95.55%的辅导员对工作评价为称职以上。作为学生事务管理者,工作任务繁重、学生管理体制不顺、个人发展前途成为辅导员的主要困扰,来源于学生和职能部门的压力较大,分别占到86.96%和56.52%,有73.91%的辅导员心理亚健康;有17.39%的辅导员完全达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基本要求,职业能力需提升;仅有8.7%的辅导员加入职业协会或组织,多数辅导员未加入。调查结果表明,师生配比不足、多重工作压力、职业能力较弱、归属感不强等问题导致辅导员职业认知总体不高。

  2.职业情感状况。辅导员拥有强烈的职业情感,会无限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激发工作创新的动力。调查显示,只有30.43%的辅导员认为比较快乐,69.57%的辅导员则并没有感受到职业带来的快乐体验。91.3%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比较重要,但在校内,通过进一步与专业教师、其他行政机关管理干部地位相比较,超过85%的辅导员都认为地位普遍偏低;校外,辅导员认为社会上被尊重的程度、社交活动中的自豪感都一般,分别为69.57%和82.61%。调查结果表明,辅导员兼有教师和管理干部双重身份,但辅导员的职业特殊性、工作困境和心理压力导致职业情感体验模糊。

  3.职业价值观状况。职业价值观决定了辅导员的职业期望,决定了辅导员对职业选择、工作态度、效果和能力,关系辅导员职业发展方向。调查显示,52.17%以上的辅导员并不认可高校辅导员职业是人生的兴趣所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充分发挥才能、高校辅导员完全能实现人生价值、高校辅导员的成功比从事其他职业的成功更能体现自我价值等观点,只有少部分辅导员认可。在职业动机方面,65.22%的辅导员被组织安排从事辅导员工作,并非出于个人主动选择的意愿;出于兴趣、专业及今后发展选择辅导员岗位的分别为17.39%、21.74%和13.04%,因就业压力而被动选择辅导员工作的则为17.39%。调查结果表明,辅导员价值取向多元化,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动力不足。

  4.职业意志状况。辅导员的职业意志关系到辅导员队伍的稳定程度和学校学生工作的整体发展状况。调查显示,52.17%的辅导员有职业规划,47.83%的辅导员则没有。虽然家人的支持占到86.96%,但仍有52.17%的辅导员不愿意把辅导员工作作为终身职业,26.09%的辅导员很茫然,只有21.74%的辅导员愿意终身从事辅导员工作。在工作出路中,选择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辅导员为30.44%,转到专业教师和其他行政岗的则占69.36%。调查结果表明,辅导员职业意志总体水平较低,今后离开辅导员岗位的人数将会增多,即使勉强留下也不利于学校辅导员队伍整体建设和发展。

  二、辅导员职业认同弱化原因

  1.学生事务性管理工作滞后。随着高等医学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一校多区办学格局基本形成和校院二级管理重心下移,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激增,面临的新问题更加复杂,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理念和方法则相对滞后于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与学生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行政化意识太重,仍从直接管理者角度,简单下派任务。辅导员疲于应付工作范围以外繁重的事务工作,工作责任被无限放大,学生问题不能有效解决,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2.辅导员政策配套措施缺位。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出台《昆明医科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规划》配套措施,在激励辅导员提升职业认同方面效果并不明显。个别学院依靠强制性行政命令,要求所有没有担任过兼职辅导员的教师,须担任兼职辅导员3年,但没有执行依据。而多数学院辅导员几乎成为全能“保姆”,付出成倍劳动。在职称、职务晋升和出路方面,辅导员工作繁重,科研成果少,在晋升至中级职称、科级职务后很难继续晋升,很多优秀辅导员被迫转岗。

  3.辅导员职业发展动力不足。从内部因素看,辅导员往往忽视了职能能力的建设。有些辅导员缺乏系统教育学、心理学培训或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导致职业能力不强,专业素质不高。多数辅导员长期处于“办事员”、“消防员”的工作状态,很少有精力参加培训或进行课题研究。从外部因素看,学校缺乏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系统培训和职业成长辅导,未形成辅导员职业成长发展的.督导、帮扶机制,也并未成立校内辅导员职业协会。

  三、对策

  1.健全准入机制和合理流动渠道。拓宽学校辅导员选聘渠道和来源。以合同制形式招聘校外具有思政专业、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背景的研究生,逐年为表现优秀的合同制辅导员增加入编名额,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的师资质量。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素质好、作风正”的标准和要求,继续出台专业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工作可免下乡支教的优惠政策,减轻其学生教育管理压力。畅通辅导员出口渠道,实现不同工作表现的辅导员向校内岗位合理流动。

  2.建设职业培训、发展和研修基地。充分发挥辅导员专家、队伍人才资源,组建以优秀辅导员、思政专家为主体的人才资源库,通过设立辅导员职业培训、发展和研修基地,为辅导员的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化发展提供必要保障和平台。围绕辅导员必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每年定期开展学分制职业能力建设专题培训。通过单独设立辅导员工作专项课题研究基金、职业成长帮扶和督导、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职业协会等暖心工程,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增强辅导员理想信念和职业归属感。

  3.形成“学校—部门—学院”联动机制。适应学校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规模和一校多区办学格局,完善医背景下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职责和范围,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的管理权限和资源,形成“学校—部门—学院”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联动效应。通过加强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增进部门、学院间的管理合作和信息交流,促进各部门、学院共享共建学生事务管理资源,彻底改变只依靠学院辅导员推动学生事务管理的粗放型工作模式,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新格局。

  4.完善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辅导员职业认同提供政策保障。通过考核评价体系,将量化结果纳入到辅导员职称职务评定中,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认可。同时,完善各种激励措施,如在学校范围内开展年度辅导员评优、表彰和职业技能大赛,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激励,使其职业价值得到体现。划拨一定名额,使优秀辅导员作为后备干部得到重点培养,并适时提拔和选任到领导岗位,为其提供职业发展空间,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

  5.实现职业发展目标与人生价值相统一。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提高,需要辅导员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修正原有价值观,实现职业发展目标与人生价值相统一。辅导员具体工作时,需端正职业态度,保持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坚定的职业意识,履行好工作职责。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应树立创新意识,对职业生涯合理规划,通过学历提升、挂职锻炼、课题研究等方式,分阶段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吸取他人经验,形成独特的工作方法,成为某个专业的能手或专家。

  四、结语

  培育和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帮助辅导员走出职业困境,是当前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高校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为辅导员创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职业氛围,通过关注辅导员精神需求与群体成长,落实相关政策待遇,推进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对策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教育实习师范生职业认同论文

2.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论文

3.试论胜任力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3000字论文

4.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修养研究论文

5.高校辅导员的论文

6.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及其实现路径的论文

7.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探讨论文

8.中职学生职业认同教育的实施策略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5436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