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加强课外活动促进心理健康的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在心理健康成为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内容的今天,作为以身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校体育,必须承担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对比法和调查研究法等方法阐述了现代职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什么是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通过实验前后对实验对象的测试、比较表明了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 心理健康 中职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材,不单要求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求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我们的社会,各种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的机制被广泛运用,讯息流动大大加快,整个社会的进行节奏急剧加快。与此同时,各种消极、腐朽的社会现象也在充分暴露。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不是身心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今社会上就难有所作为。心理健康包括下列五个方面:(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康。(4)行为协调。(5)人际关系和协。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平阳职业教育中心07级、08级各四个班,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61人,对照组162人。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具体为:两个实验班每周安排三次课外体育锻炼,派教师进行辅导。另两个对照班由学生自己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不做具体要求。实验时间:2008年9月到2009年6月。实验前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和问卷诊断。调查采用国内外通用的心理卫生调查问卷SCL-90量表,测试研究对象心理健康水平。量表含9个因子90个项目,问卷的每个题目均以五级评分制计分,得分越高则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则表明心理健康越高。量表经国内外有关方面的使用,被公认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全面,且较准确,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三、结果与分析

  1.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SCL-90各症状因子均数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实验分组是合理的。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心理状况比对照组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中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恐怖五项因子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课外体育锻炼既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2.课外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课外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和力量、灵敏性练习可以改善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长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放松练习均可降低压力较大的学生的焦虑水平,并提高他们的自定效能。在对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时,有氧练习时实验组的'心境状态改善的程度比对照组大,特别是那些练习前存在情绪问题的学生,其心境状态改善的程度最为明显,这说明课外体育锻炼可能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具有明显的效果。

  (2)课外体育活动对焦虑和抑郁的治疗作用。焦虑和抑郁是学生遇到的最常见的情绪困扰。如果长期不能降低和控制抑郁、焦虑,就会对他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而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能有效地降低这些不良因素对身心的影响。在实验中,实验班经过三周课外体育锻炼后,焦虑、抑郁程度有所下降。

  (3)课外体育活动能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课外体育活动可使学生冲破隔阂和孤独,相聚在运动场,相互交流、互助互学,与他人容易形成平等、亲密、和谐的关系。所有人为了一目标而奔跑,为了一场比赛而欢呼、兴奋。这种气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益处的。

  (4)课外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疏导作用。由于体育锻炼需要肌肉参加和神经系统积极的兴奋,所以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即使是抑郁者,也会不由自主地变抑制为兴奋、变抑制为开朗;另外,体育活动时左右大脑交替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使紧张的课堂学习和沉重的思想负担变得轻松起来;体育锻炼加快了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有毒废物的排出,内啡吠的释放,人获得镇静、镇痛的效果和舒适、欢快的情绪感觉;使由疲劳、悲哀、愤怒、恐惧等消极状态积聚的不良感觉得到积极的宣泄、调控、升华。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在学校中有一部分学生心理不健康,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只顾抓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问题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就业率和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学生的课外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议。(1)培养学生的课外锻炼习惯和运动能力。培养中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和运动能力,是提高心理健康的关键。(2)体育教学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要树立全面的健康观,摆正健身与健心的关系,在体育课程设计上体现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完成健康第一的教学任务。(3)集体活动要贯穿于整个教学中。集体活动具有调节和治疗心理障碍的作用。通过集体比赛,不但能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而且能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有助于发散学生过剩精力。这点在精力旺盛、活拨好动的青少年学生的身上尤为突出,校园里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常常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通过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把学生过剩的精力引导到体育锻炼上来,让他们有事做、有乐趣,使他们保持充实、愉快的心情,从而避免因空虚无聊而想人非非所导致的心理问题。这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方法。(4)加强体育教师的个人修养和课外体育辅导。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实践证明,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学生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避免产生压抑心理。由此可见,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良好的个人修养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林少娜.体育与心理健康[R].

  [2]晏宁,毛荣建.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

  [3]隋红.试析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J].山东体育科技,2002,(4).

  [4]朱林,李健.论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体育科学研究,2002.

【加强课外活动促进心理健康的论文】相关文章:

1.关注幼儿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论文

2.心理干预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论文

3.加强高校学籍管理促进校风建设的论文

4.加强听评课活动促进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论文

5.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论文

6.体育运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论文

7.关于书法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的分析论文1500字

8.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919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