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走出互动教学的误区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对话、交流、互动”已成为新课程课堂的主流,然而,课堂实践中,互动内容的贫乏、形式的单薄严重影响了互动的质量,往往是只见 “对话”、不见“思维”;只见“交流”,不见“引领”;以致造成了只见“互动”却不见“数学”的尴尬局面。本文通过剖析互动教学中的误区,从“情境创设、问题设计、互动形式、指导有效”四个维度探讨笔者教学实践中实施有效互动的策略。

关键词:互动教学;关注;优化;设计;指导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互动教学、动态生成的过程。师生互动是师与生的双向交往,双向构建的过程。在高质量的互动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既让教师真切地体验到了生命活动的本其存在以及自我价值的真谛,也让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师生互动”因此而成为教师的热点话题。随着新课改大潮的进一步推进,虽然我们的教师已一步步重视了互动教学的过程,但仍存在着几点误区。

误区一:互动形式化,互动实质缺失,为互动而互动

  形式化的互动,指的是只有互动的形式而无互动的实质性内容。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教学互动,设计大量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团团转,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则上是利用“满堂问”而进行“满堂灌”

  如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片断

  师: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什么?

  生1:是一排排树。生2:树上有很多叶子。生3:地上有绿绿的小草。……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有两排树,第一排有几棵?生:8棵

  师:第二排有几棵?生:8棵。

  师:一共有几棵?

  这样,课堂上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活跃,但似乎他们已忘了:这是在上数学课呢。这样的互动有效吗?显然是无效的,原因是教师的问题只停留于表面,没有提炼出任何数学信息,学生因此看到什么说什么。而教师的后三个问题又过于简单,学生不动脑就能说出。

  例:教学“ 和 大小比较”,当有的学生认为 大,有的认为 大,师:看看我们桌子上有什么东西?生:有长方形、圆形。师:请你们用长方形或圆形折出和 ,比一比哪个分数大?于是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顺顺当当的比较出 大于。学生似乎是积极地在动手、在验证,全体学生都在互动,但由于受教师的亲自指导,顺畅热闹的课堂背后,学生的思维其实是定向的,缺少思维的互动。

误区二:互动形式单一,多师生互动,少生生互动

  师生间的互动应包括师生间的双向活动与生生间的双向互动,它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现在课堂教学互动大多是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互动的启动者和主宰者,扮演着“法官”和“裁判员”的角色,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与互动,这样就不可

  避免地导致了课堂教学主体在互动形式上的单一性。生生间的互动的严重缺失使学生所具有的经验未能得到充分地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受到限制。

  师生互动是一种动态性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使教学成为师生、生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平等交流情感、体验,实现教学相长。针对以上存在的种种误区,课堂互动教学行为的转变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更好地使课堂早日走出互动的误区呢?

一、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师生有效互动。

  1、创设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充满活力

  实际、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容易打开思路,感情上容易沟通。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教学资源,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教学设计应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互动”,学生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内在的需要,通过互动活动,主动地获取体验,获取新知。

  例如:一节高年级的“统计”教学,课前教师布置了一道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所在社区或村子人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自己家庭一年来的主要开支等情况的社会活动题目,上课时学生们就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热烈地探讨,教师也紧上根据学生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统计图。短短的一节课,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不但亲历了“统计”的真实过程,理解了统计的现实意义,而且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全体学生都获得了发展,真正实现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丰富了互动的内容。

  2、开放学习材料,促进知识的动态生成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开放性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之中。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拓展课程资源,除了精心选择主体学习材料外,还要重视选择好学生学习的操作材料或辅助材料,这对学生的学习是很大的帮助。如“克和千克”的教学,我们立足于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利用。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三种1千克的物品,学生准备的有味精、大米、黄豆、洗衣粉、饮料、水果、果冻、饼干、沙子等,有散装的,也有原包装的。课中,每四人一小组,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让每个学生充分地感受 1千克的质量,并说出这1千克是怎样知道的。学生想的方法非常多,“用秤称的”,“看包装袋上写着1千克或1000克”,“一包盐500克,两包盐就是 1000克,1000克=1千克”,“果冻的包装袋上写着50克,数20个就是1000克”……有几个学生的发现真是出乎意料,一个学生说,“这1千克味精与这1千克饼干不一样重(铁皮盒),只不过他们的‘净含量’是一样的,毛重是不一样的,因为饼干盒比包装袋要重得多”。另一个学生说,“我发现有些饮料盒上写的'重量不是千克,也不是克,‘红牛’的净含量是250毫升,‘伊利’酸奶的盒子上写着‘净含量250 ml’,我家的‘鲁花牌’花生油的瓶子上写着‘1.8L’。”还没等她说完,有些学生抢着说,“250毫升就是250克”,有些学生纷纷拿出矿泉水、牛奶瞧个明白,非常兴奋地说,“咦,怎么饮料瓶上写的都是毫升和ml”……正是这些开放性的生活材料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主动地去探索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更多知识的“再创造”活动,竟然生成“净含量”“毛重”“毫升”“升”等知识。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互动起来,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二、优化问题设计,拓宽互动空间,促使学生思维互动

  教学互动起源于问题,问题推动了教学互动。合适的数学问题是保证有效的课堂互动的基础。有些教师总喜欢把问题掰开糅碎,讲深讲透,学生不动脑就能听明白。这实际上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有害而百无一利,因此,设计的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或能引起学生争辩的等问题,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有东西可说,又给学生的思维创造留下了充分的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它可留足学生学习的互动生成的空间。

  1、开放式的提问,促进学生思维的互动

  例如,教学“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当学生出现对 和哪个大哪个小时,教师只需改变一下自己的提问方式,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们有什么办法验证谁大谁小呢?”思维范围广,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后,有画线段图比较大小的、有利用长方形或圆画图证明的,也有用班级人数的 和比较,或分蛋糕的方法比较、甚至出现变同分母比较的方法。这不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师生间思维的互动吗?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这样的问题既围绕教学目标,又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2、设计选择性问题,张扬个性,扩大互动范围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时,当学生进行了一些基本的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出示一组数12.5,8.8,240,199.9,32,25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数编成乘法算式,并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这时学生出现以下好几种方法生1:12.5×32×25=(12.5×8)×(25×4) 生2:12.5×8.8=12.5×(8+0.8)

  生3:240×25=60×(4×25) 生4:12.5×240=12.5×8×30

  生5:12.5×32=12.5×8×4 生6:8.8+199.9×8.8=8.8×(199.9+0.1)生7:12.5×8.8+25×32=12.5×(8+0.8)+25×4×8

  生8:25×8.8+25×32=25×(8.8+32)=25×40.8=25×40+25×0.8 ……

  设计这种选择性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人人有互动”,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积极互动,都得到训练、发展。

  3、巧设争议的开放题,让创新在思维碰撞中互动生成

  如,在教学完“圆的面积”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用一根12米的绳子,在教室外面的空地上围一块面积最大的活动场地,能围多大的地?

  学生经过讨论争议,一开始得出三种方案,并得出圆面积最大的结论:

  ① ② ③

  S1=3×3=9m2 S2=4×2=8m2 r=12÷3.14÷2≈1.9m

  或S2=5×1=5m2 … S3=3.14×1.92=11.3m2

  有的学生提出借助教室的墙壁来围,围成的面积更大,学生经过探索交流讨论,得出三种方案,并得出半圆面积最大。

  4m 3m

  6m

  S4=4×4=16m2 s5=6×3=18m2 c=12×2=24m

  r=24÷3.14÷2=3.8m

  s6=3.14×3.82÷2≈22.7m2

  像这样富有挑战性的开放题,学生容易引起互动,随着互动的展开,不断地推动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学生在探索中思考、明理、发现、创新,在思维碰撞中互动生成。尽管学生的说理有不全面或有相似重复的地方,重要的是多给予表达与引导,那些奇思妙解就会盛开出美丽的创新之花。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957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